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轻松学中医|中医普及学堂轻松学中医系列

轻松学中医|中医普及学堂轻松学中医系列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1-04 07:54:04 点击:

轻松学中医

轻松学中医 轻松学中医 第四章 中医如何治病 中医所认为的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如下,火邪具有燔灼、炎上、耗气伤 津、生风动血等特性。

何谓燔灼?燔即燃烧;
灼,即烧烫。燔灼,是指火热邪气具有焚烧而熏灼 的特性。所以火邪致病,机体以阳气过盛为其主要病理机制,临床上表现出高热、 恶热、脉洪数等热盛之征。总之,火热为病因,热象就显著了,以发热、脉数为 其特征。

火性又是炎上的,其中火为阳邪,其性升腾向上。故火邪致病具有明显的 炎上特性,其病多表现于上部。如心火上炎,则见舌尖红赤 疼痛,口舌糜烂、 生疮;
肝火上炎,则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
胃火炽盛,可见齿龈肿痛、齿衄等。

火为阳盛之邪,很容易伤津耗气,即是火热之邪,蒸腾于内,最易迫津外 泄,消烁津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所以火邪致病,其临床表现除热象显著外,往 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征。火太旺而气 反衰,阳热亢盛之壮火,最能损伤人体正气,导致全身性的生理机能减退。

此外,气生于水,水可化气,火迫津泄,津液虚少无以化气,亦可导致气 虚,如火热炽盛,在壮热、汗出、口渴喜饮的同时,又可见少气懒言、肢体乏力 等气虚之证。总之,火邪为害,或直接损伤人体正气,或因津伤而致气伤,终致 津伤气耗之病理结果。

火邪因其性质容易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行。生风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 往燔灼肝经,劫耗津血,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风火 相煽,症状急迫,临床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 张、目睛上视等。动血的机理在于,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热之邪,灼伤脉 络,并使血行加速,迫血妄行,易于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以及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还容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 于局部,腐肉败血,则发为痈肿疮疡。“痈疽原是火毒生”。“火毒”、“热毒”是引 起疮疡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火的外邪还可以容易扰心神:火与心气相应,心主血脉而藏神。故火之邪 伤于人体,最易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甚至神昏谵语等症。

基本治法 《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 温、补八法尽之”。

这是中医治法发展至清代,有医家程钟龄把前代医家的诸多治法概括为八 法。这八法很有意思,其归纳概括方式很直观。

首先汗法,指的是病邪在机体表面的时候,医家要用出汗的方法给去除疾 病,我们把这种治疗思想称为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邪气在机体上面,“其高者,因而越之”,要用吐法,催吐出那些与机体不 够和谐的病源物。

邪气在下的时候,用下法,也就用荡涤肠胃、排出大便的方式去除病邪。

我们把这个称为“其下者,因而竭之”。

对于那些病源位置半表半里,寒热交错的时候,用和谐掉的方法解决病邪, 我们把这种治疗方法叫做“和”法,其中小柴胡汤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性方剂。

对于里热证,我们用清法。用黄连、黄柏、黄芩、青蒿等数不尽的用于不 同里热证的中药和方剂可以应用

有去热的清法必然有去寒的“温法”,用附子、胡椒等温里药治愈人体脏腑 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除了上述六法外,还有重要的补法。中医看来,很少有完全健全的人,不 同的人总得补这补那的,如中医从气、血、阴、阳角度进行补法。

最后一种治疗思想是消法,消法不止有助消化的意思,其中还有化痰、驱 虫等治疗内容。

面对病患,中医先结合病人的身份,居住环境和所处季节,进行整体观的 辩证,找到真正的病源位置后开始论治。我想说的中医的简单,是确定治法的思维模式的简单明快。

汗法治疗:
对于表证,以“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思想,用汗法进行治疗。那么 什么叫中医里的表证呢? 表证,就是指病邪在浅表。多见于外感病邪的初期。肺部受邪,所以症状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症状。表证相当 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可见,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 所引起,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

凡能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对应于这两种不同的表证,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发 散风寒药多属辛温,故又名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 枝、荆芥、防风等;
发散风热药多属辛凉,故又名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 代表药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至于这些药物的特性,除了辛味药的特点外,从质地上大多为气味芳香, 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所以解表药物不能久煎的,会破坏能治表的 成分。发散风热药又因能清泄,而多兼苦味。药物的归经是因为肺合皮毛,开窍 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一身之表,故解表药的解表功效应归太阳病或膀胱经的证 侯,所以解表药物多言其归肺经。药物的作用趋向以升浮为主,其中兼能平喘、 止咳或清泄者,在升浮为主的同时又具有沉降之性。

解表药祛邪的机理是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 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 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 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解表的中药,多具辛散之性,如前所述,辛味中药具有发散的作用,发散 尚在肌肤表面的病邪。对于束于肌表的寒邪呢,用发散和温煦作用的辛温解表药 物,如上述的麻黄、桂枝等等。对于束于肌肤表面的温热邪呢,用发散降热的方 法对其风热邪气进行发散驱逐,这事要采用上述的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 菊花等植物药。这些药物,主要用发汗的作用机理去除在肌肤表面的邪气,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发汗过度而影响人体阴津。如果需要,解表后还需要加入 扶正的药品,以达到去邪而不伤正之目的。尤其要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 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这些解表药物,除了发汗作用外,现在研究表明还有抗菌等作用,像桂枝、 紫苏、生姜、菊花等多数解表药均能起到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也有助于解决恶 寒。

接着讲解表的方剂。

由这些以解表药为主要成分,具宣散表邪、发汗解肌、透疹消疮等作用, 解除表证的一类方剂称为解表方。

此类方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 而扬之”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治疗表证而设,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 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 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表证是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 用味辛而轻扬宣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外散。如果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病邪 不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使病情加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 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强调外感六淫初起, 要及时运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力求早期治愈,防止传变深入。

根据外感疾病的寒温性质不同,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 扶正解表剂等三类。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风寒表证。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