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的比较_积极的消极的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的比较_积极的消极的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0-06 07:53:37 点击: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的比较

中国单亲儿童心理研究进展积极影响论与消极影响的比较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加之人口流动性加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 庭出现。学术界对单亲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 学者对黑人家庭的研究。自二战后,国外对单亲家庭更是作 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出现了很多研究观点和问题,主要聚 焦于离婚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是否有影响。由此出现了 积极影响论、消极影响论和有限影响论的争论,分别从积极 影响论、消极影响论和有限影响论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1-3]。病理-解组观点(pathology-disorganization perspective)认为单亲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较 大负面影响,是一种消极影响论。坚强-坚韧观点 ( strength-resilience perspective)发现战胜困难和挫 折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一种 积极影响论。社会资本受损观点和互动理论都认为单亲家庭 中由于缺失某种功能,所以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 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绝对的,这是一种有限影响论。

国外这些关于单亲家庭儿童的研究理论和视角,对近三 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单亲家庭儿童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消极影响研究现状 传统的单亲家庭研究哲学认为:单亲家庭由于缺失了父 母中的一方,其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其功能的受损。单亲家 庭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肯定会比双亲家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甚至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4]。在这样一个“社会 问题”的理论预设下,单亲家庭研究视角集中于单亲家庭对 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心理 测量等研究方法对单亲和双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对照 后,得出了许多负面的结论,主要集中于心理情绪、社会适 应、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5]。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与哲学 仍然在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成果最为丰富。张晓菲、梁瑞华等人[6]发现单亲家庭儿童 在学习焦虑、身体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 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等八个心理健康维度上存在问题。

胡雯洁[7]发现,单亲家庭儿童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水平也较高,自尊水平较低,并且单亲女孩较单亲男孩 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单亲父亲家庭比单亲母亲家庭的 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养方式与单亲儿童心 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李晓芳、杨淑红等人[8]发现单亲儿 童具有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单亲儿童的退缩、 社交问题、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双亲儿童,其中男童更为 显著。朱玲[9]发现,无论儿童的就读年级、性别,单亲家 庭儿童的亲子关系、家庭满意度、同伴关系和自控能力都显 著差于双亲家庭儿童。刘苓、何思忠等人[10]发现,随父生 活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明显偏执、人际关系紧张。

何宏灵、刘灵等人[11]发现,单亲儿童具有高精神质(孤僻、 富于攻击性)、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激惹)、心理发育不成熟等特点。邱婷[12]发现,单亲家庭儿童的心 理弹性差于双亲家庭儿童。侯筱菲、毛富强[13],[14]发现:
单亲家庭子女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同性家长抚养的单 亲学生在总体以及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 向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异性家长抚养的单亲学生。张志 群、郭兰婷[15]认为,单亲学生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 危人群。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优势研究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研究者开始批评传统的仅从负面 的视角研究单亲家庭儿童,认为传统的研究充满了偏见,仅 仅只研究了单亲家庭儿童里面发展得较差的个体。大量研究 者开始从更为客观的视角,通过深入的个案访谈、调查、因 素分析法和文献法,发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分析过分夸 大了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新近的研究还注 意深入地讨论单亲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 决之道。这种新的方法和哲学理念显然与国外单亲儿童研究 的新理论、新方法有关。研究单亲家庭优秀儿童、支持有限 影响论的文献开始出现了,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将中国 的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聂琼芳[16]发 现,单亲家庭儿童的性格存在如下一些显著的优点:高度自 立意识和责任感、更加坚强和自信、思想更加开放、协调能 力强、看待事物更加理性。胡雯洁[6]发现:(1)大部分单 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正常;
(2)单亲家庭健康组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双亲家庭儿童,并且在某些领域显著优 于双亲家庭儿童;
(3)单亲家庭健康组的儿童,在自尊、 抑郁水平方面与双亲家庭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徐安琪和叶文 振[17]研究发现,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儿童都能逐渐适应新的 家庭生活,心理和行为都没有明显的偏常,不少单亲孩子在 经历家庭变故的挫折后,出现如下的正效应:更富有同情心、 生活能力增强、亲子感情更加紧密、学习动机增强。郑孝莲 [18]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案主虽然是单亲家庭儿童,但是各 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学业成绩很好,各种人际关系很好,心 理健康水平正常,品德优秀。邵雪玲[19]通过个案研究发 现:个案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偏常,学业成绩优秀, 各种人际关系良好,在意志力、成就动机、宜人性等方面优 于同龄人。徐安琪[20]发现:大部分单亲儿童与正常家庭儿 童并无显著差异,身心状况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未因家 庭变故而身心健康水平恶化。相当一部分单亲儿童比一般的 学生心态更积极和成熟、品性更为优良。有一部分单亲学生 在家庭变故的挫折中快速成长,并出现正向改变。

三、问题与展望 笔者搜索CNKI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主题发现:单亲家庭 现象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论文量也从2000年的 9篇增长到2011年的51篇。研究角度和方法走向多元,研究 结论非常丰富,但是也表现出很多 问题。1.研究视角亟需转变 研究视角需要进一步从有限影响论和肯定性的角度来 探索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早期的中国学者,主要从单 亲家庭儿童所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去研究,得出了很多负面的 结论,这些结论夸大了单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效应,无 法解释许多优秀的单亲儿童,更无法解释历史上很多从单亲 家庭走出来的伟人和英雄。为此,国内学者开始反思传统的 研究取向和方法,放弃了传统研究中的“问题”预设,研究 取向由传统的片面否定转向比较客观,研究哲学由消极影响 论向有限影响论甚至积极影响论转变。但是,从目前的文献 分析来看,片面否定倾向、持消极影响论的研究仍然占据着 该领域的主要地位,这显然不利于该研究领域的进步。所以, 中国的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研究视角应该加快向更客观、更 深入转变,更多地从客观的视角去关注单亲家庭儿童心理。

2.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 学者们在研究中国单亲儿童的时候,应将多种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把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引入该领域。传统的单亲 家庭研究主要依靠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但是量化研究和实 证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学者无法关注单亲家庭儿童中 的佼佼者,无法对单亲家庭儿童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质 性研究和个案研究有一个很独特的优点:能够深入地研究某 些有意义的特殊个体和现象。比如,单亲儿童中的优秀者。

研究者通过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发现。在实证研究方面,胡雯洁[6]在研究中,将传统的 “单亲—双亲”的两组比较研究范式改变为“问题单亲 儿童—正常单亲儿童—双亲儿童”的三组比较研究范式,得 出了很多新的结论,这是本领域实证研究方法上的一次突破。

但是,对21世纪以来的文献分析表明,该领域的大部分文献 仍然是简单的调查、测量等实证研究,各种新的研究方法应 用不多,新的发现很少。个案研究、质性研究和实证量化研 究综合运用的文献根本没有,运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方 法研究单亲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献也非常少,对某些单亲家庭 儿童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文献更是鲜见。面对 本领域的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学者们有责任通过更可靠的 研究进行 回答。

3.研究对象的精细化与拓展 在实际生活中,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除了离婚,还有配 偶亡故、未婚生育等,分析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对离婚单 亲家庭儿童的研究较多,对配偶亡故和未婚生育导致的单亲 家庭儿童的研究很少。学者们有必要将传统的笼统的单亲儿 童的概念精细化为离婚单亲儿童、配偶亡故单亲儿童和未婚 生育单亲儿童[21],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有必要将单 亲儿童家庭分化为单亲父子、单亲父女、单亲母子和单亲母 女[14],以作进一步研究。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 了一些新情况: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不能见到父/母,这是一种新类型单亲家庭儿童,然而,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和单亲 家庭儿童心理结合的研究太少了。所以,学界应当注意拓展 单亲儿童的概念,注意单亲儿童与类单亲儿童的比较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的研究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 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中国单亲家庭儿童心理 的研究既有很大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以后,学界可以 在改变研究视角、改进研究方法、更新研究哲学上多下功夫, 争取在本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对单亲儿童心理问题作出更 确切的回答,提高对复杂的单亲儿童心理现象的解释力和预 测力,对干预和调整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作出更多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耳.美国单亲家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J].学 术交流,2009,186(9):125-128. [2]韩晓燕,魏雁滨. 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四大理论视 角[J].浙江学刊,2004,1:207-21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