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教育工具技能化现象研究:工具技能

教育工具技能化现象研究:工具技能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1-28 07:49:08 点击:

教育工具技能化现象研究

教育工具技能化现象研究 一、背景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美术学是一门相对边缘和 小众的学科,所以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从招生规模和培 养模式上来看,高等美术教育可以被定义为精英教育中的精 英教育。进入21 世纪后,中国的高等教育顺应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需要,开始了由精英化向普及化的转变,在办学主体、 招生规模和学科门类上都进行了较为急剧的扩张。在这种大 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也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但相对于它 原有的规模和体量,其扩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一般的文理科 专业。首先是既有的美术院校在办学规模上的快速扩大和细 分专业的不断增加;
其次是一些综合性院校把美术作为常规 性的专业进行增设,甚至一些本来与艺术毫无关联的理工科 学校也设置了美术专业。这种普及化进程导致了这样的现 状:中国在美术人才教育上有着世界上为数最多的国立美术 专业院校和数量最为庞大的师范类美术专业系科设置以及 增加速度惊人的招生数额和硕士、博士点。①高等教育的普 及化本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然而,当代中国高 等美术教育在办学主体外延上过于激进地扩展,已经违背了 教育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规律。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大,使得这 种发展超越了办学的实际条件。在这种高等教育和美术专业 教育普及化的大背景下,学院美术教育出现了内部体制的暂 时紊乱和价值取向迷失的现象,严重背离了美术专业的教育规律。这种状况使得一些高校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粗糙化 和简单化的短期功利性教育模式,用一种规模化、程式化、 类型化的纯工具技能教育来取代应有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艺 术教育方式,只注重技能的训练,而缺失了精神性、文化性 的孕育。此外,作为艺术教育核心价值的文化品格和精神维 度在教育、教学中日渐缺位和式微。这种“快餐式”的美术 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文化涵养不足,素质结构残缺不全, 在艺术上缺乏深度探索和发展的能力,失去了艺术的创造性 和独立性,使得当前的高等美术教育失去了深度的拓展和高 度的建树,流于低端化和实用化。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文化 性缺失和工具技能化倾向是两个具有因果关联的问题,它们 在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众多不足和弊端中最具有普遍性和 典型性,这种教育取向使得高等美术教育在经历了过于精英 化和专业化的极端之后,又陷入了一个过于技能化和平庸化 的极端。

二、现状 高等美术教育在普及化进程中出现的高速和规模化的 发展现状是一些高校为了抢得办学先机和获得较好的资源 分配所导致的结果。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在一种竞争和攀比 的状态下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增加招生人数和扩展专业门 类。在近十年中,几个主要的美术学院的招生规模在以数十 倍的速度扩大,一些普通的文理科院校也争相开设美术专业 院系,社会上则把选择低文化成绩录取的美术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下,美术教育的规模化 发展成为了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正常的“正常现 象”。这种艺术的规模化教育在美术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带来了高等美术教育的文化性缺失和工具技能化倾向两 个具有因果关联的问题。

文化素质是文化性中最基本的一个要素,高等美术教育 中一些学生文化素质的低下成为了一种现象。在现行的艺术 类大专院校招生体制的影响下,文化素质一开始就处于一种 尴尬的境地,这带给人一种“文化素质不好的人才选择美术 或音乐”的印象,使得一批学习动机不纯而且文化素质不高 的人进入了美术院校,再加上人们在观念上对文化素质积累 的轻视,造成了美术学院学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薄弱。这种薄 弱反映在学生对人文学科如文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学 科知识阅读和理解上的空白或羸弱,也包括对专业理论类科 目学习的轻视或回避,导致学生往往把美术史论的学习降低 为低层次的知识性的学习,做不到真正理解和贯通,以及对 专业学习的支持。

高等美术教育中文化性的缺失和断裂,势必导致教学中 工具技能化和形式主义的泛滥,“技”和“艺”在教育中的 地位和比重失衡,从教学大纲到教学计划再到具体的教学实 践,它们的着眼点都是技术。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是纯粹的绘 画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创作和设计教学也仍然只涉及专门的 制作和追求形式效果等技术内容,所以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技术程式的教育。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 价和对教材作品的分析评价也是止于技巧和形式的,他们自 身的文化局限也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教 育和引导。可以说,当下的高等美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 程序化、标准化的理性工具技能教育取代了充满个性化和人 文精神的艺术创造性教育,培养出了大批规范划一的工匠型 人才。

人文素质的低下,将会使得学生眼光短浅和心智迟钝, 造成思想性和观念性在美术学习中的匮乏,直接影响专业学 习的深度和高度,因为“人文学科是传授价值观念和价值判 断,表现智慧和价值观念的”,②所以教师和学生就不能理 解和发现艺术学习的真正意义,不能理解和判断文化性和技 术性在美术学习中的价值关系和正确的位置关系,对技术性 有着本能潜在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思想性和观念性在教学中 的式微。

艺术对社会和生活所具有的文化批判意义,是艺术的职 能,也是艺术的责任所在。而在现今的高等美术教育的价值 取向上,美术还过多停留在对技术语言的单一追求上,这造 成了文化判断能力和文化参与能力的丧失。艺术更多的是一 种纯粹的文人语言游戏,它封闭和满足于自我的形式世界, 为了形式而形式,对现实缺少关注和介入。师生在教学和研 究中只对已有的绘画文本进行语言的挖掘和挪用,对一些经 典的美术作品的吸收也都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层面,而舍弃了其中宝贵的人文批判和人道关怀的精神,这造成了美术专 业教学和创作的技术程式化,失去了艺术在文化批判和文化 参与中所具有的深刻性和张力,变得空洞、苍白和媚俗。作 为我国美术人才培养主基地的高等美术院校的这种教育价 值取向,直接导致美术创作正在越来越远离艺术的文化批判 性。

美术应该是隶属于大的文化语境和体制范畴的,所以美 术的发展应该与时代文化的发展同步。然而,当前的学院美 术教育却满足于把自己置身在一个完全封闭的象牙塔里,与 当代社会和文化都是隔绝的或错位的。当代社会在文化形态 上已经进入一个强调“感性、多义、差异和宽容、暧昧”的 后现代时期,一个在文化语言上依赖电视、电影、摄影、电 脑数字等影像媒体的“图像时代”,它所提倡的大众文化和 消费文化,在产生大量虚无的文化垃圾的同时,还具有多元 性和开放性等积极意义,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对现代 主义单一工具理性文化的一种很好的纠正和调和。然而,当 代的高等美术教育却对这种后现代思想以及“图像文化”、 “大众文化”采取一种主观对立、排斥和拒绝的态度,有的 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般的异术,无视它在技术上和理念上赋 予了美术以新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和创作中对其 做不到介入、对话、交流和利用。这种与时代文化发展相断 裂的美术教育显得自闭而落后,而与之相伴的“那种循规蹈 矩、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在今天显得既过时,也很力弱”。③ 高等美术教育的工具技能化倾向导致了社会整体审美 水平的平庸化、媚俗化和浅显化,缺少对审美格调的追求与 对高雅文化的培育和传播。这种美术教育的“产品”和结果 会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层次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所培养 的人才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较平庸化;

它所传播的追求实用性和流行性的理念,对社会审美起着潜 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使整个社会的审美生态结构平面化和低 俗化,有着被世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同化和淹没的危险,失去 了美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应起到的陶冶精神和升华灵魂的 审美教化作用。

三、策略 实际上,学院美术教育的文化性缺失和工具技能化倾向 已经引起了美术界许多人士的关注,许江就曾指出:“针对 艺术学院的专门化教学所可能或正在出现的知识偏颇和视 野狭化的现象,要提出必要而及时的警觉。”④文化是人类 所从事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得以可持续和创新发展的背景 和营养,艺术离开了文化就变得空泛和苍白,美术教育尤其 如此。所以,我们对当前的学院美术教育出现的规模化和技 术化的偏差,应该进行及时的纠正,把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 进行全面的融合,以文化为基础来建构和健全美术教育,提 升美术教育的厚度和深度,就像易英所提倡的“现代美术学 院不是为了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应该让学生接受创造性的艺术观及其训练,以适应现代社会各个层次的视觉文化对专 门人才的需求”。⑤ 1.宏观层面的调整和转向 第一,从决策层面对高等美术教育规模化发展热潮进行 反思和调研,分析高等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殊性和 限制性,处理好普及和深化的关系。这就要求不能简单地把 美术专业的设置当成一种速度和规模的潮流,而要尊重美术 专业教育规律自身的特殊性,适当控制高等美术院校的规模 和数量,按教育规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有序的建设。

第二,提高高等美术教育办学的门槛,控制招生数量, 提高招生质量,尤其要在招生中增加与艺术相关的人文综合 学科的考核,考核美术类学生的文化素质。招生方式的改革, 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文化是艺术的灵魂和核心的观念。

第三,对高等美术教育办学层次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化和 细化,形成多层次的办学形态,让一些核心的专业美术院校 倾向于文化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而一些综合性高校的美术学 院则侧重于技术型的艺术教育。比如,高等师范类院校的美 术专业可以明确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定位,而理工科高校的 美术专业设置明确培养设计类人才的定位,高职院校的美术 专业可以明确培养实用型制作技能人才的定位。这样更有利 于定位文化介入各个不同美术院校的类型和范围。

第四,从社会文化观念的宣传着手,引导社会树立一种 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美术不但有着对现实的技术性美化功能,而且有着超越性的社会文化职责,有着非功利的精神教 化的作用。美术不只是进入高校的捷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 修炼,美术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的审美功能,它在社会文化 建设和人的灵魂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开启美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把当 代的美术教育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进行定位,力求美术理 论、美术创作与当代文化的互动和融合。所有艺术的根源都 在于现实生活,艺术教育也要跟随时代文化“与时俱进”,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植入当代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去关注这个 时代的思想和精神。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保持一种当代性和 先进性,并最终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服务。

第六,把文化精神作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的立足点, 强调艺术对文化的传承,确立一种新的美术文化教育观点。

在专业学习评价体系里,调整以往只重技术而轻感觉、轻思 想的片面性做法,鼓励高校将文化观念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并结合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力求建立一种既具有文化性 和科学性又兼具独特民族性的美术教育体系。

第七,把工具技能化倾向和文化性缺失整合为一个问题 不可分割的两个面来研究。在这种前提下,可以更全面、更 真实地剖析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为有效和合理的解决策 略。

2.微观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干预和改革 第一,改良原有的高等美术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使专业训练不再单纯着眼于技术和技巧,把专业的设置延伸到创 造与文化的综合性领域,并在现有的文化课基础上再增设有 当代文化针对性的人文科目,包括美学、艺术批评理论、当 代美术史、世界和中国古典哲学、当代哲学、文学、社会学 等,并相应地把这些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课程,作为毕业 的学分条件。

第二,提高学生在人文学科学习和修养上的要求,从入 学开始就给学生制订一个包含美术史、美术批评、文学、哲 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更为广阔的阅读规划,把课外阅读 和课程设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美术类专业中营造浓厚的人 文氛围,以此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从文化的层面激发学 生进行专业的深化学习。

第三,在高等美术教育初期,消除应试技能化教育的影 响,纠正学生对艺术学习只停留于表面化的技术学习的肤浅 观念,启发学生自主地体验现实和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学 习理念。观看是视觉艺术学习之根本,独立和自主的观看能 力是学习美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质。首先要激发学生观看 的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和合理的观看方式,再次要求 学生把表象的观看和内心精神的观照结合起来,让眼睛去引 导和激发技法,而不是由固定的技法来取代眼睛的观察。

第四,改变教育理念,合理把握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在艺术教学和学习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将两者兼顾和互融,不 能把两者剥离开来进行教学和学习,要让技术、技能训练通过文化精神的参与获得提升和深化。中国当代的学院美术教 育应该向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和借鉴,一开始就结合思 想观念展开专业学习,改变以往不断重复的单纯技法训练。

专业教学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拓展学生自由和创造性学 习的空间。在学习评价上,要兼顾技术和思想性,让学生一 开始就进入一种充满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学习氛围中。

第五,把个性化和创造性教育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核心 方法,因为文化性和精神性的呈现与传递最终都需要承载于 艺术创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语言。在高等美术教育的结果 上,应该说个性和创造性是文化性介入的结果。工具技能化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去个性的同化教育,它使学生在学习中 依赖程式对语言样式作简单的重复,根本没有起到培养能力 素质的作用。而坚持对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素质的培养,是对 抗和避免这种低层次的模式化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它能诱 导学生进行独立而有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一种真正完善 健康的美术专业素质。

第六,把当代各种文化思潮和观念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特别要求学生对游离于美术史课程外的当代美术现状作广 泛和深入的解读,充分体会和学习当代艺术对社会现实和文 化介入表达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在常规的专业史论课程基础 上增加一直缺失的世界当代美术史和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教 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当代经典美术作品是如何针对当 代文化观念展开有效的思考和创作,实现艺术的社会介入的,从而激发学生以当代的资源和个人化的体验展开创造性的 思考。

第七,把文化性和精神性的体现作为学生创作评价体系 的重点,在专业评价中把学生的作业是否包含文化和精神作 为一个重要的标准,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对具有时代性和社会 性的内容进行介入和表达,以实现对学生技能与精神的同步 培养。只有具有独立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才能激发个性和创造 性,因此要求学生在习作结合思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对 材料、形式和语言的选择,以此为基点和核心去发现和追求 一种表达语言和艺术方式上的深度和创造性。

高等美术教育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工具 技能化倾向和文化性缺失是其普及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具 有普遍性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在高度重视的同时,进行及 时和合理有效的纠正和改革,以保证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 能够有序和持续健康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