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疑问中产生思维 有“疑”本身便在思考,而且因为有“疑”,又推动他 去解“疑”,自然便将思考进一步推进下去。为此,我们必 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个性将问题设计予以优化,巧妙布 疑,同时创设好情境,就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 沿质疑解疑之路拾级而上,从而主动生发思维和发展思维。
有位老师在教学《平均数》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足球小队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 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有学生说是141厘米,孩子 的理由是,将出现的两个数加起来除以2,赞成者多。老师 继续询问。这时,一个女生说,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还 不知道,求不出平均身高。老师随即追问,你认为男生和女 生的人数对平均身高有影响,那么平均身高大概在怎样的一 个范围呢?于是,又有同学说,男生的身高可能在141~142 厘米之间。老师进一步追问,什么时候可以在141~142厘米 之间呢?又一生说,当男生多时,平均身高可能在141~142 厘米之间。老师再次追问,那么女生多时,平均身高可能在 什么范围呢?此时,学生思维放开了,我认为会在140~141 厘米之间。老师再追问,那什么时候,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会是141厘米呢?一生迫不及待,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一样多 时。老师又说,你们认为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时,平均身 高会是141厘米。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验证 一下。
这就是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师设计问题具有开放性,使 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真可谓一“问”激起千层浪。这就唤醒 了学生“沉睡”的思维,激活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也主 动积极地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
二、在情境中有效激活思维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但能感染学生,而且能让他们全身 心融入学习中。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听故事、做游戏、 猜谜语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些方面来创设教学情 境,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数学学习中。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一则启事,并问,看了这 则启事,你想到了什么?生1,他为什么不写清楚拾到了多 少钱?生2,如果写清楚了钱的真实数目,就很有可能被人 冒领。老师说,是的,我们自己在写招领启事时,也不能写 具体数量。生3,我想若干元就是捡到的钱数。老师说,那 大家猜猜若干元可能会是多少元?我们能不能从数学的角 度,想个办法来表示若干元呢?生7,我想,可以用一个字 母来表示。“那你们想用什么字母表示?”“a、b、c、d… …”老师说,对,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师把招领启事 中的“若干元”该为x元)。(《用字母表示数》)字母比较抽象,而让学生用抽象的符号表示数是一种跨 越。老师通过创设“招领启事”这个教学情境,用“若干元” 这个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渐入佳境地让学生知晓如 何用字母表示数。如此,学生思维被开启,思维的积极性得 到张扬,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强化操作发展思维 在一次教学中,老师给了每组数量不一的糖果,要求他 们动手分一分,且必须分完。之后,各组汇报了分的结果。
第一组:3,3,3,3,3,3;
第二组:4,4,4,4,4,4;
第三组:2,2,2,2,2,2;
第四组:5,5,5,5,5,5;
第五组:3,3,3,3,3,2;
第六组:4,4,4,4,3,3。
至此,老师说,观察各小组分得结果,你想说什么?(学生 交流观察的结果)老师又说,第1、2、3、4组他们每人分得 一样多,第5、6组每人分得不是同样多。如果要想每人分得 同样多,要给第五组几粒糖?第六组呢?(《平均分》) 为了平均分,有的小组一颗一颗地分,有的两颗两颗地 分,且都是剩下的再分。这正体现了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操作过程的感悟,对第五组、第六组出现的结果能主 动提出解决的办法,操作与思维共舞,思维的发展便有了源 头。
新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滋养,学 科性质得到了体现,学生时时以思维的姿态参与学习全过程, 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升。WWw.dYLw.NEt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