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成中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学生自身人格因素造成的。心理学家罗特提出控制点理论,将人分 为外控型和内控型两种人格倾向。外控型的人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 情感,自己有了烦心事,会对知心的同学倾诉,烦恼随之排解。这种类型的人不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内控型的人性格相对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往,遇到困难 就害怕,这类性格的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
2.学生自身素质造成的。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 度不同,他们认为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教师课上得好,很少主动反思自身学习的能 动作用;
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老师教得不好, 知识太难。尽管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发展,学生能逐步客观认识和评 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大部分学生能客观进行自我分析。但人的自身素质不一样,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能完成,有的人不能完成,而且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不良 情绪。
(二)客观原因 1.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比较不融洽的家庭中。家长们经常吵闹, 甚至发生互相谩骂、肢体冲突等等,对孩子没有一点关爱。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 胆小怕事、学习上容易自卑,对待他人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内心对父母、 他人的爱、对世界的美好感受会慢慢被损害。因此这类孩子会厌恶学习、不喜欢 父母,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失去自信心。这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往往都会导致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教师的态度和评价。(1)忽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学 生自身的素质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特别在智力学习方面,有的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弱项,平时不善交际,寡言少语,而在绘画方面却颇有天赋;
有的学生在数学方面不擅长,逻辑思维差,数学学习效果差,在写作方面却有独 到之处;
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较差,但他会在体育方面超出常人。对于学生 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分析原因,对有不良情绪的学生不应有偏 见,而应该相信他们是社会的有用之才。(2)不能客观地做出评价。教师如果 对不良情绪学生缺乏公正的评价,那么大多数不良情绪学生对教师往往会有反感, 甚至是仇视。据调查,不良情绪学生很少对教师讲知心话,而优秀生大多喜欢对 教师讲知心话。不良情绪学生最初的一两次学习失败,致使教师不公正的评价或 态度不良,会导致学生形成低自我效能感。
二、探求不良情绪学生的成长路径 (一)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性转变 要想使不良情绪的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就必 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要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努力学习,自己才 会取得进步,慢慢地自己的成绩会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赞许。让不良情绪的学生 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将来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 方面问题:第一,形式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人交往、为人 处世等方面进行强化应用。第二,强化心理认知因素的作用,经常在课堂上用语 言对学生表扬和赞许,在作业本上,加上“你今天进步了!成绩提高了”等激励性 的评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孩子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往往都能健康成长。当孩子做了一些让父母不能满意的事情, 家长和孩子应该“就事论事”,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得 怎么样,哪儿是对的,哪儿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改正缺点,逐步完善 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要想使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必须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善于 发挥不良情绪学生蕴藏的优势,发现优点要及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 长处,崭露才能,从而打消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对不良情绪学生可“放 小步子”,降低其难度,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不能过多、过难和过高,要切合他 们的心理、生理特点,知识状况和智力水平等等,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 应该及时而恰当地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能够通过艰苦的努力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对待不良情绪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当倾注更多的关爱,要能和孩 子有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才 能对他们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作者:李艾香 第2篇:积极心理学下的情绪探究 一、积极情绪的含义 情绪(emotion)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过程,但由于人们对情绪发生机制及 本质的不同理解,对情绪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现在较为流行的观点是,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与环境 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Campos,1970)。
关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存在着诸多观点。拉尔森和狄纳(LarsenDiener, 1992,pp.25-59)认为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
哈塞(Russell)认为" 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觉";
孟昭兰 (199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并 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力"。笔者认为,积极情绪是相对于消极情绪而言的, 它强调情绪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所谓接近性行为或 行为倾向,就是产生情绪的主体对情绪的对象能够出现接近或接近的行为趋向。
一般认为,情绪是由外部表现、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 而人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不同情绪的区别与情绪的主观体验是分不开的,悲伤的 主观体验使人心情低落并通过外部表现如哭泣、皱眉等表现出来。而积极情绪的 组成却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大多数认同的观点是积极情绪是由感官愉悦 (sensorypleasure)和心理享受(psychologicalpleasure)两部分组成的。感官愉悦是指 个体使体内不平衡感消除后的体验,主要表现在各感觉器官上。心理享受指机体某一持续时间较久的状态被提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主观状态等。
二、积极情绪的生理学机制 情绪的形成包括生理唤醒机制。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 (affectiveneuroscience)发现,情绪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回路所控制的,由这些回路 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它包括前额皮层(PFC)、杏仁核、海马、前 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
那么积极情绪的产生是由特定的脑部位产生还是由多个部位协同产 生的呢?心理学家们对些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沙顿(1997)等人用正电子发射 断层显像技术测量大脑的区域葡萄糖代谢,发现在积极感情产生时,左侧后中央 脑回的代谢率提高。尔后,戴维德(2000)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沙顿的观点。
戴维德通过分别测量婴儿和成人前额皮层区的脑电(EEG)活动,发现PFC左侧的 激活水平与积极情绪体验有关,右侧则与消极情绪有关。在成人身上,这种PFC 右侧的激活水平测量上的差异同样能很好地预测个体的情绪风格、对诱发积极情 绪或消极情绪刺激物的反应等。
此外,在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的同时,机体机能指数和外部表征也会 发生变化。Brosschot(2003)等人利用生理多导仪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引起的心率 要短于消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
三、积极情绪的功能:积极情绪构建理论 对积极情绪的功能的见解众多,但笔者较为认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家弗 雷德里克森提出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 "(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每一种情绪 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而这种特定的行为倾向可以分为逃避倾向和接 近倾向。这种特定行为倾向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心理机制,它 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潜行为或意向性的行为准备。从心理进化论的角 度来看,消极情绪是因为具有了生存意义而得到进化,例如人在碰到老虎等食肉 动物时感到恐惧、害怕而快速奔跑得以保证性命。虽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着 同样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或行为倾向,但是积极情绪与消极 情绪正好相反,积极情绪扩大了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 也即它能在当时特定的情景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 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这些行为不仅表现在社会性行为和身体行为上,也表现在智力行为和艺术行为上,弗雷德里克森把这称为"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
积极情绪的扩建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个体出现积极情绪 体验的时候,则扩展即时思想行为指令,接着建构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然后进 一步改变人们原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在最后一步上又重新回 到积极情绪的体验上来。
对于积极情绪的功能,笔者想再补充两点。一是,积极情绪有助于调 和消极情绪,保障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个体处于 消极情绪的情形下,个体要学会通过适当的方法如运动来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 从而使消极情绪对个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二是,认知是积极情绪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作为信息加工 的一个重要方式,会直接影响自身的SWB。如果个体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甚至 脱离现实可能性,那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能满足其要求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并使个体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倘若好高骛远,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会 长期笼罩在失望、迷茫的消极情绪之中。
积极情绪作为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和社会的长远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情绪发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 积极情绪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要使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更加清晰化,还需 要广大心理学家和心理学研究者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作者:段成龙 第3篇: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1.前言 每年的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由此可见,大学生情绪智力培 养和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面对不断转型的现代社会和改革出现的 各种新情况下,大学生承担了越来越重的学习、就业、创业和社会交往压力,导 致表现出各种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情绪问题。对于严峻的现实情况,我们应当在大 学教育中,积极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合理应用于大学生 情绪智力培养之中。
2.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主要表现2.1生活情感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青春期中的叛逆期,正经历着青年的中后期,具备了成 年人该有的体格和生理功能,但相对于成熟的生理,心理发展却亟待于完善。在 生活情感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较少接受青春期教育,缺乏对异性交往的了解, 使其对异性既好奇又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单相思导致的自卑感, 失恋导致的自残行为,甚至是恋物癖等一系列心理障碍。而在大学学习方面,许 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对与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不能及时的跟进,同时也缺乏合理的学习方式,从而不能对大学学习生活进行合 理有效的学习规划,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灰意冷、成绩下滑、沉迷游戏等消极情绪, 同时不利于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2.2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与高中学习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需要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各个团体活动与社会实践,不断 的与人展开交流交往。但是现状表明: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 响,忽视了对人际关系的培养,导致与人相处时缺乏成熟的交往心理和适当的交 往方式。加之每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和青春期敏感、冲动、固执等共有的心理 特征,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各式各样无法规避的情况和问题,从而产生 对学习的焦虑,对生活的迷茫,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 一旦产生却不加以解决的话,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都有着消极的影响。
3.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几点建议 3.1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着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强调固定统一的 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重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完整性而忽视了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导致;
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育成绩而轻视了创新能力和 良好品德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现代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缺乏环境的适应性 和生活的创造性,往往被动的接受而不去主动参与,缺少团队意识以至于不能以 较快的速度和周围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方式,要培养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能够迅速的接受 新事物,擅长以长远眼光看待不断发展着的新情况,同时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极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则要根据日 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和人才竞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其中,现代化的大 智力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是教育心理学是在大学生情绪智力应用中的重要 部分。现代化大智力观相区别于传统智力观:“现代”强调要符合发展着的实际, 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实力和科技实力,以此适应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新情况;
“智”也与传统中的“智”有所不同,我国大学虽然提出了大学 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却单一的关注语言掌握和数学逻辑的建立, 片面重视卷面成绩,导致目标的狭隘性和效果的低效率。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情 绪智力放在和智力发展的同等位置,既要同等看待,又要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3.2引入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实践 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数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 的,虽然设置了相应心理课程,却往往潦草了事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也鲜 有与情绪智力相关的内容。因此,应当加强以情绪智力为中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和完善。一方面要关注情绪智力的教学,让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和掌 握,情绪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有效的处理极端情绪,情绪 给我们带来了哪方面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日常指 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调节 消极情绪。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不断培养大学调节情绪的能力,帮 助他们将学所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情绪智力有效的融入 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例如将情绪智力引入大学语文中,引导学生结合作者背景 和实际,并通过对作品人物语言、行为、能力的分析,得出相关的心得和感悟并 不断的审视自己和他人,从而为情绪智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进行有效的情 绪智力教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是前提,实践是最终目的,鼓励大 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在交流和合作中认识不足并及 时加以改正,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水平。
4.总结 情绪智力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 的使大学生具备情绪智力能力,一方面要关注时刻发展的实际,了解大学生在学 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况状,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积极作用,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行引导和规范。同时大学生自己 也要主动地对情绪智力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做一个具备 人格魅力的人。作者:牛磊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