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品德课教学的意义 1.思想引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 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红色文化中的人文资 源恰恰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堪称时代的楷模,因此, 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学习英烈们的典型事例,必将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完成品德 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翻旧社会、 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 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史为鉴,可知 兴衰”,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品德课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红色历史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生从小接受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时代气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红色文化并不 落伍,相反还具有引领时代前行的价值。在社会发展的各个 时期,都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也正是他们的红色精神 激励着千百万中国人民沿着他们的足迹阔步向前。中国才能 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文明。以当下的中国梦为例,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 这种价值观离不开红色精神的传承。
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践内容 各地区的红色文化特色各异,以台州椒江区为例,有“一 江山岛烈士陵园”;
有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而在椒江 云健小学灵济校区内则建有全国少有的烈士纪念馆——“汪 秀福烈士纪念馆”。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为品德课教学注入 了鲜活的事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资源加以 有效利用,以增强品德教育的深度。
1.忠于祖国: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品德课教学必须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是时代赋 予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使命。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 的字眼太宽泛,也过于空洞。如何去爱国,怎样才算爱国? 汪秀福烈士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爱祖国,要从自己脚 下的一草一木爱起。” 汪秀福烈士系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坦邱村人,1960年11月出生,1978年3月应征入伍到武汉军区通信训练大队, 1980年7月入党。1981年1月2日,汪秀福所在部队驻地湖北 省京山县附近青山小洼岭发生山林火灾,汪秀福随战友们一 起奋勇扑火。火场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山火蔓过山腰, 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汪秀福面对烈焰,毫不畏惧,与烈 火顽强搏斗,直到大火把他整个人都烧着了。经过诊断,汪 秀福的皮肤烧伤面积达98%以上,气管、肺部也受烈火烫伤, 由于伤势过于严重,经多方抢救无效而牺牲,年仅20岁。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命高于一切,保护好自己最 重要,我们不提倡他们像汪秀福一样去扑灭山火,但是在品 德课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脚下的一草一木,教育学生热爱集 体,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体现。
2.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是众多烈士的一个共同点,而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 性品质的人,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想着他人的利益、他 们的幸福,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汪秀福在部队常说:“爱人民,就要从身边的每个同志 爱起。”这不仅是他在部队的表现,也是他从小养就的高尚 品行。早在学生时代,他对同学、师长、邻居的爱就令人赞 叹不已。一次,学校附近一户人家失火,汪秀福迅速端水灭 火,并冲进屋里抢搬家具。上学来回途中,他经常帮助老人 挑东拿西,遇到雨天,他宁可自己淋雨,也要把雨伞让给没有带雨具的人。同院施大娘,丈夫去世,孩子幼小,他四年 如一日帮助大娘养猪、挑水、种菜……他常说:“雷锋是我 做人的榜样,做人就要做雷锋那样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为 他人、为集体着想的精神感动了家乡人,由原洪家镇政府牵 头并发动社会各界自筹资金38万元,在烈士生前母校内建立 了“汪秀福烈士纪念馆”。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特别优越,在祖 辈和父母的疼爱下说一不二,唯我独尊,自我意识过强。在 这种情况下,教师从英雄忠于人民的品质上,引导学生爱人 民,就是从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 起。教育学生心存爱心,心系他人,让英雄的精神得到传递。
3.忠于事业: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对于我们每个 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 价值的重要平台。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工作做好了,才能 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汪秀福烈士曾经说过,“爱社会主义事业,要从所担负 的工作爱起。”汪秀福学生时代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面 对许多同学不务正业,他却对前途充满信心,仍然热心学习, 刻苦钻研,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农村,他关心生产 队的集体事业,有一年早稻收割季节,正面临台风预报,但 队里人手少,收割进度慢,汪秀福动员母亲、妹妹和全队妇 女参加抢收,避免了生产损失。在部队,他五次调动工作, 种过地、养过鸭、当过炮手、喂过军马,又当报务员,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英雄的精神并不仅仅表现在爱国和献身,他们“干一行 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也需要渗透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 中。热爱学习,肯于钻研,认真对待老师所教给的每一项任 务,只有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在长大后更好地服务 于国家。
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充分开 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 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红色 文化资源更应成为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挖掘:让红色文化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结合品德课教 学,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成序列化和常态化, 下面以“汪秀福烈士纪念馆”为例,说明小学各年段品德课 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红色文化。
低年级,开展以“埋下英雄的种子”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二年级上册《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炎黄子孙》 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如引导学生通过汪秀福 奋不顾身挽救国家财产的事迹去体会无数革命先烈在国歌 的鼓舞下英勇杀敌,舍生忘死。同时,通过每周一在汪秀福 烈士纪念馆前开展升旗仪式,让英雄的种子扎根在学生的心 中。
中年级,开展“走进家乡的英雄”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通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下册 《了不起,家乡人》一课,教育学生只有从小热爱学习,长 大才能报效祖国。通过了解汪秀福烈士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去 感受读书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汪秀福纪念馆”, 走访烈士的亲人,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并沿着 烈士的足迹不断前进。
高年级,开展“寻找身边的英雄”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五年级上册的《我为母校添光彩》,六年级上册的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等课文,引导学生在汪秀福烈士精 神的指引下,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开展 “爱心少年”“自强少年”“孝心少年”“诚信少年”“环 保少年”的评选。让英雄的精神播撒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上。
⒉实践: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生活。目前,学校主要 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实 践。人类一切真知始于客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只有在 亲身体验中获得真知,才能够实现认知的内化,促成认知、 情感、行为的统一、和谐发展。
祖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教学三年级下册 《了不起,家乡人》一课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挖掘 红色文化,认识英雄楷模。在课前,可以先在班级分小组制 定“家乡名人采访计划”,做到选准采访对象,部署采访内 容,进行具体分工,做好采访记录等。在开展调查采访时, 对于家乡的英雄,可以从他们的童年、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等方面进行采访。在采访结束之后,要撰写好调查报告,在 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比如,对于英雄汪秀福的认识和了解, 就可以从他生前的同学、亲人入手。汪秀福如果能够活到现 在,也才54岁,因此,在学生周边的村子里,很多人是认识 他、熟悉他的。要让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去挖掘英雄的点滴事 迹,从而加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还要很好地利用校 园内的“汪秀福烈士纪念馆”,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瞻仰 烈士的遗物,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深刻学习革命烈士的英 勇事迹,在实践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⒊开发:让红色文化成为微型校本课程。自1981年我国 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是在理论层面, 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统一的课程设置、 教学标准、教学用书,使品德课教学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有很多学生到小学毕业时,除了知道书中所提到的人物和故 事之外,对其他尤其是对家乡的英雄人物一概不知。面对此 种情况,开发适合品德课教学校本教材就势在必行了。
椒江区云健小学灵济校区以“汪秀福烈士纪念馆”为依 托,组织教师编写了品德课程校本教材。教材中既有烈士的 生平介绍,也有英勇献身的事迹;
既有童年读书的故事,也 有在部队工作工作的场景。本书不仅用了大量丰富的文字来 展示英雄伟大的一生,而且插进了大量的图片,带给学生直 观的视觉感受。有了这样一本校本教材,教师既可以在品德 课教学时作为单独的课文进行讲解,也可以作为品德课教材中的辅助内容。
⒋融合:让红色文化成为学校德育主旋律。小学品德教 育是少年儿童养成良好性格品质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他们 基本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并不仅仅 是通过品德课程来呈现的,他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更需要与 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27篇有关革命战 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红色经典课文,以及描写 伟人高贵品德的课文。有反映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吃水不 忘挖井人》、《七律长征》等;
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如《王 二小》、《小英雄雨来》等;
有反映抗美援朝的如《再见了, 亲人》、《青山处处埋忠骨》等;
有反映老一辈和国家领导 人的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爷爷植树》、《难 忘的一天》等,这些红色经典在小学教材中都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地位。
这样的经典文章、英雄伟人虽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 但是伟人和英雄的精神永存。在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与品德 课教学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达到既学文,又育人 的效果。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各种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椒江区云健小学灵济校区充分 利用“汪秀福烈士纪念馆”这一独特资源,把它作为本校学 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做到活动经常 化、制度化。每到清明节、入队日、“六·一儿童节”和“元旦”等节日,组织师生在此进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师 生们接受烈士那种“热爱祖国,从热爱身边的人开始;
热爱 社会主义,从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习开始;
做人 要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洗礼,使全校师生都在潜 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红色文化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多渠道地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小学品德课教学教学之中,真正 让红色文化进课堂,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 且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珍惜今日的生 活,真正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兆祝.血脉记忆:一种融于本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 践[J].中小学德育,2014,(4). [3]潘英福.浅谈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的应用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1,(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