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端午节 > 外归因的特征_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外归因的特征_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来源:端午节 时间:2019-10-06 07:53:08 点击:

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归因与应对策略 许多研究者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 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并表现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以 及行为处事的态度中。本文参考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参照美 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相对主义价值观盛行而导致的当时 美国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现象,着重对90后大学生道 德观念变迁的具体现象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较有针对性 的教育策略——加强90后大学生古典主义人文素养教育、中 国传统道德观教育,并注意教学方法;
开设哲学课程,使学 生了解、认识相对主义,引导学生做出理性判断。

摘 要:
90后大学生;
相对主义;
道德变迁;
德育;
对策 而到了90年代,成长于这一代的政治家主导美国社会的 时候,并没有让美国垮掉,相反,克林顿总统这位曾今“垮 掉”的青年在他连续8年的执政中,虽然绯闻不断,但在他 的任期,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期之一,他的新经 济牌把欧洲与日本远远甩在后面,他唱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怪 调主导发动科索沃战争,成功扼阻了欧洲强劲的上升势头, 随手又签下美日安保条约和美澳安保条约,顺利做好将军事 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转移的铺垫……以至克林 顿在卸任前酸酸地说,如果宪法允许继续连任,他还能获得 大选。

2010年6月,由比尔盖斯等世界富豪发起了捐出一半财产的倡议活动,8月初,已有包括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 等40位富豪做出了承诺,而其中也不乏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垮掉一代”,而且他们还都是白手起家。如比尔· 盖茨,54岁;
保罗·艾伦,57岁;
乔治·卢卡斯(著名电影 导演主要作品:星球大战系列影片),66岁等等。

可见,这些昔日逃学、辍学、标新立异的青年并没 有按照传统的判断垮掉,由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德育教育 的策略是否适应今日之时代。在提出德育教育对策前,有必 要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做一总结,包括心理、行为模式、 思想等等方面。

一、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90后大学生各方面特点的总结与归因 《中国青年网》早在首批90后大学生一踏入校园就 对其展开了一份调查: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 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 会认知等方面。得到的结论主要有:热爱读书、出手大方, 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 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经济独立意识 差、心理抗挫能力弱;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有34.5% 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
32.2%的人不相信梦想 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
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 神;
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 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
对于“早恋和婚前性行为”赞同者居多;
有77.4%的学生感到 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 助”,不善与现实中的人交往,而喜欢利用网络、短信等沟 通方式,与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普遍不强;
个性更加独立, 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
蔑视 形式,不屑口号等。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6月刊载一篇“从‘80后’、 ‘90后’大学生的特点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若 干方法”(左超,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教育办公 室)一文,认为“80后”、“90后”大学生既重视物质享受 又强调精神需求;

“强烈的自主意识”与“淡漠的集体观 念”相结合,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单打独斗地实现个人价值;

“理性的分析方法”与“感性的处事技巧”相结合,比较娇 嫩,韧性和意志力的缺乏使得他们承受挫折能力差,思想情 绪容易出现反复,在发展顺利时则情绪高涨,在发展不顺利 时则迅速跌落三方面特征。

吉林师范大学学工部的张君宝老师发表“90后大学 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一文,认为9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社 会、传媒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 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在心理方面主要 具有如下特点: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 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 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
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
思维前卫、观念 超前、“世故圆滑”、冲动又极端,单纯而又脆弱;
在明辨 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逆向而行、悖于常理,他们善 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却是 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从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 心,趋利避害等。该文将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生成因素归 结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浮躁气氛、新媒体带来 的新的信息环境及家庭环境。

以上研究都是研究者从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角度对90 后大学生某一方面的特征做出的判断或总结,由于调查时机 和范围等原因,可能不能完全代表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开放、 获取知识手段的改变以及来源的多样化而更加个性化,主要 表现就是更加自我,“缺乏集体观念”。如张宝君老师提到 的“思想和价值观趋于功利性,常以自我为中心”。

(二)90后大学生特点的原因——道德判断标准多元化 笔者想指出,当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时我们应该试着跳出 传统思维,跳出单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看待90后的种种表现。

正如当年尼采指出“上帝已死”的时候,宗教便无法成为人 类社会道德标准与终极目的一般。也许90后只是放弃了我们 一贯的价值判断标准或者说他们具备了新的、多元的价值取 向。而当我们这些以传统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价值标准的非90后教师在看待他们的时候自然就会摸不到头绪,认为他 们“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冲动又极端,单 纯而又脆弱;
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逆向而行、 悖于常理,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 果敢直接,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 ……”。而根据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他们无疑做出了判断, 并非善恶不分,而是坐在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座位上。并且, 他们更渴望成功,更希望得到认可和关注,这加强了他们行 动时的动力,使他们在通过各种行为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时 更为强烈。

二、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相对主义思想 美国教育家艾伦·布鲁姆的1987年出版《走向封闭的美 国精神》对美国大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冲击校园的 “劣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美国一向被认为是最自由 最开放最民主的国家,而布鲁姆认为正是这种极端的自由开 放形成了美国人逐渐不再关心自然权利,丧失了善恶是非标 准,在开放、多元的幌子下,美国人的心灵越来越无缘窥见 真、善、美的生活,而走向封闭。美国青年已经无意于聆听 伟大作品中的教诲。在美国发展成为一个强调民主、自由国 家的同时,极端的自我表现乃是其结果。这种强调自我,相 对主义的时代,社会没有了一个契约,一切事物都没有了一 个是非标准。做什么事情在相对主义的时代都是可能的,都 是合理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在这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的青年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信仰,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所该 有的文化和底蕴。而且现代科技媒体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 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社会压力,使得人们的欲望不 断受挫,毒品、摇滚、自杀、虚无主义成了青年表现自我的 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这些美国青年并非没有进行价值判断, 而是他们用不同的尺度——相对主义进行价值判断。

相对主义自然意味着多元主义,意味着个人有权在不受 他人干预的情况下随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相信, “令人尊敬的、可以达致的崇高不再取决于寻找或者发现善 的生活,而是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这种 生活方式不只一种而是有很多,它们之间毫无可比性。”这 种态度,在美国被视为“开放”的体现。与此同时,各种各 样的价值选择也都堂而皇之地被冠以“文化”之名,“像吸 毒文化、摇滚文化、街头小混混文化,等等,而且不带任何 歧视。没有文化就是文化。”相对主义对一些选择一视同仁, 并且认为具有真正信仰的人才是最现实的威胁,因为历史上 的战争、迫害、奴役、仇外、种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无一不 是人们自以为是的结果。因此,关键不在于纠正错误获得真 理,而在于根本就不要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真理。于是,世界 上不再有善与恶,有的只是不同个人的不同选择,或者说只 存在不同的善,而没有恶。“只要不是法西斯主义,任何事 情都没问题。”由于相对主义拒绝善与恶的判断,人们为了维持基本的 社会交往只能退而求其次,以诚实或者虚伪作为替代性的标 准:“不管你可能有多大的罪恶或是多么的无耻,只要你在 这上面是真诚的,你就被净化了。”在这样一种道德背景下, 人们宁愿宽容“真小人”而拒斥“伪君子”。[1] 反观今天中国90后大学生的种种表现,其原因也可以归 结为类似的问题,即道德判断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

改革开放,加上互联网等新的知识获取方式,各种思潮 以未加工的方式被每一个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由的 吸收,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价值判断标准。90后的大学生渴望 成功,但对他们来说,成功等同于成名、获得奖励和认可, 至于以何种方式达到,却不那么重要。于是给我们的感觉就 是他们很功利、浮躁、自我中心。

三、应对 清楚了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背后原因,就可针对性的提 出教育对策。在美国,布鲁姆提出通过经典著作来提升学生 的精神世界,只有透过经典,学生们才能发现被流行观念所 淹没的东西,感受日常经验中无法获得的体验,才能意识到 各种替代性选择的存在,也才能培养一种不安现状的、对社 会的批判性意识。[2]直至今日,布鲁姆所在的芝加哥大学 仍然坚持着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教学, 也注重文学经典的熏陶。

在中国,这种对传统、经典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尤其是中国以家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而目前的情况是, 在中国多数大学,这类课程并未列入教学计划,最多是选修 课。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各专业中加入这类课程,并得到 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法上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而不 仅仅是老师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始不同国别的经典著 作选读,让学生可以选择,讲授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原著研 读上,应更多地介绍原著思想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长久影响。

还应适当开设哲学课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还应介绍更多哲学流派,指出他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 关系,能让学生有所比较,打开他们的思路,引起他们更深 的思考。例如对相对主义思想的介绍,就能够引起90后学生 对自己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的反思,唤起他们重新认识到在 竞争和努力争得认可时,不要忘记对价值的判断,让学生明 白“真正的多样性来自于终极目的上的原则性差异”,是严 肃的思考与信念的结果,而“将焦点放在多样性本身上面是 自欺欺人。因为一种崭新的和严肃的生活方式要能产生并维 持下去,他的创立者就必须相信它的真理性和它优于其他选 择;
他们不可能认为想要的东西就是多样性。”[3]为了避 免盲从以及人判断力的局限性,学生就要学会向经典学习、 与他人交流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最终,学会思考。

而等学生学会了以哲学方式思考,我们德育的目的就自 然达到了。

参考文献[1]唐士其.自由社会的精神高度——读艾伦·布鲁姆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J].北京:国际政治研究,2009(1) [2] Ibid [3] Ibid [4]艾伦·布鲁姆(美).《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1984. 缪 青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3 [5]左超. 从“80后”、“90后”大学生的特点看增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若干方法. 上海:上海党史与党 建,2010(6) [6] 张君宝.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吉林:
http://www.csscipaper.com/ 2010(6) [7]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网, http://xinli.youth.cn/xygs/200909/t20090914_1023714 _1.htm 2009(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