但是,目前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 现为:没有抓住农民学习行为的特点,没有从农民学习心理 的层面来研究教育培训活动,造成教育培训内容不适用、教 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模式雷同的现象,导致对 农民的教育培训针对性、目的性不强,效果不理想。因此, 了解和掌握农民学习行为的特点,探索和研究农村劳动力教 育培训的有效模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农民学习行为的基本特点 农民与在校学生的最大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数 众多,区域特点明显;
二是人员层次多,且因农村社会生活 方式而相互影响大。人数众多容易造成大量的农民闲散在农 村,由于缺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而最终变成“固着化”状况 的农民[1];
层次多的特点体现了农民群体的复杂性,因此 必须充分把握农民学习行为的基本特点,研究其在学习意识、 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上 的特质。
(一)学习意识农民的学习意识是农民对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潜在的看法,是影响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比较稳定的因 素。一般来说,多数农民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 学习意识,但是农民对于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足,普遍存在 学习意识淡薄的情况。
(二)学习兴趣农民的学习兴趣是农民对学习的一种积 极的认识倾向与情感状态,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开发利用的重 要因素。农民对知识的兴趣,是建立在能改善自身生活状况 并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之上的。农民的学习 兴趣也体现在教育者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上,倾 向于直接交流和手把手的传授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喜欢多 次重复的“整体学习”方式,将每一次学习内容都当成一个 整体进行反复练习、多次重复;
从教学知识点本身看,他们 的兴趣集中在简短或能用通俗语言表达的材料上。
(三)学习信心农民的学习信心是其对学习信念的坚定 程度,是决定学习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讲,青 年农民由于刚出校门,表现出对农业职业技能学习和掌握的 不积极态度,而且他们在学校学习时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心理 会迁移到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上来,这需要让他们认识到农民 教育培训是采取实际动手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反复学习而 不必接受学不好时的惩罚,使他们的学习信心慢慢增强;
对 于处于“固着化”状态的农民来说,影响他们学习信心的主 要因素是日常生活的不规则,如果学习模式和方法得当,他 们的学习信心可以很快树立。(四)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农民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 或者否定的行为倾向,是农民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积极的 或者消极的体验。农民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是长期生活经历磨 练形成的。调查中得到的基本印象为,成家后的农民,由于 受到家庭和生活的磨练,对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对学习有 积极的情感。他们对能改善实际生活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知识和技能最感兴趣。
(五)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 练习形成并发展的、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
调查基本印象为:一是青年农民的学习习惯不如长期在农村 劳动的农民;
二是农民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从众性强、自 觉性差,传统性强、创新性差,知识经过别人验证后才容易 内化,不注意知识的积累,随学随用,学成后一旦不用,很 短时间就会荒废。
(六)学习方法农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表现出群 体的复杂性。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学校或者其他 教育机构很难把握住农民的学习方法,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必 然不易被农民接受。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口语化的学习方法 效果很好。
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评价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应符合 农民的认识发展规律,符合农民学习行为的要求,从邯郸市 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看,比较受农民欢迎的教育培训模式主 要有以下几种:(一)阳光工程“阳光工程”[2]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 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 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 技能培训示范项目。自2011年起,“阳光工程”培训模式转 变为短期(7天)农民科技培训,目的是为适应农业发展方 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产 业大军。在培训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创造性,采用“参与 式”培训方法,取代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促进农民 主动从干中学、从经验中学,通过农民之间的交流、观摩及 相互学习,实现提高知识水平、生产技能和创造力的目的。
2011年,邯郸市“阳光工程”培训规模达1.8万人。培训内 容涉及种植生产,畜牧和渔业生产,兽医,农机,农业经济 与管理,涉农企业和休闲农业等6大类20个专业。这种模式 由于实施分类培训以及采用更符合农民学习习惯的教学方 法而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农村科技服务远程教育工程为配合“吨粮市”建 设,按照《邯郸市农村科技服务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安 排,2010年9月,邯郸市科技局邀请专家采取直播讲座和现 场授课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技 术培训。邯郸市农业局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人员就小麦备播、 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和苗期管理等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对 全市近10万名农民进行了直播授课。直播讲座直接解答农业 生产的各类技术问题,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该培训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且由于培训内容直接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农民的学习态度都非常积极。
(三)送教下乡与“双带”工程“送教下乡与‘双带’ 工程”[3]是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共同推 出的一项惠农工程,在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不花钱的情况 下就能接受农业职业教育。该工程在建立农民学习信心和培 养农民良好学习习惯上效果明显,受到农民,特别是中年农 民的欢迎。让学员边学边实践,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2011年,邯郸市农业学校、农机学校、农广校和县级职教中 心及部分民办职业学校等30多所教育机构组织实施“送教下 乡与‘双带’工程”,完成招生1.48万人。从学习积极性来 看,农民学员对这种培训模式认可度很高。
(四)田间大课堂“田间大课堂”培训模式把农民当成 主角,把田间当成课堂,专家、农技人员作为辅导员与农民 面对面交流,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践和讨论,培 养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田间大课堂”注重实践性教学, 是一种有效提高农民知识技能的培训模式。2010年,邯郸市 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培训活 动,农业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讲课,提高了农民技能水平。
2011年全市举办的农民田间课题培训班培训农民11万人次。
这种“短、平、快”式的培训模式基本不受时间、地点、教 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有效地满足了农民的技术需要,解决 了农民的实际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农民的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并有良好的互动效果。
(五)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学校开办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学 校,是根据农民群体特征和学习特点,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分 层次梯级开发的综合教育培训模式:对适龄人群实施中等职 业学历教育;
对有创业愿望并有初步创业条件的人群实施创 业培训;
对其他有学习意愿的人群实施农业科普教育。在教 学组织上,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通过专题讲 座、参观考察、案例分析、交流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对农民 进行培训,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学习兴趣。2012年春,邯郸市 农业学校试点这种教育培训模式,在4个县区建设了6所学校, 实行校村共管,计划每年为每村培养中职生50人,培训创业 农民50人,农业科普培训100人。首批招生工作已完成,农 民的积极性很高。这种综合教育培训模式由于符合农民层次 多,经济、文化等条件参差不齐的基本特点,可以从根本上 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受教育需求,并且教学手段灵活,容易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总体来看,农 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意愿是强烈的,这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 前提。但从邯郸市2011年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看,问题也很 突出:首先,全市有600万农村人口,但全年各类培训总量 只有30余万人,培训规模还远未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其次, 一些培训机构不按规范组织培训,导致培训项目流于形式, 给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次,由于各类培训项 目之间缺乏统筹,条块分割严重,出现重复培训等现象。三、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整合资源,形成主体部门牵头的联盟式教育培训 体系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有很多部门参与,且每个部门都 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应当将这些部门的优势资源有效集中整 合,建立一个由农业教育机构牵头,农业科研、农技推广、 职业技能鉴定等机构联合组成农民教育联盟。牵头的部门应 具备两个优势:第一,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农民需 要各种知识和技能,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的教育机构在进行教 育培训时,必然会造成教育成本的增加;
第二,了解农民的 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必须 紧密结合农民所思、所想、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农民 学习的特殊规律,达到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农业职业院校 与其他部门相比具有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知识和技 能储备量大、教育设施完善、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教育对象 等诸多优势,所以建立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 训体系,将现有的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整合,是实现农民 教育培训目标的有效举措。组建一批以农业职业院校为龙头 的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按照服务现 代农业、提高农民素质的目标,以农业产业为纽带,以资源 共享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在人才需求分析、优质教 学资源共享、教师培养培训、学生行为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 推进产学研的一体化,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 农业企业和经济组织的作用,共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教学手段创新,实施感性的教育培训模式针对农 民的学习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强化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脱产、半 脱产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方式开展教育培训;
依托卫星电 视、农业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开展远程教育;
大力推广符合 农民学习行为特点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努力实现培训一批 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目标。
注重农民学习行为细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农民生活贴近的教育培 训情景;
第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农民自主学习与 合作交流的能力,使教育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农民学员学习 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指导建立宏观调控、指导 和协调机构,统一各教育培训部门的思想,提高认识,强化 教育职能,共同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发挥应有 的作用。建议成立农民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组织地方教育、 科技和农业等多方面的力量,为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拟定中长 期发展规划,指导地方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农民教 育培训重大疑难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并向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意见。
(四)办好中等农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中等农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应该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它们由于 行业性和地域性因素,接触农民较多,比较了解农民的学习 兴趣与学习习惯,掌握农民学习行为特点,并有着极为丰富 的教学手段和知识技能储备,它们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 “天然的主力军”。加大力度办好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和县级 职教中心,使其成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龙头;
把农业学校 和县职教中心建成县域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利用、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
进一步发 挥校村联办的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学校的优势,使其成为乡村 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战场”。中等农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 校村联办的乡村科技文化培训学校,三者相互配合,必定会 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