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还学生自主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 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 较高层次排列。给予学生作业参与权、选择权、决定权、合 作权,是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一个人被尊重时, 心情则愉悦。反之,若不被尊重,感觉到被强迫完成任务, 则情绪不佳,甚至抱怨、抵抗。给予学生作业相关权利,实 则唤醒、调动学生内在积极主动性,促使作业效能提升。
1.参与权。余世维教授认为“一个人只要参与了决定的 过程,那么,过后他对此决定抱怨的可能和程度将大大降 低。”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避免教师“包揽与独断”现 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十五从军征》 一课教学后,让学生自行布置作业,包括:背一背、抄一抄 (看谁写出书法的味道)、查一查(查阅其它乐府诗)、演一演、 画一画、唱一唱(学唱乐府诗歌)等等作业,学生自我布置作 业的能力超乎教师想象。若让某个同学给全班布置,布置的 同学布置后还会给其他同学解释之所以这么布置的原因。而 且,来自同龄伙伴布置的作业,学生更乐于接受,完成情绪更高。
2.选择权。“具有选择权,是让学生自由呼吸的一个前 提。”“人生像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是‘选择’的话,那么 背面就是‘责任’。”“既然他们自己选择了,那么他们就 会对自己负责。”以上是李希贵校长的改革启示。给学生作 业选择权,学生潜意识认为是我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老师 所安排,不是被迫接受,情绪上趋向愉悦。“作业超市”是 体现选择权的有效方式。公开教学中,“作业超市”的使用 频率较高,而日常教学中,受课后思考题、教辅等影响,“作 业超市”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题 目难易程度,确定部分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完成。再如, 教师可在每日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目标及学生实际,设 定阶段作业,如课外阅读,高年级在每天保底阅读一个小时 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是否增加时间, 增加多少。根据“暗示”原理,如果教师当天一定要布置作 业的话,则应提供几个“有”让学生选择,而不是让学生在 “有”、“无”之间选择。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在以下三 项作业中任选一项完成”,而不是在“做”与“不做”间选 择。
3.决定权。教师有时可以故意示弱,然后把布置作业的 决定权给学生。根据“成就动机”,学生自行决定是否布置 作业,布置多少,让学生富有成就感,有小主人的感觉。如:
“根据本课重难点,请你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今天,请给你的同桌布置一项作业。”学生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情绪愉悦。当然,也有情绪不愉悦的,但学生在活动中明白 了一个道理“我希望同桌怎么对我,我就该怎么对待同桌。” 4.合作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间的差异也 是教育的好资源。教师应布置些作业,以利于学生差异资源 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具体形式如下:(1)合作布置作业。
让小组合作布置当天作业,要求必须达成共识后方可确定当 日作业。班级再对各小组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2)合作完 成作业。如“主题接龙”,形式一:给个主题,如“写一写 第七届校园阳光体育节精彩瞬间”,要求四人一小组,练写 在同一本上,每日一人,后写的同学阅读并修改前面的习作, 依此循环,再投票评选出“优秀习作”、“最佳点评”、“最 优合作小组”等;
形式二:如随机给学生五个词语,小组合 作创编故事,如同电视连续剧,一人负责一集,之后全班评 比。自己与同伴合作完成,加上作业形式的趣味性,充分调 动了学生“好玩”、“好竞争“的心理,情绪愉悦,作业效 能得到提高。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 况确定。
二、巧用“共情”理解学生 教师布置作业时,学生难免表现出不满或抱怨等情绪。
教师面对学生负面情绪,很容易被激怒,常选择冷处理、负 面回应、讲大道理等方式。但学生的情绪得不到舒缓、释放, 必然影响作业效能。教师可巧用“共情”给予学生积极回应。共情(empathy),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也称同理 心、移情、同感等。指的是一种能够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 解其感受的能力。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的立场、观点、 情感来认知和体验这个世界,认知和体验他人所遇到的事情。
面对学生负面情绪,教师应力求换位理解学生,可表达:“我 能理解你们,今天作业的确有点多。”“我小时候也总在老 师布置作业时祈祷作业少点,甚至不用布置。我尽量布置非 布置不可的作业。”教师的共情,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理 解了,觉得自己的牢骚被老师接纳了,心理上得到支持,情 绪就会得到释放,有的学生反倒会安慰老师,表示布置这些 作业其实差不多,他们能较快做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布 置作业时,可以“先多后少”,但尽量不要“先少后多”, 如果已经布置完了,又临时额外再增加作业,学生情绪会大 受影响,从而影响作业效能。
三、巧用“条件反射原理”评价激励学生 根据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让“作业”与美好的事 物联系在一起,当“作业”总是与美好事物联系时,学生则 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作业效能。作 业本上的鼓励性评价标志、语言,如:“改你的作业是一种 享受,准确率高,书写美观。”“从你的作业,我想起了你 听课时聚精会神的可爱的样子”等等。即使学生的写字本的 作业比较潦草,也努力找到个别写得好的字,标注并激励。
还可以通过累积积分等方式,进行奖励。不过,应力求设置让学生精神愉悦的奖励,少设置物质奖励,避免把学生对作 业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动机转变成了外在动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