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妇女节 > 什么是综述 [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回顾的研究综述]

什么是综述 [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回顾的研究综述]

来源:妇女节 时间:2019-10-04 07:55:35 点击:

我国中学 研究型 教师研究的回顾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 研究型 教师研究的回顾的研究综述 一、“研究型”教师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斯腾豪斯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 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 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本世纪初,我国在新一轮 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的要 求。国内研究者对“研究型”教师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包 括四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理论素养;
具有较强的科 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具有 较强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二、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教师研究”运动的深 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并在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得到推行。

然而,目前我国中学 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作为教学研究者的素质存 在严重不足。

三、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为实现国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职前教师教研素质的 培养,张虹和姚玉环等学者建议要重视职前教师研究者意识 的培养,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科研 类课程设置;
提供机会让职前教师接触教育实际,观摩课堂 教学实践的机会;
组织职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改变教学模 式,突出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参与、反思和实践基础上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改革评价模式,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评价 体系。

针对在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温勇、蒋芸、钱建芬等 学者提出:在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可总结为校本培训, 依托教师所在学校的现有资源,建立教师科研团队,把学校 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开展教师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 带动,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培 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现存不足 由于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历程较短,加之学界对教师自身 发展的关注不够,使得有关“研究型”教师的系统研究明显 不足。从已有文献看,该研究领域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1.研究内容缺乏深层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已 有“研究型”教师研究大多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挖掘。第一, 在阐释“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上,以蒋芸、温勇、宋 广文等为代表的学者,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阐述了“研究型” 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但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
第 二,在探讨“研究型”教师的素质上,研究者虽从不同视角 指出“研究型”教师的素质应包含哪些构成要素,但未阐明 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三,在探究“研究型” 教师的成长上,研究者虽指明了“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 但缺乏充分阐释和解析。

2.研究范式缺乏多元综合。就教育研究范式而言,有质性研究范式与量性研究范式两大类,当下,两大教育研究范 式在“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中明显分离。其中,质性研 究范式多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文 字描述的分析方法来反思问题;
量化研究范式则多通过量表 问卷或结构观察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联系。尽管各自取得了一些有价值 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过程中“质”“量”分离与问题肢 解,造成现实中“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均较为偏狭,从而使得相关研究在理论层面缺乏深 度,在实践层面缺乏力度。

五、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未来趋势 在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背景 下,“研究型”教师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研究 什么与怎样研究,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的未来方向 与指南。

1.深化理论探讨。由于我国“研究型”教师研究相对较 晚,使得相关理论积淀缺乏,基础理论贫乏。正如前述,“研 究型”教师的价值、内涵、特征、素质与培养等探讨大多处 于应然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反思。为丰富“研究 型”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探寻有效的“研究型”教师培养 之路,应当深化“研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 论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深入挖掘“研究型”教师 的价值,揭示“研究型”教师的内涵,继续探讨“研究型”教师的特征,进一步探究“研究型”教师的素质,探寻“研 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

2.拓展研究视野。为了提高研究成效,应当综合运用多 种研究方法。已有“研究型”教师研究在研究范式上的“质” 与“量”分离,造成相应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缺乏深度,在 实践层面缺乏力度。为此,在“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中, 要拓展研究视野,做到“质”“量”结合,既注重立足于直 觉归纳与哲学思辨之上的细致、深刻的质性研究,也注重立 足于理性逻辑与实验观察之上的客观、公正的定量研究,更 注重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冠英.谈外语教师的素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1). [2]陈玉平.研究型教师应具有的个性品质[J].教育探 索,2006,(2). [3]蒋芸,边玉芳.试论研究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模式 [J].辽宁教育研究,2004,(8). [4]梁庆.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根源与对策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5]刘润清.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J].外 语教学与研究,2002,(3). [6]钱建芬.研究型英语教师角色探索研究[J].中国知 网硕博论文库,2009.[7]钱晓霞.教师研究与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浙 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 [8]司桂凤.研究型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J].基础 英语教育,2005,(4). [9]温勇,宋广文.研究型教师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教 育学刊,2006,(9). [10]徐红,董泽芳.中外专家型教师研究的回溯与前瞻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0). [11]姚玉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型”教师职前 培训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6). [12]张虹.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前英语教师研究者 素质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