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德育 在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当下,我国教育特别 是道德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独生子女人数增加导致在 家庭教育中溺爱现象严重。同时,教育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的 获得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有些学生畸形发展,道德 缺失。不仅如此,过分强调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家庭 教育的特殊作用致使家庭与学校地位失衡,最终导致学校教 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其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出现“5+2=0” (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最终导致零教育成 效的结果)的教育问题。笔者对洛克《教育漫话》论述德育 的部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发现其中不乏极具价值的教 育观点,对我国当今的德育实践具有重大的启示。
一、洛克及《教育漫话》约翰•洛克是 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主张 “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论”,是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在政治上,他赞同宪政民主,主张社会契约论;在教育上, 他倡导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教育漫话》是在洛克与其友 人爱德华•葛拉克长达十年的往来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的,这些书信主要探讨了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漫话》一 书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凝练了洛克多年来在教 育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体现了洛克主要的教育思想。该 书自然性地分为了217节,主要讨论了“身体保健”“道德 教育”和“知识与技能教育”三部分内容,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也有所涉及。洛克十分重视道德 教育。在《教育漫话》中,他几乎用了全书一半的篇幅(第 31节到第146节)来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重于智育的, “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 更重要的品质之用”[1]。洛克认为绅士应具备四种品质, 其中,德行被放在智慧、教养和学问之前,居于首位。由此 可见,洛克认为道德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密切相关,在一定 程度上,道德教育甚至还比知识技能教育更有价值,它是进 行其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二、《教育漫话》中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的时机及实施场所 1.道德教育的时机在洛克的教育观中,他特别强调早 期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十分关键的地位。他曾在《教 育漫话》中提到:“父母如能在子女记住最初印象前就坚定 地使其意志变得谦和顺从,就可以使这些品质后来显露时看起来如此自然……唯一需留意的是要尽早着手。”[2]38 他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 时期,是培养道德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时 期对儿童及时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儿童期 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早期 阶段,对其施以适当的教育有益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正 确价值观的树立。2.道德教育的实施场所从《教育漫话》 中可以看出,洛克极其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认为父 母应该在儿童的道德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洛克看来,学 校里的儿童常来自良莠不齐的家庭,德行表现也各不相同, 这极易使儿童在其中沾染上不良的德行。同时,与家庭教育 相比,学校教育的施教对象多,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再加 上教学时间有限,故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外,难以留余地关 注到学生心理及礼貌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家庭才是道 德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除此之外,对于子女坏德行和不良 习惯进行批评教育的场所,应是不必面对事外人的私下进行 的,这样既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又能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 惯。而对于子女好德行或习惯的表扬,应选择较为公开的场 合,这将有助于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德行。洛克的这一观点 类似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儿童是极好面子的,公开 场合的表扬与赞誉相当于一种正强化,对儿童良好习惯的保 持与发扬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道德教育的方法1.服从理性,自我克制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 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3]。洛克认为,在儿童早期,教育者应引导儿童学会克 制自己的欲望,抵御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最终使欲望能够 遵从于理性,听从理性的指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也就 是说,理性是儿童合理需求与不良欲望的决断者,想要帮助 儿童成功地克制不良欲望,就要培养其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 力,但这种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 在后天的适当刺激下才能形成。这其实是道德由他律到自律, 由外控到内控,逐渐内化的过程,是儿童的一种自制力的培 养。2.说理教育,少用体罚洛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主张 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而尽量避免用体罚等野蛮粗暴的方式。
在他看来,儿童是具有理性的,故在教育实施中,教育者也 应用温和理性的方式进行对待。而体罚相对来说则是一种愚 蠢而毫无意义的手段。3.做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所谓“身 教胜于言教”,洛克认为,榜样的作用在儿童的道德培养中 十分重要。儿童具有爱模仿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其年龄尚小, 各方面发展程度有限,对身边的现象和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 极易导致其沾染上不良德行。
(三)道德教育的内容 1.礼仪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还对道德教育具体应着 重培养的美德进行了论述,包括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
其中,他十分看重对“礼仪”的训练和培养。洛克是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提出教育的目的即培养绅士,而礼仪则是一名 合格的绅士所必须具备的品质。2.勇敢“勇气使我们抵抗 我们所害怕的危险和所遭遇的灾祸。”[2]108洛克认为, 勇敢能够克服精神脆弱的弊病,让儿童去主动对付人生的战 斗。在如何培养儿童的勇敢这一问题上,洛克认为,第一步 要做的就是在儿童尚年幼的时候使他们避免一切惊吓,接下 来的第二步则是应该使儿童对他们过度畏惧的事物逐渐习 惯。结合我国实际,很多独生子女被“娇生惯养”,他们过 于依赖父母的帮助而不敢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洛克对 于“勇敢”这一道德教育内容的强调有益于启示我们重视儿 童勇气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三、洛克的德育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洛克认为,教育和生活环境是道德观念的重要来源,道 德标准具有时代性,会随着相关社会背景的改变而变化。
(一)应充分重视早期德育的作用并于恰当的场所实行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像白纸一样,给他们 什么颜色,他们就会反馈什么颜色。根据“白板说”,洛克 主张德育提早进行。教育者应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对儿童 进行早期教育。早期的道德教育主要由家庭教育者通过平时 的日常生活对儿童施行,这不仅有益于儿童在自然的状态下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自身道德水平,而且通过这样的 教育方式养成的道德品质更易被内化和长久保持。比如,给 儿童喂奶的时候,母亲可以微笑地看着儿童,待儿童吃饱后向他打招呼说:“好啦,宝贝吃好啦,玩啦!”这样不仅有助 于儿童养成微笑面对他人的习惯,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还 有益于其学会在接受别人给予的同时及时给予他人正面的 回馈,培养其礼待他人的意识。这样把德育融入生活中,让 儿童及早学会社会性交际,可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对儿童产生长期性影响,造福其一生。在道德教育实施场所 的选择这一问题上,中国有“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古话, 这和洛克的部分观点相反。相比古语的教戒,笔者更加赞同 洛克的观点。若是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儿童,会严重伤害儿童 的自尊心。儿童是权利主体,他们有被尊重的权利。而在现 实生活中,却屡屡出现孩子犯错后,被当众罚站,或是家长 当着客人面打骂孩子的情况。前不久有个报道称,一个小孩 跪在大街上不断给路人说“我错啦,我错啦”,原因是这个 孩子拿了家里的钱,被家长发现了,为了让他长记性,家长 让他在街上当众认错。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会因为家长这样 的教育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改正不良习惯,但可以肯 定的是,他的道德情感没有被培养起来。用这种教育方法进 行教育,其有效性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
孩子偷钱的事件常有发生,运用洛克的观点,注意教子的场 所,用情感打动孩子,让孩子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显然 要比单纯地通过伤害其自尊让他得到所谓的“教训”更有价 值。
(二)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并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失衡的状态下,家庭教育的重要 作用被忽视,学校教育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而难以有效 发挥作用。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儿童在学校里学习走人行 道,过马路左右看,尊老爱幼,放学后却被家长带着闯红灯, “横行”马路。更有甚者,当儿童提醒家长不能闯红灯时家 长硬要闯。儿童在学校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家却看 到父母大声呵斥长辈,打骂自己。这样一来,儿童所学德育 知识根本不能落到实处,更别提通过日常行为的强化形成习 惯了。故家长应树立起正面形象,发挥榜样作用,促使儿童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现今社会将道德教育责任过多放于学 校而非家庭,与当下生活压力变大、节奏变快密切相关。父 母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 工作和人情交际上,他们可以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钱, 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孩子参加“最好的课外班”“读最好的 学校”“用最好的学习用品”“看最好的书”或者是得到所 谓的“最好的教育”,却少有精力让孩子受到最充分最切实 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观是违背洛克的教育思想的。洛克认 为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 儿童道德的形成方面,家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洛克认为家庭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进行德育时, 家庭教育不应脱轨,应该建立家园合作的德育模式。同时, 在家园合作时,学校要重视对家长的德育思想、德育认识的 正确引导,发挥家长的道德榜样作用,提高家长本人对道德的理解力和行动性,巩固学校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成果。如此, 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帮助各自最大限度地 发挥作用,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三)应充分重视“礼”的培育和养成 我国施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庭中出现了严重的溺爱 现象。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孩子成绩好即 是“全人”。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片面重视知识技能 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培养,致使学生畸形发展,道德缺失。
高学历、高智商而低道德低社会性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复旦 大学的投毒案与日本留学生机场刺母案等都是这类失败教 育的例证。以“我给孩子当孙子”这一事件为例:孩子小时 母亲去世,父亲觉得亏欠孩子,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在孩 子结婚后,夫妻的所有衣物都是孩子父亲洗,饭也是当搬运 工的父亲回家做,最可气的是,孩子和媳妇没工作,成天在 家无所事事。父亲如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相反, 孩子却因为父亲没有满足其金钱需求而上电视评理。试问如 此的教育结果真是我们所想要的吗?洛克主张的德育以“礼” 为先,我们培养祖国下一代,也应该把“礼”作为德育的重 要内容。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较 为详尽的论述,启示我们应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方 面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尤其重视对儿童礼仪的训 练和培养。同时,礼仪不仅指行为举止得体优雅,还包括熟 悉了解各种人情世故,善于灵活地在各种场合中进行社交,即训练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礼仪的具备对儿童来说十分有 益,它能够帮助其获得他人的关注,广交朋友,为日后取得 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7. [2]〔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226. [4]赵太虎.关于家庭教师作为德育老师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6):1-3. [5]李廷军.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及其教育思 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0-12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