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农村教育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搞好农村教育 要改变农村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改革和 发展农村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调整结构,创新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武 装农民,引导农民树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加强基础教育,着重抓 好乡村中小学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受教育率,避免 新文盲的产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开办一些农 业中学、农业职高等学校,采取适合农民农村农业特点的教 育培训方式,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致富 本领,均衡教育发展,构建平等的教育体制。[2]克服城 乡教育负担不公平的现象,保障进城农民子女与城镇孩子同 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农村教 育质量。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 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瓶颈 是教育目标、教育投资和农村教育体系问题。转变农村教育 唯升学的应试教育目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农 村教育体系,切实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培养和造就适 应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取 得成功的根本保证。[3] 三、地方本科院校服务新农村教育发展策略 1.坚持以“为农服务”为中心,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 向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 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 适应中国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农村教育 培养模式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是不适宜的。[4]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普遍提高农村人 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 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 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任何教育改革的成败、办学水平的优劣,关键取决于教 师素质的高低。建设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的农村教师队伍,则 成为努力提高占中国基础教育80%的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 急。目前,农村教师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层次较低、教师整体能力水平有限等实际情况。分析上 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农 村教师待遇长期偏低,工作生活条件一直艰苦,学校经费运 转困难等,势必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衡,奉献精神弱化等现 象的存在,从而直接阻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5] 其次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改革,尤其人事制度改革 的滞后。“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力度还未真正触筋动骨, 农村教师教育上进的紧迫感、压力感整体上未跟上教育改革 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地方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教师队 伍,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拓宽农村教师的培养途径。为了 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 学方式、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地方院校应利用自己的办学 条件及师资优势,抓紧抓好对农村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
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轮训。采取集中培训 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培训与教学两不误。帮助 农村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 享。创造条件、提供载体、搭建平台,尽快培养一代农村教 师的中坚力量。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构建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系统。以服务农村工业 化、城镇化、产业化为目标,以培养、培训新农村建设所需 人才为宗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文化发展和 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6]现代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是一 个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发展农 村高等职业教育,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为农村劳动力向 城市转移服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既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也培养工业技术人才、乡镇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