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
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 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 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 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 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 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 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 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 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 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空间狭窄 繁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生活压力,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学识水平、综合 能力等方面难有长进或长进甚微。加之,职称晋升缓慢、职务升迁无望、学历提 高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机械循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成就感差、 工作进取心弱、职业怠倦感强烈,心理问题严重。应该说教师劳动并非简单重复 的过程,而是复杂的多样的创造性过程。但由于发展空间狭窄、人生前途渺茫, 因而工作激情不足、前进动力不强、实践反思不够、创新精神缺乏。在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工作状态等方面往往带有明鲜的职业烙印。因此,社会有识之士应帮 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在职务提拔、职称晋升、学历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教学 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知名度方面多给教师机会,并吸引教师参与到管理层中,使 教师能永远看得见希望,追赶希望,燃起发展的激情,产生前进的动力,从而战 胜心理怠倦和惰性。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心理指导,提升教师应对压力的能 力,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障碍,正确对待荣誉得失,形成并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 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 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 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 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 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 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 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 “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 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 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 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 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 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德育智育脱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陶行知)。可见,传道是为师的首要任务,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知识本 身更重要。但由于体制原因,近年来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加强,相当多的教师教书 而不育人,重智轻德,育教分离。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弱化教育的人文性, 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度。因此为师者要转变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切实起到“教 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协调者”的作用,这是时代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五、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 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 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 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 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 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 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 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 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 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 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 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 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 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 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
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 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 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彭艳香 来源:中小学教育 2014年9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