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带阻特性【抗阻训练的特点运用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带阻特性【抗阻训练的特点运用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1-13 08:21:17 点击:

抗阻训练的特点运用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抗阻训练的特点运用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第1篇:阶段性抗阻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效果的影响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是由于脑卒中后盂脆关 节半脱位、肌张力减低、肩周肌肉痉挛等导致的肩痛、被动活动明显受限。研究 表明[1-2],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70.0%,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治疗成为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脑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多给予康复锻炼护理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阶段性抗阻 训练是根据患者病情分阶段制定锻炼模式,循序渐进的恢复肢体活动,我院神经 内科将其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79例脑卒中肩手综 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28~69岁,平均(46.05±3.59) 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 28~65岁,平均(46.12±3.45)岁;
病程7~21d,平均(14.65±3.08)d;
性质:
脑梗死23例,脑出血20例;
部位:左侧14例,右侧29例。观察组46例,其中男性 25例,女性21例,年龄31~69岁,平均(45.87±3.66)岁;
病程8~25d,平均 (14.36±2.94)d;
性质:脑梗死22例,脑出血24例;
部位:左侧15例,右侧31 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处于急性期(Ⅰ期);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肩周炎、 颈椎病、局部外伤、感染、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等导致的肩痛、肩关节活动不利, 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6 年)》进行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具体包括:营养神经(甲钴胺、乙酰谷酰胺);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
调整血压、血糖、 血脂等。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良肢位摆放: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时,患肢向前伸,前臂旋后,肩关节屈曲呈90°,腕 关节自然背伸,掌心向上,仰卧位时患侧肩关节向前突出,肘关节伸展,腕关节 保持背伸位30°,手指伸展;
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挤压肩胛胸壁关节训练、松动 肩胛骨周围肌肉的刺激诱发训练、健侧手牵拉患侧手锻炼等。

1.2.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抗阻训练,即第1阶段应该掌 握基本姿势及运动,第2阶段进行神经促通,第3阶段进行技巧性动作,具体步骤 如下。①第1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利用健侧上肢进行搭桥训练、滚桶训练(肩 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将滚桶推向前方)、腕关节背 伸牵张训练、肩关节屈曲训练、肘关节伸展训练、前臂旋后训练等,充分发挥患 肢潜能,降低颈部和躯干患侧屈肌痉挛,松动肩胛带,伸肘位上肢前屈平肩水平。

②第2阶段:治疗重点是打破上肢内收屈曲的痉挛模式,采取非痉挛肌力练习、 放松练习、抗痉挛手法等,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以肘关节为重点, 指关节、腕关节用捻法、滚法,肩关节用拿法进行上肢推拿,对痉挛的肌肉用柔 性的按摩手法使其放松。③第3阶段:重点放在腕和手指的主动活动,特别是拇 指和四指的伸、外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洗脸、刷牙、进食、穿衣等)、 从床到轮椅及返回动作等以上肢为支撑点的躯干运动,能用患手时不用或尽量少 用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肢及全身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难度由小至大,避免 过度运动造成损伤,40min/次,1次/d,5次/周。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 法(FMA)、肩关节活动度(ROM)、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 程度及关节功能变化。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S评分变化比较两 组康复效果。

MAS分级:0级为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无阻;
1级为肌 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ROM终末端有轻微的阻力;
2级为肌张力 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
3 级为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较 困难;
4级为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很困难。FMA评分:正常为100分;
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50~84分为明 显运动功能障碍;
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
96~100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 碍。

改良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 便控制六项,每项分为5个等级,总分50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日 常生活能力越高。

VAS评分:用1条10cm长的直尺,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标记在 直尺上,受试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研究者观察有刻度的一面。0cm表示无痛(0 分);
0~2.5cm表示偶发或活动时轻微疼痛(2分);
2.5~5.0cm表示活动时疼 痛,休息时无疼痛(4分);
5.0~7.5cm表示活动时疼痛,休息时亦可有自发痛 (6分);
7.5~10cm表示极痛,不可忍受(8分)。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MAS改善在2级 以上,VAS评分≤2分。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MAS改善在1级以上, VAS评分为3~7分。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运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 生活质量量表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 健康6项,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ROM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RO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3.658,P=0.040)(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有改善, 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者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 200万人。研究表明[3-5],脑卒中后脑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坏死导致上位中枢 损伤,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牵张反射处于 亢进状态,进而出现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肩部麻木感、烧灼样痛,手指屈伸不 利、肿胀等,即肩手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洗脸、背手、梳头和穿衣等日常生活 功能,此外,疼痛、肿胀等会刺激脊髓中间神经异常兴奋,加重血液流动障碍, 形成恶性循环,致残率极高。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包括: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重新建立高级中枢的控制功能,调节各种反射对 运动影响抑制痉挛,促进协调运动的出现,改善肩手综合征关节功能,但是效果 并不理想[6-10]。随着康复护理医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院在常规 护理锻炼基础上设定了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阶段性抗阻训练,即第1阶段应 该掌握基本姿势及运动,第2阶段进行神经促通,第3阶段进行技巧性动作,从而 促进大脑高级运动中枢恢复和重建,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 对照组;
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ROM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为82.6%(38/46),对照组为63.6%(21/33),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阶段性抗阻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痉挛状态及关节功能。对阶段 性抗阻训练的要点总结如下:第一阶段重点是指导患者通过搭桥训练、滚桶训练、 腕关节背伸牵张训练、肩关节屈曲训练、肘关节伸展训练、前臂旋后训练等,掌握基本的姿势与运动模式,进行正确的运动感觉输入和正确的运动模式的输入, 并把这种运动模式通过反复的训练固定下来,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建立新的神经通 路或功能重组;
第二阶段是重建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后,按照正常个体发育的顺 序,通过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在调动患者主观 能动性的同时,进行推拿上肢被动活动,通过揉、拿、捏等手法缓解肌肉的痉挛 状态,使病人肌力得到恢复;
第三阶段是将运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复杂的 功能性、技巧性动作,以姿势控制、调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伸 手、抓握与放松等基本动作模式为基础,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基础。

由于肩手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把生活质量引 入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人群的治疗疗效评价体系中是很有必要的[11-12],本研究对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有 升高,提示相较于常规康复锻炼,阶段性抗阻训练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考虑是由于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使得生活质量与病情的变化形成了一种 良性循环的局面。文献报道[13-14],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恢复,受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影响,虽然采用康复锻炼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能力等生理功能,但是肩手综合征作为一件重大的负性应激源,可引发个体强烈 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及生活 积极性,产生恶性循环,影响其恢复,因此,为了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康复, 建议肩手综合征患者在阶段性抗阻训练护理基础上,应考虑将心理护理干预纳入 常规治疗中。此外,目前临床上将肩手综合征分为急性期、营养障碍期、萎缩期 3期,患肢一旦进入2期,任何治疗均难以奏效[15],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1 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考虑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原因,因此,对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 及早干预。

综上所述,阶段性抗阻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有助于缓解痉挛 状态、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云 第2篇:胸腹外压抗阻训练法在中长跑运动中的应用研究 最近几年的世界田径大赛中,中长跑在所有田径项目中有走下坡路的 趋势,尤其中国的中长跑队成绩离世界优秀选手水平差距较大,值得我们所有中 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反思。在中长跑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要进行大力改进,让中国 男女子中长跑水平早日进入世界强队行列。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