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地区的民族舞蹈濒临消失,高校开展 民族舞蹈教育是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学 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各大艺术院校及普通高 校已逐渐设立了民族舞蹈专业及相关课程,但在教学效果上 却尚未达到文化传承与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高度,对于民族 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各大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一)民族舞蹈的起源 民族舞蹈最初源自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劳作,由所在 地域的居民结合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劳作方式以及民族文化 等,以某种代表性较强的动作加以呈现的具备独特风格的舞 蹈文化形式。一般而言,民族舞蹈主要为集体舞形式,内容 丰富且样式多变,通过欢快、悦耳的歌曲与热情四射的舞蹈, 来充分展示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信仰。当前,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民族之间以及各国之间 的文化交流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思潮与多元化舞蹈类型的涌 入,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研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西方舞蹈上, 对民族舞蹈的热衷度不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民间 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因而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予 以保护。(二)民族舞蹈文化的特征 2.民族性。民族舞蹈的创作,融合了所在区域民众的民 族气质、风俗习惯、文化精神等,并在舞蹈中充分展现了当 地的文化审美心理。因此,在民族舞蹈内,存在较为明显的 民族性特征。
3.自娱性。普通人民群众在创作民族舞蹈过程中,将自 娱自乐、崇尚自由、友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也寄予其中,并通 过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舞姿舞态展现出来,既能起到增强 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又能有效满足普通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 因而具备一定的自娱性。
(三)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其发展现状 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较多坎坷,特别是在 改革开放之前,受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民族舞蹈在一段时 期内被曲解为封建迷信活动,并遭受到较强的冲击,甚至使 得一些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处在濒临失传的境地。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 越频繁,大量的西方文化及思想价值观渗透到国内,相应的 多元化国外舞蹈文化也会进入国内,不可避免地形成对我国 传统民族舞蹈的影响与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民族舞蹈逐 渐呈现出淡化、异化甚至是丑化的发展趋势,部分人士为了 短期利益,以“土风土著”“新观念民族舞”“原生态”等 为名义,肆意进行改动,摒弃民族舞蹈原有特征,一味迎合 市场需求,对民族舞蹈文化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背离了原有传统舞蹈文化中所具备的深刻内涵。因此, 在高校内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不仅能让新一代形成对民族舞 蹈的正确认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 承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
二、高校民族舞蹈教育及其开展的可行性 (一)民族舞蹈教学概述 民族舞蹈又叫土风舞,是由各民族群众自创自演,表现 出的具有地方生活习俗及人文风貌的艺术活动,其承载着不 同民族的生活内容与民族情感。上世纪90年代,民族舞蹈教 学就在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进行了设立,民族舞蹈教学 工作通过对学生专业的民族舞蹈肢体动作及器具操作等教 学,而融入丰富的民族地方文化和舞蹈情感,进而引导学生 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文生活习俗进行了解,并使学生在舞 蹈表演中达到技艺精湛和感情真切的演绎,展现民族文化精 髓。
(二)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可行性 1.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教育理 念下,高校已全面开展以人为本的艺术综合素质教育。高校 拥有较好的师资力量、活动场馆、及器材设备等,为民族舞 蹈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因此,民族舞蹈在较大 程度上丰富了高校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并在侧面体现出科学 性及时代性的价值,推动了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2.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社会 民众所追求精神境界。民族舞蹈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文化 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对于挖掘学生的舞蹈潜能, 提高学生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更好的推进艺术素质教育 对于适应时代发展进程的意义。
3.国家政策扶持下的文化产物。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对 美育和艺术教育提出了要求,鼓励各大高校开办艺术专业, 培养艺术人才。近年,我国高校也开始广泛的舞蹈专业教育 事业,在百花齐放的格局下,国家更加鼓励和支持高校民族 舞蹈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民族舞蹈在全国高校推广 的意义。
三、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1.弘扬与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民间舞蹈基本上为民族文化产物,具备较强的历史文化 底蕴,更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审美观。如朝鲜舞 蹈,通过其舞蹈展示便可看出我国朝鲜族人在审美上,倾向 于肢体艺术,通过别具一格的形体,反映出朝鲜族人的日常 生活状态。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会将本民族的 传统舞蹈作为自身的标志性艺术形式,并以舞蹈动作的形式, 记录下本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风俗习惯、生活习性等内容。
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通过对多种民族舞蹈的提炼与整理, 以更为专业、系统化地形式将民族舞蹈传播出去,对弘扬我 国民族文化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丰富我国教育体系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 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民族舞蹈教学在理论上充实了 对民族文化内容的研究,使得艺术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文学 与美术,有助于高校师生更深入地研究民族民间文化,并推 动民族民间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另一方面,民族舞蹈教学打 破了以往艺术课程的固定模式,将看似“通俗”的民间舞蹈 这一艺术形式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并成功转变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让作为基础性艺术的民间舞蹈获得了新的突破, 也让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焕然一新。
3.为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寻求新突破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单 纯依靠传统艺术环境,难以实现对民间艺术的有效创新与突 破,并且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因此,民间舞蹈教学的实 施,有利于及集中资源及专业性人才进行民族舞蹈研究,通 过相互探讨与共同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获取更多的科研 成功,并对民间舞蹈作出更科学的理论总结。通过教学这一 途径,将对民间舞蹈文化的分析、对比、研究及总结融为一 体,进而为民间舞蹈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4.满足新时期社会精神文化需求 民族民间舞蹈源自民间,其自身具备较为显著的群众性 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主要 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当前形势下,实施民族舞蹈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将 当前社会精神文化需求合理融入到民族民间舞蹈中,促进民 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对 于培养新的艺术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尊重社会发展 的充分表现。
四、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民族舞蹈教学面较窄 新时期较多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由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 及就业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教学呈现出局限于单种或少数种 类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动作及技巧的局面。对于民族舞蹈背 后的故事,及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表达情感等内容涉及不 够,不能实现全面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受限。
具体来讲,我国各民族在传统文化及艺术上多有交融, 同种民族舞蹈也能呈现出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彝族、白 族和傈僳族这三个民族为例,其都热爱“打歌”类舞蹈,但 因地域与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
彝族和傈僳族在舞蹈中比较重视脚步动作,而白族在舞蹈中 则热衷于将歌、舞、曲等融于一体。因此正由于舞蹈上的差 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舞蹈细化并略有侧重,然而当前较 多高校却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2.课程呈现边缘化与零散化状态 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以艺术名校及重点学校为代表的高校在舞蹈课程设置的专业化、 系统性及课本教材等方面比较完善。但仍然有较大部分的高 校不具备足够的教学设备与其他硬件设施,加之很多学生来 自于不同地区或不同专业,其在舞蹈水平上参差不齐,甚至 有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没过舞蹈方面的训练,由此使得 这些学校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内容偏向于基本功训练,仅仅能 达到对学生形体训练的目标,不能实现高校舞蹈教学的真正 意义。除此之外,有较多高校舞蹈教师从主观因素出发不愿 意将民族舞蹈内容引进舞蹈教学课堂,即使有也是将其随意 引入;
有的高校也只将民族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进行教 学,缺乏实践训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重舞蹈技巧,轻学生情感 毋庸置疑,民族舞蹈是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情 感激发的产物,其通过肢体语言达到情感表达和精神享受的 目的。因而民族舞蹈重在将情感与肢体动作完美融合,让观 众直观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的精神面、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例如:蒙古族,之所以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主要是因 为蒙古族男人身材雄壮魁梧,热爱摔跤和骑马,其呈现出的 民族舞蹈随即表现出大幅度动作的特征,且舞蹈者也应该伴 着明快的节奏通过炽热的眼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大方、粗犷 和豪爽的性格特点。再如:云南傣族以孔雀舞为代表,表现 出傣族人民优雅华贵的性格。表演者在跳孔雀舞时,通常伴 着皎洁的月光,并充分利用手性动作、四肢和躯干动作模仿孔雀的形体,在悠远轻缓的曲调中展现孔雀的神情,表达出 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生活。如此种种民族舞蹈在高 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较大程度的忽略了学生表情及眼 神,传达不出舞蹈的意境情感和感染力。
4.教学方式不完善,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 在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前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方式 已比较陈旧和落后,其固定的教学方法并未将动作教学、文 化环境与各族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也未在舞蹈表演中充分 的释放情感,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和 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需求。例如:在藏族舞蹈教学中,教师 依然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强调三道弯“屈膝、塌腰、提 臀”,尽力展现农奴社会底层劳动人们的生活状态。然而在 新中国新时期,当今的藏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藏族 人民在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由此其民族舞蹈也应该呈 现出新的变化,但是高校藏族民族舞蹈教学中却并未体现出 此变化和情感。另外,当前较多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学工作上 比较缺乏采风课程,教师缺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使得民族 舞蹈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和表现民族新生活。
五、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改革对策 1.拓宽教学面 针对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的民族舞蹈教学面的局限性问 题,为了提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质量,高校舞蹈教师应该 突破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动作技巧、理论知识及舞蹈种类的局限性,开拓眼界,在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引导学 生对该民族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行学习和了解,并鼓励 学生从不同的视角鉴赏民族舞蹈,为民族舞蹈舞台表演增添 魅力和感染力。
教师应该重视通过鉴赏和模仿有艺术性突破的当代民 族舞蹈,而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如闻名遐迩的拥有浓重生 活气息及民族风情的《母亲》以及家喻户晓的伴有欢快音乐 节奏及柔美新疆舞蹈动作于一体的《掀起你的盖头来》等。
较多情况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代表性民族舞蹈,都能 较快的让学生掌握民族舞蹈精髓,拓展知识面。
2.剖析舞蹈重点动作 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的最大差别在于,其是表演者经过 长期艺术体验后提炼出的舞蹈动作,并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 形成独具特色的律动形式。因此,对于民族舞蹈教学,教师 不能以为了完成动作而做动作,应该对舞蹈动作及姿态进行 重点剖析,让学生在理解动作由来的基础上去学习舞动动作。
例如:在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动作中,都基本保持上身微倾, 膝盖弯曲,并将重心放在前面。这主要是因为东北人居住于 东北平原,且许多人都从事的是开矿、农耕的劳动,性格开 朗,从而形成独特的动作体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点对东北大秧歌的动作体态加以解读,让学生在理论 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彰显舞蹈表现力。再如:藏族的锅庄舞中, 一些低头俯身的向前跳跃的动作也是从传统宗教仪式中变化得来的,体现出虔诚心理,教师也应该对此重点解读。
3.强化特色舞蹈教学 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把握民族舞 蹈的重点和特色上,根据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 原则,有计划的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对民族舞蹈精 髓的掌握。例如:在蒙古舞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 媒体课件展示其舞蹈表演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其敏捷的动 作技巧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后期的实践训练中重点学习翻 腕、抖肩及挥手动作,以及深层次的碎抖肩、甩肩、扬鞭及 飞舞等动作。通过分步骤的舞蹈教学,使学生将民族舞蹈与 现代舞区别开来,并达到热情高涨的效果。
4.重视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渗透 民族舞蹈本身渗透了深切的民族情感,只有建立在浓厚 的民族文化及情感基础上,才能真正展现民族舞蹈教学的艺 术魅力。为此,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应该在加强肢体动作、表 情表演训练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民 族舞蹈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其相应的民族文化加以介绍,使 学生领会舞蹈中蕴含的文化与情感,进而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例如藏族舞蹈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 生活在高原牧区的环境与具体生活习惯,以及藏族人民在海 拔较高地区的呼吸负重感,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藏族舞蹈 中表演者慢呼慢吸的特点。再如藏族舞蹈《弦子》,其舞蹈 动作中主要以“屈伸”为基本动作主线,学生应该重点调整慢呼慢吸,使动作沉稳流畅,展现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及情 感内涵。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是一项多元化的舞蹈 艺术教育工作,其不仅表现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有利于当代艺术综合人才的培养。为此,新时期,高校民 族舞蹈教学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从民族舞蹈教学内容方式体 系上进行优化,更好的提升学生在民族舞蹈表演上的肢体语 言表现力,提升民族舞蹈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崔琰.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 [J].艺术教育,2013(5). [2]李倩芸.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 [3]牛菲.对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大 舞台,2011(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