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邓小平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会发现一连串珍珠 般的名字和他们闪光的思想。马克思和恩科斯借鉴了英国的 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精华,形 成了新的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思想上了一个新台阶。随 后,马克思和恩科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化成了科 学社会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 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 宁主义。从此,第一个由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国家诞生了。毛 泽东吸取苏联的成功经验,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为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邓小平理论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于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 义本质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发展和丰富的内容中看,恩格斯说 到:“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观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精神 活动的时候,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变动,产和消灭。”①作 为一种运动,社会主义在不断的发展,并且仍需不断地完善、 充实和发展。
邓小平站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对 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不仅反映出了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特色,而且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真义。
首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与总结,在坚持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有机地进行了统一,提出了一些在生产力上片面 认识、模糊观点和错误观念,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三个有 利于”和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方针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而有力的思想理基础。
其次,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发展生产力,也反复强调 我们必须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和达到共同富裕。他 还指出,“公有制占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 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我们要坚决执行这些原则,并且实 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必要和有益补充,因此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 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同时,还要允许 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 这是一个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路线与方针。
再次,邓小平同志认为,要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 展,就要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 富来带动后富,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就要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指导,以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为原则。同时,邓小平同志又指出,当前,虽然部 分社会成员的收入会存在差距和过分悬殊,我们要注意防止 和克服,更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没收非法所得, 保护合法所有,保护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并相应调节过高收 入。
最后,要想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 本质是的关键所在,也是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制 定具体措施的根本依据。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比资本主义变得富裕,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高,归 根结底是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上,要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 更高。如果社会主义老是穷的,它就站不稳。所以,直接关 系到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就是能否促进生产力快速 发展,并能够再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 和生活水平。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部内容并不等于生产 力的发达。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特点就是 要达到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与资本主义有根本性的 不同”。在此基础上,他清晰地把社会主义同其他制度尤其 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区别开来。
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最为明确地揭示 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指明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道路。对于什么是 社会主义,邓小平作了科学的论述,要把搞经济建设,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党的工作重心,从 根本上否定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根本性胜利后社会主义 社会仍然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这成为邓小平经济思想 的基石。可以这样说,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 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7页。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