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妇女节 > 【新课改后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新课改的核心素养

【新课改后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新课改的核心素养

来源:妇女节 时间:2019-10-11 07:50:19 点击:

新课改后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新课改后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随着2010年四川新课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然而在新的课改下,面临着严峻形势,在中小学里如何才能 当好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笔者 不妨提一点见解。

摘 要:
创新;
史德;
人格;
素养;
角色 近年来,一些“主科”教师在闲谈中扬言:“凡是认 识汉字的人都能教历史。”当笔者听到这句话后一直在考虑 这个问题。历史教师就是真的那么好当么?历史就真的那么 容易学好么?笔者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不想被人小看。

那么除了自己学习好专业知识外,就应该在其它方面练好基 本功,以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一、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史德 二、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创新人格的素质 培养学生历史研究性创新学习,是对学生成长的很高要 求,说到底,是对历史教师的很高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

我国的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研究性创新学习几 乎看不见。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与“学习”及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 稿)》等有关文件,对于已经起步很晚的我国中学生的历史 研究性创新学习来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培养研究 性创新型人格的素质。人格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只有人格才是把人的各种素质 和能力统一起来的价值的本质所在。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 取得杰出成就的精英人物的研究表明,人格中的非智力因素 是成功的关键。非智力因素的总合,在最佳状态下形成某种 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尤其重 要。教师劳动的服务对象是常态下成长的人,教学是作为活 生生的人的教师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并在他们之间彼此 相关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成长的教育工程,因此,教师应当是 具有最大适宜性、开放性和应变性的创新型人。这样,教师 人格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就是创新型人格。创新型人格的内 涵是极为丰富的,表现为对新事物热烈追求探索的情感,为 实现既定目标不懈的意志,以及为理想和信念忘我工作甚至 献身的坚定不移的性格。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历史教师必须首先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使自己具备研究教学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学习的素 质,积极构建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氛围。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就必须过好语言文字关。包 括标准的普通话、较富感染力的表达能力、较有条理的科研 写作能力等等。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历史知 识,并通过历史知识而影响,转变学生的思想、发展,培养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情感的语言。历史教学语言与其它学科虽有许多共同性,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所 以,历史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要求:
(1)注意语言内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教师的口头传 授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最主要通道,如果教师用词不准、 表达不科学,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失误,影响学生 的发展。一般来说,历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语音的正确, 其次是用词要确切,再次是表述要清楚。

(2)突出学科特色,讲出历史韵味。既然历史是一门 综合学科,那么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还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文艺、宗教等许多内容。作为一 名历史教师要注意到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互相渗透,同时还 要注意在涉及同样内容时,突出自己的学科特色,讲出历史 的韵味。显然要讲出历史韵味就必须善于准确地使用历史学 科语言和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3)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练性和通俗性。中小学一堂历 史课仅仅那么40分钟,而历史涉及范围之广,这就要求教师 语言要具有一定的精练性。教师对于历史史实的讲述,既要 有生动形象的铺陈,又要有画龙点睛的概括,提高语言的艺 术性。

总之,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 语言的艺术修养。一旦缺乏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不让人小 视都不行。

四、历史教师的角色塑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 化身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 式;
教师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学校有着浓厚的 “专业个人主义”色彩,习惯于孤立、封闭的“单兵作战” 而拒斥合作;
在师生关系上也习惯于控制与管理,缺少对话、 沟通与彼此的尊重。[5] 新课程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不要做高 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单纯的知识灌输 只能扼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对学 生的主体性地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 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与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 学生,学生就成了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地从学生经 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 再也不能固守着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 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更多、 更好的发展机会。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