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五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8-2009两届毕业 生11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7人,女生123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 105份,回收率为95.50%,其中有效试卷102份,有效率为 92.7%。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5-2009年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 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 论支持。
1.2.3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 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为了了解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本题列出了可供毕业生选择的7种职业,每个学生将自己期 望从事的职业按期望高低做序号排列,(结果见表1)从表1可 以看出,毕业生最想去的前4种单位分别为:公务员、事业单 位、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民办学校的 大量兴起,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由 于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较高的工资待遇,民办学校被毕业生列 为第4位最想去的单位,表明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 生不再以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作为就业的界限。
2.2毕业生就业动机 毕业生的就业动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取 向。从表2中看出,当毕业生面对仅有的“服务社会”和“经 济需要”两个选择指标时,后一指标所占比例高于前一指标, 男女生对比,男生分别为38.04%、61.96%,女生分别为47.61%、52.392%。这一情况,不少同学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自 己的选择,同时也受中国传统男女观念的影响,经济收入是 社会与家庭主要生活资源。
2.3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地区、专业 是否对口、单位的地位及声誉。其中,选择“专业是否对口”, 的学生占57.4%。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竞争、就业多元化等因 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下降甚 至放弃。与普通专业毕业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更看 重“专业是否对口”,这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相对于日、 美等发达国家的体育院校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转行从事其 他工作,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毕业生已不再是紧缺人才的情况 下,我们是否还要紧抓师范生的“专业对口”不放?显然,甘 肃省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许 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2.4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烦恼 就业时被毕业生列为前4位的主要烦恼分别是:所学专 业社会需求太少、就业时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能留在城市, 同被排在第4位的是就业信息匮乏和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
在“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一项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 男生更感受到性别歧视的存在。
2.5毕业生面试时的主要困难当被问及“面试时,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被排在前4 位的回答分别是: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计算机、外语水 平欠缺;知识面狭窄;缺少实习锻炼。有48.52%的学生选择缺 少实习锻炼。我国师范院校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6~8周,相 对于“日本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为14周;美国为 15周;法国为27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时间短、 阶段性强、任务重,学生难以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学体育 实际,也就无法达到就业实习的应有效果。
2.6找到的单位不理想时,毕业生的选择 当被问及“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你会怎么办?” 时,58%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以后再跳槽”,35%的毕业生 选择“先就业,以后再深造”,5%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自 谋职业”,另有2%的毕业生选择“任其自然发展”。
3对策和建议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学校、院系以及毕业生本人,齐 心协力,多管齐下,方能奏效。针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毕业 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 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增强专业技能知识,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针对目前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水平掌握较差 的情况下,应增加教育实习时间,由传统的6~8周实习延长至 15周或一学期实习;另一方面,调整实习计划,就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要同实践锻炼交替 进行,互相促进,可将原来一次性集中实习改为二、三年级分 别进行实习。实习的模式过程可以是:基层教育实习、学校 内部跨系跨年级专业技能实习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为学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整课程结构,拓宽毕业生知识面 适当缩减专业必修课,扩展专业选修课,改变过去那种 基础理论狭窄,自然学科类薄弱的状况,增加教育类、自然学 科类、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外语和计 算机课程的比重。师范院校还可以利用学科齐全的优势,实 行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住宿的管理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对学 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熏陶和融合,进而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的知 识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建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立 的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的 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 原则,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导师通 过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 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起来,通 过严格管理和人格感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 一方面,导师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心理压力 大的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导师不仅从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分析、指导,而且针对 学生不同的专业、爱好进行个别辅导,帮助策划就业方案。
4.毕业生应主动面对就业市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 念 就业是择业的基础,而择业是就业的延伸。体育专业毕 业生应首先考虑就业,为自己找到社会的立足点、发展点,才 能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过度强调先择业,自然会增加就业 难度,所以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打破“一次就业定终 身”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留恋旧有经济体制下“铁饭碗”的 外在表现,于时代发展极不相符。这种观念还造成毕业生颠 倒了旧有与择业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往往是先择业后就业, 一相情愿地认为是在选定“终身幸福”,择业期望较高。有 的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只愿意去条件好的地方工 作,有的盲目攀比,追求“热门”,结果错失不少就业良机。
可见不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不能 正确择业和就业。
5.转变就业观念,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受对口限制,可以自由择业的 情况下,体育教育毕业生要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善于发现以 前不曾被大家注意到的工作机遇。如到健身娱乐场馆和社区 健身场所担任体育指导教练,到有用人需求的小学、民办学 校、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可以应聘对专业没有限制的其他 工作等。另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机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6.加强对学生的全程性就业指导教育 我国普通高校一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开展一些面试 技巧等方面的就业指导,而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工 程来开展。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把它看作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应该把它纳入高等 教育整体当中,使就业指导课程贯彻高等教育的始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