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妇女节 >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本解读的度以2016年高考浙江卷第15题为例]解读文本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本解读的度以2016年高考浙江卷第15题为例]解读文本

来源:妇女节 时间:2019-10-17 07:47:44 点击: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本解读的度以2016年高考浙江卷第15题为例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本解读的度以2016年高考浙江卷第15 题为例 2016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篇目《母亲》(见本刊第38— 39页)的写作背景很模糊,只有两点可以作为切入口:文末 括号里的时间说明(1934年)、文中讲到火车是一样新事物。

如果拥有写作年代的背景知识,会知道当时城市中的普通人 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张最便宜的三等座的单程车票, 名人如郭沫若,搭乘火车也只选择三等座,农民更不太可能 因为好奇而去坐火车。火车与他们传统的生活非常遥远,既 带给他们新鲜感,也有距离感。如果不知道这些,就很难理 解母亲向往火车却不行动的心理,进而影响答题。缺少背景 知识,弥补的方法就只有细读文本、分析语句,并根据文中 线索来作合理推断。但同学们很容易主观臆测或是过度解读, 在这篇现代文阅读中也有不少同学犯了这种错误,导致第15 题“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的得分差异显著。

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 的传统女性。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 内在倾向。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 动的自觉和勇气。

题目共6分,答出一点得2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有不同 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那么怎样的解读是合理的,又有怎样的解读是过度了 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满分答案。【满分示例1】 ①成年忙碌,辛苦劳作;
②向往火车以及外面新鲜的生活,却受制于农活 重压;
③渴望改变呆滞古板的生活却实在突破不了内心的局 限、最终屈服于命运的小人物;
④是很多基层底线挣扎的小 人物的缩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满分示例2】 ①吃苦耐劳,勤劳淳朴;
②母亲向往新 生活,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③没有勇气打破旧生活的禁锢, 因循守旧。

分析:
两个满分答案说到的几个方面在文中都有对应 依据。

对母亲收豆、打豆的描写,以及“很少休息”等话语, 对应母亲作为传统女性,或农村妇女、家庭妇女的处境及其 忙碌、吃苦耐劳的特点。

由描写母亲对火车的关注与好奇以及“使她起了辽远的, 不可思议的幻想……飞往另一世界”等语句,推断母亲受到 火车这一新事物感召、向往新生活的心理。

文中除了对母亲辛劳的描写,还有“成年累月的给钉在 家里”“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等叙述,可以 使人感到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这种传统的农村生活给 她的束缚,使得“虽则没有谁阻止”,母亲却一直没去看火 车。由此评价母亲缺乏改变的自觉和勇气。两个答案都在最 后进一步升华,将母亲的形象视为一类人的代表,虽然概括 侧重的方向不同,但基于各自的分析,皆言之有理。

我们再看两个失分的答案。【失分示例1】 ①对于梦想,只有无奈;
②文化水平不 高,不敢出门;
③屈于现实,生活窘迫;
④对外面的世界有 好奇心,仍有一颗童心;
⑤可怜,艰苦,辛劳,没有人在家 与她一起料理家务;
⑥一个人扛起所有,像一座大山,独自 承受。

分析:
②和⑥属于主观臆测。文中没有关于母亲文化 水平的信息,更谈不上因此“不敢出门”。虽然描写了母亲 一个人做家务,但一个人做家务不等于“独自承受”生活的 所有。

【失分示例2】 ①母亲成年忙碌、辛劳,家中无男子帮 忙,是个可怜、苦难的人;
②母亲想去看火车乘火车却始终 无法完成愿望,是个可悲的人;
③在艰难的家庭条件与生活 中,母亲找到心灵寄托,是个坚强的人;
④母亲不愿或不敢 出门,是个有些软弱的人。

分析:
①和②评价母亲“可怜、苦难”“可悲”,同 失分示例1的⑤错误一样。③中,“寄托”是指将理想、希 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样事物上,火车对于母亲是一样新 鲜的事物,让她好奇并有一定向往,但远远没有达到寄托心 灵的程度,属于过度解读。

④属于主观臆测。“不愿”是心理上的抵触,这与母亲 渴望了解火车的表现相反。“不敢”则是害怕,可能是出于 能力不足的畏惧或没有心理准备,但母亲只是在犹豫,说她 不敢、害怕,不恰当、不准确。可见该同学是在“猜测”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软弱”的评价更加不合理。

其他失分的情况还有:根据母亲一人做家务,主观臆测 她“失去丈夫,独自承担家庭生活的痛苦”“为照顾这个家, 拼命赚钱,只为能让‘我’过上好生活”;
将母亲始终没有 去看火车过度解读为“母亲受封建思想压迫较深”“反映妇 女们生活困苦、没有权利的社会背景”。其实,文中多次出 现“没有谁阻止”这句话,村民也一直鼓励母亲去看看火车, 可见外界环境并没有限制母亲,更没有任何“封建”的表现, 这样的答案显然不合理。

通过对满分和失分答案的分析,可见对文本进行合理解 读,来源于文本、立足于文本、落脚于文本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能只根据文中的片言只语,便作出过度的猜想或推断。虽 然适当的推断是免不了的,但必须紧密联系文本及其情感、 内涵,否则很容易出错。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