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传统的 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 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 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 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 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 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 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说,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 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一一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 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 式。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这一种 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 学的共同活动。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交流”和“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 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 定性影响,并且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 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 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也 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其 次,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 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
(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 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 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 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 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 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所以,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 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 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
(4)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 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 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 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 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 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第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 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 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 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 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 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精 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 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 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 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 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 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 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 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 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 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 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 因素。
第三,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 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刨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 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 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 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 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 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 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 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丽不是 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 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 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 的广泛引用等。
第五,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 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 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 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 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以上几点是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其他教师的讨论, 以及在学习相关理论中得到地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后产 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整或成熟。当然,一堂好课应有其重 要特征,是无可争辨的,只是上述几点不是必备条件,只要 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 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 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总之,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 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 影响。当然上面我所讲的一些,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 当把它们联系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 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上出更多的好课来,让学生满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