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开设翻译课刻不容缓。然而,在 我国系统的翻译课程主要在英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教学中 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生翻译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教学模 式与教学方法传统单调,主要以教师讲解翻译技巧、辅以学 生练习,然后公布答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主动积极地 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学习的主 动性,又未有系统的翻译理论做指导,所学翻译技能和知识 与实际脱节,不能有效进行翻译实践,译文生硬晦涩、不易懂,无法达到大纲要求。
要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水平,必须对目前翻 译教学进行清楚准确定位。《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大 纲》中指出,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用来辅助学生本专业的 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这是强调英语的应用性,“从翻译 实践需求上讲是一种应用需求,因此翻译教学应定位为技能 教学”(王海峻,2006:92)。技能教学必须经过系统的理 论与实践的培训,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特点及规律性的东西, 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力求保证译文质 量和翻译效率。然而,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 授课模式对翻译技能培养多有忽视,授课时以教师为中心, 讲授孤立的翻译技巧,辅以练习,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 很少进行归纳总结,缺乏系统翻译理论指导,所学知识停留 在表层,不能上升为系统理论。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成为一个 封闭良性循环的知识体系,翻译技能意识与实践能力无法得 到科学培养。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革新的理论基础与先决条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认知发展领 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他 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 的。这种相互作用涉及到“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也称“图式”,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 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也称“图式改变”,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前者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后者则是认知结构性质发 生改变。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个基本过 程建构起来,并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在皮亚杰提出建构主 义基本观点之上,维果斯基等人又从不同侧面进一步丰富和 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为该理论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 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 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 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的指导 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 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 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 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王毅敏,2003)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 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 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让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革新中 的应用 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设计 多年来,翻译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分析学 生已有知识、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进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同时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 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教学评价,评定学生是 否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设计体 系完整严谨,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该教学设计的原则仍是 以教师为中心,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与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 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指导与 引领的作用,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以学生 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即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同化”与“顺 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协作学 习”不容忽视,学生们应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交流、 讨论,共享知识成果,在预先设计好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利用 各种信息资源去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不是单纯完成 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 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 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 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何克抗,1998)这样,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设计应 当做到:明析教学目标,在对整个翻译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 行教学目标分析基础上,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主题,包括涉及的翻译理论、技巧和所采用的翻译过程步骤等,然后围 绕主题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 关知识和经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改革课例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教 学过程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变成主动的施教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 的对象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材不是教师向学生灌 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也不再是帮 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 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 知工具。这四要素构成新的有机整体,这种稳定结构形式就 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第一次课为例, 来说明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本次课是学期的第一节课,是 整个课程的基础和风向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授课时不但 要让学生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还要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科技翻译涉及的原则和方法。
其次,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翻译教学都是由教 师选定教材,多数教材在内容上都不能面面俱到,未必真正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本课程为例,科技英语涉及的专业领 域众多,指定一本教材,篇幅有限,很难涵盖科技各领域, 另外多数教材的选材都或多或少与编者的研究方向相关,偏重某一领域研究,如有些科技英语教材偏重计算机方面,有 些则偏重机械等。要培养研究生翻译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应用 型人才,必须考虑其研究方向。不同专业和科研方向,对译 例的需求不同。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利用自身现有知识和经验, 主动去建构新的知识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改变 完全由教师指定教材和翻译内容的做法,采取在教师指导下 结合教学目标,由学生选择翻译材料。以采矿专业研究生的 科技英语课程为例,选择翻译材料时,由学生依据教学大纲 要求,联系本专业实际所需,选择数篇译例,再由教师进行 筛选,最终选择一篇翻译质量高的最能体现科技英语语体特 点的作为本次翻译课的材料。
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 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建构新的知识和 经验。而教师要创设情境,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搭建桥 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与提升,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仔细阅读原文,指出原文的语言特点。
鼓励学生思考,运用现有翻译知识尝试翻译原文。授课时,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陈述翻译时 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提供参考译文,要求学生观察译文 的语言特点,同时将原文与参考译文和学生自己的译文进行 比较,找出原文与参考译文的差异,以及学生译文与参考译文之间的差距,再由小组讨论产生差异与差距的原因。只有 了解原文和译文(也就是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差异,才能真 正了解各自的语言特点,在语言转换即翻译过程中能准确把 握翻译原则,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找到自己译文与参考译 文的差距并弥补差距的过程,正是新翻译技巧的学习与翻译 能力自我提升过程。小组再将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学生在这种协作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对已有知识的 全面建构和新知识的初步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 的协商结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对学生所犯的错误 加以及时更正,对学生没能解决的问题给以帮助解决,对于 大部分同学都有疑问的共性问题做深入的剖析和解释说明。
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科技英 语的语言特点指出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和基本方法,使本次 课教学上升到翻译理论的高度,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 指导,使学生完成新知识从实践到理论的再次建构。课后, 学生可以继续讨论和完善译文,进行相关翻译练习,巩固和 拓展新知,从而形成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封闭式良 性循环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J].学科教育,1998(5):26.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2003.[3]王海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翻译课程的重要性 [J].山东外语教学,2006(5):92. [4]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景教学[J]. 外语教学,2003(2):56-58. [5]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