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客观认识,满足差异需求 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往往有个性差异,经过新课程改革培 训的教师,一般都认可并尊重这一点,有的教师会分层制订 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与辅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 展;
也有教师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班上好、中、差三 个级别的学生,均分到每一个小组,开展帮扶学习;
还有的 教师则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在补差打好基础的同时,自由发展,并提供机会。总之,要维护学生努力上进的 心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即便这种需求不是教师设定的, 与学校教育目标有所偏差,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都予以 鼓励和支持。
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我采用的是“读—析—评” 的教学法,一边读一边分析一边评价,这种方式,一不小心 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所以我很注意当好“二 传手”,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 里学生大多养成了有想法就说的好习惯,但还有一部分“顽 固分子”死要面子,怕说错被嘲笑,我特意针对他们的特点, 准备了激将法:“你不会比××还没想法吧?”“你肚子里 就这点东西了?”鼓励法:“再想想,按你平时的水平,还 有高见没表达出来。”“你上次公开课的时候说得多好,今 天干嘛收起本事了?”而对于大胆表述却不尽如人意的,我 会根据学生的性格,采用“鼓励+指明不足”,或者首先自 我评价,再引导其他学生评价的方法,目的是防止学生过分 耿直,给发言者带来伤害。应当说,赞扬不是万能的,但没 有赞扬是万万不能的。
二、启发理性思考,有效解读文本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知识结构、接受方式、理解 水平、对课文的喜好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思维 卡壳、短路、断篇等现象,形成短期认知障碍,影响学习向 纵深发展。此时,便需教师发挥智慧,灵活运用曾经学过的知识、积攒的经验,结合当时的情况进行巧妙化解。我常用 的方法有:一是紧扣矛盾,提出问题,或旁敲侧击,引导学 生自己质疑;
二是为有难度的问题铺路架桥,层层递进,让 学生经若干个他们可以接受的梯度,达到原来难以直接抵达 的高度;
三是举个例子,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四 是提示规律,利用曾经总结出来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进行 知识的正迁移;
五是快速勾勒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更重要 的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多种方法, 并仔细研究这些方法最佳的适用场合、对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意识流小说,它跟 传统小说很不一样,其阅读难点在于,它常以人物随意的心 理活动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描述,情节显得凌乱而散碎,所 以在研读文本之前,学生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需要读懂,得 让他们了解小说讲了什么。有的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让 学生思考两点:文本中“我”是谁?经历了哪些事?有的直 接要求学生初读全文,把握小说基本要素。还有的在议论了 战争的残酷之后,跳过了情节梳理而提问:主人公为什么会 心甘情愿上战场迎接死亡?请同学们阅读之后讨论。也有老 师在简介本文的意识流手法后,请学生将散落在各个段落中 的情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拼凑出来。四者相比较,第一 种抓住了叙事的两个要素,即“谁”“做了什么”,学生接 收到的信息干净利落,如果学生状态很好,这一方法是很不 错的;
第二种范围有些宽,事实上学生只要弄清楚人物、情节就行了,环境在这里提出并不是很恰当,放到详细研读部 分更合适;
除非学生对意识流小说特别熟悉和了解,否则采 用第三种方法也不太可取的;
第四种结合体裁提要求,表述 细致而有趣。四者各具特色,针对我班学生比较喜欢猎奇的 心理,我选用了第四种方案,结果还真是他们七嘴八舌拼凑 出来的,不过效果很不错,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还轻易解决 了一些我本来准备放到研讨时才提出的问题。
三、促进科学评价,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活动,科学的评价活动标 准,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许这一说 法比较宽泛,但具体的做法是没有一定之规的,需要教师根 据学情,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总结。只要能够推动学生学习 能力的发展,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也无论是单 一评价,还是多角度全方位评价,都是好评价。从教师评价 过渡到生生评价,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学生状态积 极,敢于发言,语言流向多维,观察角度全面,学生自信心 得到了提升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背 后的实质,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智性语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智 慧的人,在面临千差万别的情况时,能有足够的力量左右局 面。而这智慧不仅需要积累,更需要思考和综合,有人说:
“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 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如何从石头看到风景,看到怎样的风 景,怎样在沙子中发现灵魂,发现多大限度的灵魂,以及采 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透过石头看风景,穿越沙子观灵魂,这 都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的处理方式如果不能切实与学 情紧密结合,则很可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 我们都要努力学,认真想,为上好智性语文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鞠九兵.“智性语文课堂”:内涵、特征及形态[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1). [2]陈友仙.紧贴内涵提升“智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3). [3]陈友仙.摭谈“智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