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初中思想品德课支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支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初中思想品德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0-05 07:53:45 点击:

初中思想品德课支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支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模式, 更是新的行动、新的实践、新的探索。目前,广大政治教师 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认真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 学法虽然不是新提出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课改的实践中,经 过教育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教师的劳动和创造,仍然焕发出 新的生命力。

支架式教学一方面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发现、探 索,另一方面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能 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一、支架式教学的操作过程 支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它把学 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行将知识链接,能够主动构建自己 的知识体系,能够自主将知识内化为情感和能力。然而,教 师也不是“事不关己”,教师适时的“淡出”,并不是教师 作用的淡化,而是一种转化,是由传授知识转化为给学生提 够科学合理的支架,指导帮助学生自己构建智能的大厦。因 而,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是如何设计支架,关键是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1.目标支架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就像旅游,在 出发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目的地是哪里,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在传统教学中,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在教 师的脑海中,无需告诉学生,学生也不必知道。实行新课程 以后,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就必须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教 学目标并不难,课程标准和许多教学参考书上都有现成的, 但学生是不一样的,学情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教学目标 的设计要立足实际、了解学情,应能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的行动指南” 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列举身边的实 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 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很显然,这些目标表面上看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要 求,其实质却是大而空,不要说一堂课,就是用一年甚至更 长的时间也很难实现。这就失去了设计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 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应当由小到大、由浅 入深、由表及里,使这些递进式目标成为一个个学习的支架。

上述案例中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如下目标: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 含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联系当地实际分 析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列举你所熟悉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这些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关注 社会热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丰富了学生的参与体验, 使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充分发挥了教学目 标的作用。

2.情境支架 提到情境,我们常会想到德国学者曾经的精辟比喻:将 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 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能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 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
知识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摈弃传统的说理呈现方式,大多以故 事或小材料为呈现背景,让初中生从故事或材料中感悟道理, 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 境,给学生提供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就是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个适合 他们学习的“学习场”,让学生在充满引力的“学习场”中 探究相关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展示生命活力。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孝敬父母长辈”时,一位教师创设 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一个孩子去旅游,在 一处旅游点坐缆车时,缆绳突然断了,母亲为了保住孩子的 生命,用双手举着孩子,最后孩子幸存下来了,而母亲失去 了生命。接着让学生听根据该实事创作的歌曲《天亮了》,那凄婉动人的故事和歌曲冲击着学生的情感,将可怜天下父 母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之后教师适时地抛出“为什么要孝敬 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个个讲得精彩。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 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 高效的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能震撼人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这 样,学生就在来自生活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教材上 的相关知识。

3.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当教师预计学 生可能遇到学习的困难时,对问题支架进行设计是必要的。

有经验的教师常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适时地设计 问题,提供问题支架。问题支架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 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 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 能力有所不同,问题支架的设计应因人而异,问题的提出要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比如九年级“认识依法治国”,这一内容涉及的知识点 很多,学生不易理解,还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 题: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这些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的逐层深入的一 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个台阶走向另一个台阶,顺理成 章地弄清了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二、支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判断学情 支架式教学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因此首先 要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判断。教师在判断学生原有 知识基础、情感态度、学习风格、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确立目 标、设置情境、设计问题,即准备支架。但学生学习的差异、 教师能力的差别,都会影响到这一判断的准确性,从而影响 支架的设计。

2.提供有效支架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主要由教师提供,准备充足、合适、 多样化、个性化的支架则是关键。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支 架的提供要坚持个性化原则,应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爱好、 兴趣和能力等。否则学生对支架的反应可能很平淡,难以实 现教师的预期,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产生无效支架或负面支 架。

3.发挥教师作用 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中随着学生对支架的适应,教师应当逐渐淡出。然 而,教师的淡出不是冷眼旁观,也不是放任自流。如何当好 一个“设计师”,处理好“淡出”与“控制”之间的度,对 教师是一个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支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强调学生 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意识和能力。在支架的引领下,随着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认知策略越来越优化,学习风格渐趋成熟,最终没有了支架 他们也能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师搭建支架的出发点和归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