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工商管理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工商管理专业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0-17 07:53:59 点击:

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

北京中医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 当前,就业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其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又是关注中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稳定、社会的安定团结。

作为高等院校,调整专业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对于提升 就业率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商管 理专业2009—2013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就业情况分析,对高等 中医药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和思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 2009—2013 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共381人,其中2009届55 人,2010届78人,2011届85人,2012 届 72 人,2013 届 91 人;男性 143 人, 女性228人;学生生源为全国各地。

1.2 方法 通过我校管理学院“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库”对工商管理专 业2009—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根据信息库所记录的学生基本 情况、毕业去向和就业单位名称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探寻5届毕业生初次的 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

2 结果 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见表1。2.1 参与“派遣”的学 生比例下降“,二分”比例增加2009—2013 年间,参与“派遣”学生的人数从2009 年的14.55%下降到2013年的8.79%,参与“二分”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的54.55%上 升到2013年的60.44%。可以看出,这5年来,参与“派遣”的学生比例在缓慢下降, 参与“二分”就业的学生比例在逐渐增加。

2.2 升学就读研究生的学生比例大幅增加,出国学生比例增加 2009—2013年间,工商管理专业读研究生学生人数比例从 2009 年的 16.36%上升到 2013 年的25.28%,出国学生的比例从2009年的3.63%上升到2013 年的5.50%。可以看出,这5年来,读研究生学生人数及所占的比例都在增大,出国学生的人数及比例也在增加。

2.3 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企业,事业单位比例显著下降 2009—2013年5年间,进入企业的人数累计占学生总人数的59.06%, 进入事业单位学生人数累计占到总人数的10.76%,读研究生人数累计占学生总人 数的21.26%,读研究生人数与进入企业的累计总和占到当年学生总数的80%左右。

从这5年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读研究生和进入企业工作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 就业的主要出路。

2.4 就业以医药类相关行业为主,但比例逐渐下降2009—2013年5年 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行业分布为以医药行业为主(累计占到 总人数的53.3%),但比例从2009年的60%下降到2013年的50.5%。可以看到,我 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既可以在医药相关的行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其他 行业工作,并且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大。

2.5 回生源地或其他直辖市就业的学生大幅增加,继续留在北京的比 例减少2009—2013年5年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回到本省或者其他直辖 市就业的比例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12.72%上升到2013年的51.65%,继续留在 北京的学生的比例显著减少。从5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学生逐渐选择就业压 力相对较小的本省或者其他直辖市,而不是选择继续留在北京。

3 讨论和分析 3.1 学生的就业思路正在发生转变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该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二成 以上的学生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和专业 素质;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已经从原来的以北京为主发展转变成以其所在省或 其他省会城市为主,这种改变彰显出学生就业思路的拓宽,学生已经不再把北京 当成首选了,而选择就业压力相对较小的本省或其他省会城市;在就业单位类型 的选择上,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企业,可见该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已经不 再一味追求事业单位了,这也和当今的就业大趋势是一致的。

3.2 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要与专业学习齐头并进统计结果表明,该专 业的学生就业仍以医药类相关专业为主,但比例在逐渐下降,显示出学生在就业 过程中的多向性正在逐渐形成。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殊不知,在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是越来越 高。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更加看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技能、语 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也会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大学期间担 任学生干部及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务必注意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求。

3.3 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从低年级抓起,要建立起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 育理念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 是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 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 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经常有学生抱怨“下手太晚”,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 是以基础课的学习为主,三年级和四年级才会学习专业课程,使得大部分学生对 本专业的基本情况知之甚晚,荒废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大部分美好时光,毕业的 时候经常是后悔晚矣。建议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开设本专业基本情况介 绍的课程,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情况早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早规划。同时, 在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高年级学 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从而建立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3.4 人才培养要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 行业特色指原隶属于国务院某部门或行业,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后归口于教育部等部门主管的一些院校或专业,但仍应具有鲜明行业办学特色及 突出的优势学科。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其“目标”客户通常是医药 行业相关的用人单位,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立足于中医药行业特色,培养既 懂医药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高度复合型人才。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商管理专 业做强、做实、做大,让更多的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从而为今后的工 作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专业方向调整要与时俱进 陈萦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到内向的转型要求高校调整专 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调整专业结构要着眼于长期趋势。岳昌君等的研究认为高校专业教学要避免“一成不变”,教学内 容、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应当关注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学生专业与市场的契合程度。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要在立足于行业特色的基础之上,努力调整专业 方向,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给高等中 医药院校一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使得学校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行业及市场 需求情况、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从而制定符合用 人单位需求的招生规模和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中医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现 多向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征。这也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我 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更加注重学 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规划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并建立全程化的职业 规划教育理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