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决定了我们党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务之急主要是狠抓经济建设,壮大经济实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是我们狠抓不放的真谛。跨入新世纪,我们已从贫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又往往容易出现另一个极端,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其他事业为代价,或者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而忽视了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造成经济工作,一枝独秀,畸形发展,最终也必将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其他事业的全面发展。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在我们的干部中仍存在不正确的发展观和缺乏全局意识,经济发展在全局的发展中定位不准。为此,一要切实树立起协调发展的意识。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要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个综合的范畴,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精神动力的支持。具体到一个地方来说,经济要发展除了要有与之配套的较完善的政策环境外,还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利于人才充分发挥才干的智力环境,经济政治及其他环境只有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就要树立起协调发展观,既要突出发展经济,又要保障其他社会事业与之相适应,不要出现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现象。
二是要明确经济工作在整个社会事业中的目标定位,树立起全面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总量不大,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应以抓经济建设为主,迅速发展经济,状大经济基础,提高经济质量,为其他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经济发展成为全局发展的排头兵及主要地位一刻也不能动摇,但同时又不能过分偏激,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我们的干部中要树立起全局发展的观念,尽量少出麻烦,少走弯路。只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二、对市场经济理论认可与实践脱节的反思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取得巨大的发展,市场经济观念已广泛影响我们干部的思想,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一些干部的观念仍转不过弯来,有时会出现理论上接受市场经济思想的灌输,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可避免地烙上计划经济的烙印,从而出现观念上的认可与实际操作的脱节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几个阶段,干部职工广泛受到了教育,但应如何处理好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也是广大基层干部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让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要继续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形式向干部职工灌输市场经济思想,筑牢市场经济观念,切实用市场经济观念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其次,在社会实践中,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按它的规则办事,适应了它的要求,则会推动该项事业的发展,违背了他的规则,则会遭到相应的惩罚。因此,我们既要让干部职工熟悉它的规则,同时在实践中一定要按它的规则办事。再次,要把市场经济规则作为检验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准。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在经济工作中心中有杆枰,以是否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一个标准,并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好。
三、政府作用方式的偏差及转变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的经济,它要求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主,讲究大市场、小政府,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就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由于我们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很明显,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内
还相当重要。现实中,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基础较脆弱,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较缓慢,一些政府官员在发展经济中往往显得很着急,为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大打出手,做了不该做的事,包揽一切,有时甚至出现盲目冲动。因政府作用方式不当,范围不合适,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现在有的地方出现的“盲目招商引资”“全民引资”就是其中的症状。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是无所作为的,有时甚至是强大的,但对政府的作用,要有个科学的判断,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不是好事。过低估计政府作用会延缓经济发展,过高估计政府作用,片面强调政府的作用,则往往会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背离经济轨道。政府对经济工作由引导推动到包揽,就会出现“政府一抓就热,一松则冷”的现象,表现在招商引资上,就是签的协议多,落到实处的少,市场经济本身供血不足,发展后劲乏力。为此,要继续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行行为。从政府对市场经济作用方式来讲,应从传统的统揽包办切实向引导促进转变。政府应主要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着手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从内容上讲,政府主要应从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来考虑。认真制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引导经济按规划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制定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出发开展综合治理,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合谐的服务环境,凡属市场的功能要主动还给市场,坚决摒弃掉计划经济及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目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在招商引资领域出现的一些“发烧”现象,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
四、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差异的矛盾及处理
现在的一些干部工作干劲十足,一腔热血,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准备不足,对当地实际情况估计有误,盲目追求快发展,高速度,好高骛远,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好,对某些项目决策,往往不切实际,片面强调“做大做强”,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一种总想在任期内解决问题心理,出台一些政策有华而不实之嫌,可操作性差,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处理好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差异的关系问题。一是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规划发展,要用科学的态度抓经济建设,抓发展,力避打盲目仗,瞎指挥。二要把市场经济理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准市场经济和本地实情的结合点。关键是利用好现有条件,规划好长远发展,并为其创造新的条件。要力戒“着急”心理,不切实际地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三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环境保护,加强循环经济建设,避免对资源破坏性开发和“卖血买馒头”的短期行为发生。
五、评价体系的偏差与完善
对某项事业评价公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该项事业的发展。评价标准不自觉地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无疑需要有一套较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有一个评价体系,实行量化考核与管理,已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现实中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评价标准,往往出现一些偏差,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的心目中,看经济是否增长,干部是否有政绩,往往片面归为GDP的增长,财政的增收和招商引资的数量,有的甚至出现“全民招商”,招商工作“一票否决”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些“数字官员”、“政绩官员”的出现。片面的政绩观,导致某些官员思维偏差,行为偏向,助长了不正之风。因此,要制定出一套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一要切合实际确定考核内容。做到覆盖合适,不人为扩大,也不擅自缩小,内容轻重有度。二要讲究考核的方法,创新考核手段,把考核工作抓实,抓到点子上。三要注意考评作风,把踏踏实实按经济规律办事与当地的外部发展环境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发展的结果,又要注重工作的过程,不搞一棍子打死人,从而提高考评工作的实效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