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协议 >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浅析抛锚式教学模式]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浅析抛锚式教学模式]

来源:转让协议 时间:2019-10-11 07:52:26 点击:

浅析抛锚式教学模式

浅析抛锚式教学模式 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及设计原则进行介绍,然后将 其一般实施过程分为五部分进行讲解,最后对该教学模式的 目的和优势、挑战进行了介绍。

摘 要:
构建主义 抛锚式教学模式 知识迁移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 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反思, 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张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学会 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是真实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迁移性,从而学生的 学习变得有实际意义。抛锚式教学模式有两条重要的设计原 则:
一是围绕着某一“锚”来设计学习与教学活动,这里所 谓“锚”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

二是课程的内容应将学习者的探索内容设计进去。抛锚 式教学模式中,认为学习活动由相应类型的教材支持,教学 支撑物——“锚”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 的学习活动类型的有效进行。该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时,为 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窗口”。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抛锚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 识意义的建构,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教学目标,选出当前所 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以 此作为“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 背景,井以此为基础,启动教学,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 需要。

2.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选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课题, 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确定选题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 移,并激发学习者参与互动式学习的主动性。

3.自主学习。

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信息的主 动索取者和知识结构的建构者。在此,学生将不再仅依赖教 师的讲授,而是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各种媒体收 集各类信息资源,并将信息加以分类整理,提取出有价值信 息。然后根据“问题”的主题,将有效信息联系起来,建构 起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就方案的制订、信 息源的分布、信息的检索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4.交流与协作。

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创造过程。不同的同学有 自己独有学习困难,也会有相应的学习路径,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领悟到事物的某些方面。在这里,协作与交流 就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的观点。所以, 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通过不同观点 和倾向的交锋可以互相启发,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升华,加 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应组织协作学 习,并引导协作学习过程,使之向着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 发展。

5.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完成“问题 的建构后,教师应围绕三个方面进 行评价,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 义建构的要求。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目的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完整 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学习共 同体成员的协作学习,依靠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识别、提出 方案、搜索和筛选信息,最终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目的具 体表现为:
1.使学生掌握有效知识。

在具体的情景内,为教学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学生 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认识到学习相关的技能的原因,并 且知道在何种情景应用这些技能。

2.促进迁移能力发展。

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更科学、更丰富且具有索引功能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自然地将知 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去,利于知识的迁移。

3.提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注意到问题情境中一些关键性的 特征,使学生感知不同,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进一步理解 “锚”的含义,从而促进学生提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动机。

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解决情境化 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积 极性。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与挑战 1.优点 (1)促交流。为参与者提供交流平台,使所有的学生 都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中学习,为学习者讨论同一主题提供机 会。

(2)教学问题挖掘性强。丰富而复杂的问题能有效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知识的整合与拓展,提高迁移 力。

(3)提供脚手架。脚手架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 且在主题学习中发现新的论问题。

(4)促思考。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深入情景去调查问题时,能了解 到自己的知识差距,积极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挑战 (1)对教师角色的挑战。教师必须从“信息的提供者” 转变成“引导着”。

(2)对课程设计的挑战。课程计划随着情境变动,不 再是一成不变。

(3)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教师必须把握帮助学生的尺 度,既给予必要的指导,又不能越俎代庖。

(4)对考核评价的挑战。抛锚式教学要适应现有的课 程内容,并满足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

(5)对教材开发的挑战。教材编写人员需要根据“锚” 开发出类似的,且具有拓展性的问题,以此来辅助主题的学 习,但这种开发的难度较大。

五、结束语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抛锚式教 学以“构建主义”为内核,它可通过课程教育,以教材为依 据将授课目标导向素质目标,真正把教学目标的着眼点落到 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来。坚持能力、知识、觉悟三者的有机结 合,在彰显了创新、开阔、充满个性的教法张力后,必将使 学生的发展获得保证。

参考文献:
[1]钟志贤,许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 电化教育,2000,(2):17—19.[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 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5):74—81. [3]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75—82. [4]高文.锚式教学模式(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 (3):68—7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