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图片的使用 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增加课堂的 吸引力。外国文学课件中的图片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社会、 历史、宗教、文化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方面的丰 富的背景性资料,对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都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比如规模宏大古希腊剧场的图片, 显示了当时戏剧的繁荣和希腊人对戏剧的爱好;
罗丹雕塑的 穿着睡衣、顶着硕大头颅的巴尔扎克立像的图片,十分传神 的表现出了这位文学巨人惯于在夜间勤奋工作的习性等。西 方文学还有这样的传统,即它经常与艺术同步发展,同一题 材的作品不单以文学的样式,而且还会以绘画、雕刻等样式 来呈现,这些绘画、雕刻本身就是一件件杰出艺术作品,它 们从不同的维度诠释和强化了文学名著的价值意义,因此我 们在外国文学课上也将这些艺术作品的写真图片展示出来。
比如在介绍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时候,配以 古希腊的艺术家菲狄亚斯雕刻的《命运三女神》的图片。女 神们的头部虽然都受到了损坏,但那由质地很薄的希腊式长 袍包裹着的身体却是如此的优美丰盈,充分显示了孕育在她 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这些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希腊神, 完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兽形妖灵的神,让同学真切地感受到 了那身上的人性的闪光,希腊文学所特有的人本精神也由此 可以窥见一斑。再以《哈姆莱特》中“奥菲莉亚之死”的以一场为例。莎士比亚的描写极为凄美动人,浸满了哀伤的诗 情:在小溪之旁,斜生着一株杨柳,它的毵毵的枝叶倒映在 明镜一样的水流之中;
她编了几个奇异的花环到那里,用的 是毛茛、荨麻、雏菊和紫罗兰。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想 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
就在这时候,一根心怀恶意的树枝 折断了,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 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水上;
她嘴里还断断续续 唱着古老的谣曲,好像一点儿不感觉到她处境的险恶,又好 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会儿,她的衣服 给水浸得重起来了,这可怜的人歌儿还没有唱完,就已经沉 到泥里去了。(第四幕第七场)我们在课件中将这段文字配 以19世纪英国画家米雷的著名油画《水中的奥菲莉亚》,这 幅画描绘了这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落水而亡的瞬间,以空 间艺术的方式生动地再现出了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场景,既令 人心醉又令人心碎,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后来劳伦斯 •奥利弗在他导演的最经典版本的《王子复仇记》电影中, 就完全搬用了这个画面,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三、音乐的选配 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唤 起听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把音乐的活水引入文 学的殿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调沉闷的气氛,使学生获得 更多的审美愉悦。有些文学体裁本身已经包含了音乐的元素, 尤其是诗歌。外国文学史上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诗人都十分重视诗歌的内在韵律,追求诗歌与音乐、绘画的结合。在 外国文学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诗歌插上音乐翅膀, 让它带领我们在人类精神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比如, 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有一 首名诗叫《天鹅》,描写天鹅安详自在地在湖面上缓缓游走 的情景,突出天鹅美丽、优雅、纯洁、高贵的形姿与品性, 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根据诗歌的内在节奏,配上法国 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那柔婉舒缓的旋律,宁静深沉 感情,与诗歌的唯美意境水乳交融,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 返。再比如,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爱 情诗《当你老了》配上音乐诵读,抒情主人公那“爱你衰老 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的诗句就显得格外的深情绵邈、感人 肺腑,从而引起所有人深深的共鸣。外国文学史上还有一种 独特的现象,即有相当多的文学名著与音乐作品之间存在着 “渊源关系”。比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 18世纪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
贝多芬谱曲的 《欢乐颂》,歌词取自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诗篇;
比 才的歌剧《卡门》由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改编,大家对《费加罗的咏叹调》《欢乐颂》《斗牛士之歌》 等曲目都耳熟能详,但是对小说、戏剧、诗歌却不甚了解, 因此,我们让音乐与文学“牵手”,使二者互相生发,互相 补充,这样既可以消除同学对外国文学的陌生感,调动他们 去进一步阅读、思考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审美氛围,培养学生较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和较为深厚的人文胸怀。
四、影像视频的播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