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端午节 > 个体自尊 [流动儿童个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个体自尊 [流动儿童个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端午节 时间:2019-10-27 08:03:52 点击:

流动儿童个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流动儿童个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以重庆和成都509名流动儿童和245名城市儿童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归 属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 高于流动儿童;
(2)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 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3) 流动儿童 的自尊与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显著正相关,与学校环境和教 师行为相关不显著。

摘 要:
流动儿童;
自尊;
学校归属感 一、引言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 的态度。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的核心部分,也是个体 评价自己的程度及对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1]。研 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高,其学业行为越好、师生关系 也就越融洽[2];
高自尊儿童的同伴接纳程度也均显著高于 低自尊儿童[3]。学校归属感( school belonging) 是学生 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 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 投入 ,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 与学校活动的情感[4]。学校归属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 括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级、民族、学业成就、学习动机 等[5-6];
但对自尊是否影响学校归属感,目前国内仅徐坤 英的研究有所涉及并证实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相关,但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学生,并未涉及流动儿童。因此本研究试图 探究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自尊水平上的差异及其与学校 归属感的关系。

二、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及成都市的780 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删除无效问卷后确定被试数额为754 名。将这些儿童中流动儿童509名,城市儿童245名。4年级、 5年级、6年级、7年级、8年级人数分别为76、148、173、183、 174;
男生375人,女生379人。

2.2 研究工具 (2.2.1)自尊量表。采用 Rosenberg 自尊量表(SES), 包括 10 个项目4点计分。

(2.2.2)学校归属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采用徐坤 英[8]通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法编制的中学 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经过初测并修订最后形成正式问卷。

2. 3 施测及数据处理 利用活动课时间团体施测 ,被试分两次填答问卷;
检查、 剔除无效问卷;
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输入、核查及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自尊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以学生性质,即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为自变量, 自尊平均分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儿童自尊得分与城市儿童自尊得分上 存在显著差异:F(1,754)= 4.929, p< 0.05. 进一步效应分 析发现,流动儿童自尊得分为2.36±.272,非流动儿童自尊 得分2.40±.256.即检验结果为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 著高于流动儿童。

3.2 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 (3.2.1)流动儿童自尊的性别、年级差异 以流动儿童的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自尊为因变量,进 行4(年级)×2 (性别)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 著,F(1,509)= 4.285, 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男生的 自尊得分2.289±0.101,女生得分3.357±0.132,男生的自 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生;
年级主效应、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 用均不显著。事后检验( Scheffe’s)显示,与四年级相比, 五年级得分相对低一点,五年级至七年级自尊持续发展,七 年级时有所降低,八年级时自尊达到最高。这与以往的研究 结论相似。但各年级自尊水平的差异均不显著,这与其他研 究的结论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3 流动儿童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关系 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三个维度间存在显著 性相关,即自尊与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学校融入显著正相 关,与学校环境和教师行为相关不显著。即自尊水平越高, 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学校融入得分越高,学校归属感也强 烈。四、讨论 4.1 流动儿童自尊差异性 (4.1.1)城乡差异 流动儿童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城市家庭的家庭 环境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如家庭的经济来源较多、城市的 社会关系网络健全、父母收入和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且与儿童 的交流机会较多。

(4.1.2)性别差异 流动儿童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自尊水平显 著低于女生;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9]。原因可能是男 生更为调皮和冲动,女生则更显乖巧听话,在社会交往中使 用更多的积极交往策略,获得更高的人际接纳水平,而人际 关系与自尊间的显著相关[9]可能使流动女生的自尊高于男 生。

(4.1.3)年纪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儿童自尊年级效应并不明显,并在七 年级时有所下降。可能既与流动儿童自身受到的压力有关, 导致其在学习、人际及经济上的压力更大,自尊的发展也受 到影响,显现出不稳定性[10];
同时七年级即初中一年级, 进入初中,与小学时相比学习压力骤增,这可能使得流动儿 童这一时期的自尊得分降低。

4.2 自尊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学校融入显著正相关。对自我的评价越高, 越有自信也就越能认同自我,其学校认同也就越高,与同伴、 老师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也就越好。

五、讨论 学校归属感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体验,它不可能像喜爱厌 恶这类情感,初次接触就能萌生。一般来说,学校归属感在 产生之前的酝酿时间较长,其同时自尊的建立对儿童的学校 归属感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归属感产生过程中,学 生的归属需要起着启动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学 生,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学校归属感对其心里健康成长 有重要意义,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而自尊心与学校归属感有着正相关关系,提高儿童自尊 心,同时能增加儿童对学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对学习的投 入。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简明心理学词典 [M ]. 安徽: 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4: 530. [2] 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窦东徽.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 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心理 科学.2008 ,31 (4) :909 – 913 [3] 薛文霞.小学儿童自尊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同伴接纳 的关系.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69-73 [4]温颖,李人龙,师保国.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 :188 – 192 [5]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6]Anderman, E.M. (2003). School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outcomes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4(4): 795-809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 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18 - 320 [8]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9]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心理科学.2010.33(3):695-697. [10] 曾守锤. 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 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2009, 27(2):64-6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