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瘆”的古今义 “瘆”一般作动词,且义项比较明晰,主要有两种:①病而寒战,如:瘆疴 (寒症),瘆懔(犹寒战),瘆瘆(犹言鸡皮疙瘩);②惊恐,如:古庙里阴森森的,真瘆 人。(在线《新华字典》)这两个义项本身也有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二个义项 可以看作是第一个义项的引申,因为“寒战”可以是人惊恐时的一种具体的生理表 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瘆”只有一个义项,即“使人害怕;可怕”,与“使 人惊恐”意思相当。
在古代汉语中,“瘆”的使用频率并不髙,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仅 有两条关于“瘆”的语料:
(5)松脂人地千岁为茯苓,茯苓千岁为琥魄,琥魄千岁为殹瘆玉,愈久则 愈精也。鶫鸟千岁为鸩,愈老则愈毒也。【08唐¥小说値国史补.txtj(6)-四0六页八行意独身自隐亲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隐亲”作 “隐视”,亲视形近而斗。黄山谓柳说是,古隐与瘆同,隐视犹言审视也。【二十 五史¥03后汉书TXT】 例(5)中的“殹瘆玉”应是一种石头的名称,指的是千年的琥珀。例(6) 出自《后汉书》中的“按”,用来解释“隐”字。这条“按”反映出“瘆”还可与“隐”同。
但是,可以看出这两条例子中“瘆”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瘆人”、“瘆得慌”相差 较远。
在BCC语料库中,检索“瘆”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得结果82条,但 大多指的是一种病症,与医学相关。如:
(7)广韵疎锦切集韵所锦切今用史饮切O广韵寒病或作瘆【御定音韵阐 微¥儒藏¥小学】 (8)其初始证,先恶寒噤瘆,寒热筋急,仍似伤寒,亦如中尸,便不能语。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道藏UE统道藏太平部】 根据例句(7)和(8)的具体语境,并结合字典解释,我们认为,“瘆”作为一 种病症使用时,符合‘‘病而寒战”这个意思。
在CCB语料搜索结果中有一条与现代汉语中“惊恐,,的意思相近。
即:
(9)将举首而闯其浅深兮先魂惊而瘆栗。【震泽集读藏¥四库别集】 在这个句子中,“瘆栗”与“魂惊”可以看成是并列或顺承关系,且“栗” 有“发抖”之意,“瘆”在其中应当解释为“惊恐、害怕”之意。
现代汉语中关于“瘆”的语料稍微多一些,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共 有19条,其中含“瘆人”的14条,含“瘆得慌”3条,“療”单独用的2条。在BCC语料库 中,检索结果共有218条,其中除了少数几处是单独使用,其余出现的都是“瘆人”、 “瘆得(的)慌”。可见在现代汉语中,“瘆”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瘆得慌”和“瘆人”两 个词上。从上文“瘆”的两个义项来看,很显然,这两个词中的“瘆”都可以理解为“使 人惊恐”之意。
二、“慎”的古今义许慎《说文》:慎,谨也,从心真声。这个解释和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用法 一致,都是“谨慎,小心”之意。《尔雅》:慎,诚也。《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很显然,《尔雅》和《国语》都把“慎”看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在古代汉语中“慎”的用法较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将其意 义归为以下三类:①谨慎,慎重。如敏于事 而慎于言。”(《论语.学而》)②实在, 确实。如吴天已威,予慎无罪。”(《诗经小雅.巧言》)③^万,切切。如慎毋留”(《史 记.越王句践世家》)。第一种中“慎”与“敏”对应,可以看成是形容词用法,后两 种情况下是副词用法,相对比较用得比较少。除此之外,“慎”在古文中还有通“顺” 的用法,可以解释为“顺从,顺应,遵循,依顺”。如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 也。”(《墨子.天志中》)其中“慎”可理解为“顺应”之意。
根据语料库检索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古汉语中,“慎”作“谨慎”意 义使用的情况最为广泛。如:
(10)朕亲政以来。复令人直内廷十有余年夙夜在公。奉职勤慎。【清 实录嘉庆朝实录¥*藏¥^史】 (11)晁错前事,愿公慎之。【资治通鉴注使藏¥编年】 (12)凡墨,用前须薄漆以防水润,否则致墨易伤,漆墨亦难,太薄则仍失 其作用,稍厚又泥笔,不可不慎。【石屋余渖¥子藏¥笔记】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慎”的解释有两条,第一条与古代汉语中相同, 意为“小心,谨慎”。第二条是姓氏用法。这两个义项都是从古代承沿而来,并且 第一条解释成为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用法,如常用的“审慎”、“谨慎”等词,其中 “慎”的含义都是第一个义项的具体使用。
因此,结合以上“慎”的古今义考察结果来看,并没有哪项意义可以与 “療”字的“病而寒战”或“惊恐”的意思相关联。
三、"瘆(慎)人(得慌)”的使用情况 “瘆人”、“瘆得慌”在现代汉语的语料中主要是形容词性,用来形容某 事物或事情令人感到十分害怕或者惊恐。如:
(13)似乎窗外风雨已停,只有[瘆人]的狗哭声,断断续续,时远时近。【当代¥报刊¥A民曰报¥2000年人民日报¥2000年人民日报.txt】 (14)四周的一片宁静让他觉得[瘆得慌]。【当代¥翻译作品汶学淡森罗 平的巨大财富.txt】 “慎人”、“慎得慌”也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其使用或在语境中的含义和 “瘆人”、“瘆得慌”基本一致。如:例(1)中“警笛的声音十分慎人地从空中飘过”,“慎 人”一词是形容词性作状语,用来形容警笛的声音令人恐惧害怕。例(4)“我看着都 慎得慌”中“慎得慌”也是形容词,想表达的是妆容很难看让人感到惊恐。
从语料检索的结果看,在现代汉语使用中,“镇人(得慌)”用法以及 所要表达的意思与“瘆人(得慌)”基本一致。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 把“瘆人(得慌)”和“慎人(得慌)”进行替换,而且经过替换后的句子意思并没有受到 任何影响。
对比“瘆”与“慎”的古今义,可以发现两者相似意义上并不存在交集。
“慎人”、“慎得慌”中“慎”所表达的与“惊恐”相关的意义也没有古今义上的依据。
那么,现代汉语使用中“慎人”、“慎得慌”和“瘆人”、“瘆得慌”出现混用的情况, 是什么原因所致呢首先瘆”与“慎”普通话发音完全相同,都读“shfen”。由于在日 常口语中,这两个字读起来完全一致,因此容易使人误认为这两个字在书写上也 是一致的。其次,“瘆人(得慌)属于口语,一般不会出现在书面语中。“瘆”字在日 常书写中很少使用,书面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很高,大众对这个字不是很熟 悉,因此书写的时候会用常用字“慎”来替代。再者,使用者对“瘆人(得慌)”只是 模糊理解,并不知晓其确切的含义,在书写时又不仔细查证,马虎了事,因而导致 了这种错误的混用。以上这些情况与所谓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类似。
结语 通过对“慎”和“瘆”古今义的考察,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两个字 之间并不存在意义上的关联。因此慎人(得慌)”与“瘆人(得慌)”的混用纯属误用。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词语虽然在口语中经常使用,但在书写时却往往错 误百出。比如,口语中常说的“你很矬”的“矬”字常常被写错,又由于对其意思并 非完全理解,人们经常将其与“矮”并用,造成了意义的重复。还有一些使用频率 比较低的书面词语,不熟悉的人也往往下笔就错。这些都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说 话和用字的态度、习惯,对于不确定的字词须借助工具书查证,尽量避免误用, 逐渐规范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书写。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