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失去民族特点而同化成为另一个民 族,可见同化在方方面面影响的重要性。相互同化是获得知 识、获得良好行为、提高素质的很重要的方式。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在民族的经济活动中,各民族之间为满足自身的生存 需要和经济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可避免地要发 生接触和交流。”[1]人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与自身原有图式相吻合的经验时,就会加以同化。在新时代、新 需求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营造轻松、愉悦、向上、 生机勃勃具有文化氛围的“第二课堂”。
以校园为纽带的 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 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最能体现校园文化 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 场所,是个小社会,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中,受这种文化和 精神的熏陶,久而久之被美好的现象同化。同化总是朝着强 势的一方发展,所以要防止“恶性同化”。大学生源来自于 不同的地域,利用和谐的大环境下的相互同化、相互作用影 响学生,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老子说过“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这正好与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与目前我们进行的教育改革目标不谋而合,校园文化的功能 是直接可以触摸的道德,环境对人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 种无声的教育。
三、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心理教育 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客观上扮演着与其他行业 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行为包括教师外表形象和教师语言 行为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外表形象是具有先天性的, 但着装多少能改变些教师的外表特征。据统计,大学生中存 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大致来自于社会竞争压力、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自身缺陷因素等。学校不仅 仅仅是一个教书的地方,更是一个育人的环境,常言道:“言 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都应成为学 生的表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涉及 方方面面,要知道学生时时在模仿我们,我们无时无刻都在 影响着学生。为了营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努力做一个用自己 良好品质去影响学生的老师吧。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同样蕴含 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具备相当的语言功能,喜笑怒骂都明白 无误地告诉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注视是一种 话语。不屑一顾的眼神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 的自卑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微笑是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又 不失尊严的表情,教师保持这种表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综上所述,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 容低估的。良性的非言语行为能增强教育的直观效应,有利 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心理学家赫拉别 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的总效果=7%的语言+ 93%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 学生人生的“模特儿”。因此,仅从师表的角度来规范教师 是不够的,教师只有树立起祟高的职业理想,注意外在形象、 丰富情感世界、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改善自我修养,才能担 任起学生素质教育的艰巨使命。利用良好的教师行为来同化 学生。
四、教师的知识素养和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知识是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 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广博的专业学科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品质和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其次、教师应在长 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难 知识。前者大多属于教师的间接知识,而后者属于教师的直 接知识。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一般性知识外,还应当做到深化 本体性知识,丰富、补充条件性知识,加强实践性知识。教师 的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 长与完善的需要。人在参与学习的时候有个隐形记忆,就是 靠自己情绪的参与,同时教师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发学生的情 绪,故而教师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有着不可低估的 影响。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职 业态度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 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 努力培养一代新人。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 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 吃苦的精神。教师用积极的教育劳动态度影响学生、感染学 生。教师职业纪律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 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 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 做起。以严谨的劳动纪律同化学生。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 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 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