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医学理论之间的差异对护生的不良影响 在西医高职护理专业一贯的授课计划中,新生最先接触到的医学课程是 《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大部分的院校把《中医护理学》 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甚至第三、第四学期,这样,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在学生 心目中已经先入为主,他们对于医学的认识是看得的见、摸的着,是有现代科学 技术支撑的。当学习到《中医护理学》课程时,最先接触到的内容即为绪论、阴 阳、五行学说。由于已经受到现代医学思想的陶冶,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中医护 理学》的认识即为玄学或者不知所云,与学生交流,部分学生甚至说中医学是算 命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制约整个课程的进展,结果可想而知。
针对此种情况,各个院校在制定教学进程时,可以将《中医护理学》教学 进程适当提前或者放置第一学期。学生在未接触到现代医学之前可以不受现代医 学思想的影响,此门课程不需要有太多理化知识的积累,易于学习,且多数学生 在生活中都接触过按摩、拔罐、中药等,有利于此门课程的教学开展,教师在授 课过程中要不断强调中医与现代医学之间理论体系的不同,两门医学发展历史的 不同,两门医学在治疗、预防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互优势与不足,削弱学生学习课 程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2、 学校重视程度不足[5-6] 《中医护理学》在大多数西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多为选修课程或 者考查课程,即使开展,学时数也较少,一般都不超过40学时/学期,《中医护 理学》是重点中医药学理论与中医护理的总结归纳,仅其中一个部分在中医院校 即为一个完整的课程,在较少的学时下要想完成教学内容都较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7]。加之大部分学校在硬件上对《中医护理学》投入不足,火罐、艾条等 常规实验耗材都不能充足供应,这些中医特色若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主观能 动性则进一步降低。
应对这种情况,各个院校应适当加大此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在有限的课时 数内,突出中医特色内容,加大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兴趣,各个院校也应适当增 加相关实验经费,保证中医特色实验的开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3、 相关教材内容千篇一律,重点、特色不突出,授课过程多数枯燥 《中医护理学》教材版本众多,但基本都是由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中医护 理程序部分、中医临床部分构成,内容多而杂,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想要完成教 学计划都略显困难,学生在短时间接触过多内容更显疲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该适当删减纯基础理论知识,如中药学与方剂学各个章节具体的方剂与药物, 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辨证方法,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突出中医药学特 色与重点,如阴阳、五行学说理论课程及在病案上的运用,辨证、针刺、拔罐、 按摩的实践课程等,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也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教学大纲[8], 在高职护理专业,更应该突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中医药学临床、教学从业者、 各个院校应适当编写符合实际的相关教材,更突出重点,特色内容,这样更有利 于提高学生兴趣,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4、 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9] 各个院校教授《中医护理学》的专业教师多为学校专职教师或医院外聘教 师。专职教师多为中医专业出身,有着较高的学历及深厚的中医学理论知识,但 多数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又使得教学者缺乏临床护理学的经验,在教授过程中 难免会突出理论知识部分,而对中医临床护理内容有所力不从心,这样容易造成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整体护理的教学效果。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 经验,但大多临床护理教师学历较低,且多为护理专业出身,没有受过正规中医 系统教育,加之长时间受到临床现代医学理论的熏陶,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也难 免多重视护理内容,忽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对中医特色护理不能准备把握, 从而影响《中医护理学》的教学。
在学期授课之前,有经验的教师要多帮带年轻教师,集体完成符合各个院 校《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计划,具体授课过程中要不断讨论,保证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各个院校应计划性培养此门课程的专职教师,每年专职教师至少要 有三个月的临床实践工作,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特别是中医护理在临床 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高职护理院校是现代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主要培育机构,面 对高职学生普遍知识层次不高的现状[10-11],还要不断摸索新的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免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