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妇女节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创新思维的着力点]怎么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重难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创新思维的着力点]怎么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重难点

来源:妇女节 时间:2019-10-14 08:00:18 点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创新思维的着力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创新思维的着力点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更 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真正把落实学 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进行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 程。此外,教师还应创设有利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22-0098-02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根 据素质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 特点,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新课 标,仔细研读文本,全面、准确把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 节。此外,还要创造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 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合 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贯穿于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练,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点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 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 人,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实践、探索,要多给学生一些思维 的时间和空间。要谨记,只要是学生能探索到的绝不直接给 出结论,只要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提醒、暗示。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 去思考平行四边形与所学长方形、三角形的关联,最终,学 生通过不断转换思考角度,成功推导出了公式。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 空间,学生才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向导。浓厚的兴趣能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 华为志趣、爱好、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教学 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出富有趣味性、启迪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轴对称”时,如果教师突兀、生硬地引入 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多会困惑、迷茫,且难于接受继而丧失 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一只会飞的蝴 蝶,让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具体形象作用于 学生的感知器官,并产生直观性的良好效应,学生就会很快 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同时,在此现象的启示下,笔者再要求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关于轴对称的实例。在笔者的指导和启发 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 逐一掌握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对称轴,以及对称点与对称 轴之间的关系。

三、展开联想,发展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支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割裂探究 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很好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象性之间的矛盾,就有必要依靠 动手操作、数学实践等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讨论、 用心分析、动脑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通过实物展示、教 具演示,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及获取想象的源泉,并适时运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为抽象的问题提供具象思维模型,这样 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感知。同时,还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展开丰富想 象;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积累想象素材,为学生想象创造条 件;
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分析、研究事物,并引导学生展开 合理想象。

例如,教学“图形变换”时,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图形 变换的几种方式后,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让学生 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并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大胆设 计美丽图案。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他们设计出了自 己喜欢的动物、植物、卡通人物、花边,等等。这样的动手 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又能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质疑问难,深入探究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触发点 古人云:“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 则不进。”“疑”是学习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创新的起点,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问题引路,巧布疑局,设置 悬念,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 实。同时,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之 摆脱习惯性思维的羁绊,精思善问,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 径。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质疑问难 是创新的突破口,因此,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各种新、奇、异的问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触发点。

比如,在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笔者就提出了 如下问题:“为什么不能说分数的分子就是除法中的被除数, 分母就是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母为什么要规定不能 为0?”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实现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 使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甚至荒谬的,也不能直接进行批 评指责,而应通过转换评价方式,如“你还可以提出更好的 问题吗?”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并勇于表达自 己的见解,使其思维继续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五、串纵联横,拓展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生长点 “变”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变”能使人产生惊奇, 诱发思维,实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类比 变换、等量变换、组合变换、延伸变换、逆向变换等变式教 学方法,有目的地诱导学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转换思考 问题的方式,以拓展思考问题的空间,把他们从习惯性的思 维模式中引申出来,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倡导思维的独立 性和求异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愉悦的探索知 识规律的状态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同中求异, 在变中寻同,克服思维的表面现象,把问题尽量向纵深与横 向延伸、拓展。

1. 鼓励一题多解鼓励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设计“一题多解”练习是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知识串联、梳理沟通、 纵横发散,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题多解”包含两 个方面的意思:一道题有几种答案和一道题有几种解法。通 过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指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的 束缚,沟通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探索多种解法的过 程中,有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 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2. 提倡一题多问 提倡一题多问,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只给出一 定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分析、探索可能存在的结果。教师启 发学生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紧紧抓住题中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使 学生增强对问题深刻性的认识,理清知识间的关联。

3. 倡导一题多变 倡导一题多变,就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在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 生通过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的呈现方式,把一道题变成几道题,构成互有关联的一类题。

这样,既可使学生观察到这一类题的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 内在联系,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 创新思维能力。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都体现了思维的灵 活性和发散性。这样训练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启发学生聚合 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 用自如的目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有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小学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要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教 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充 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