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预习是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实验课前学生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学生通 过预习熟悉实验目的、原理,了解实验内容、过程、具体操 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内容记录数据、绘制表 格,完成书面预习报告。预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验 效率。课前的认真预习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但笔者在教 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仅 仅为了应付教师课前检查,将实验教材中的内容依次照抄在 预习报告上,并没有达到预习目的。为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 度,切实达到预习要求,教师在实验之前除了检查书面预习 报告外,还应以提问的形式抽查预习效果,并给出相应的预习成绩。比如,在“光的等厚干涉研究与应用”实验中,教 师设置一些典型问题“什么是光的等厚干涉”“为了测得透 镜的曲率半径,实验的直接测量量是什么”“为什么不测量 牛顿环的半径,而测量直径”“怎么减小暗环线宽度带来的 误差”“在使用移测显微镜时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采用哪 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设置、 引申一些相关问题,通过问答既能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及意 义的掌握情况,又能在实验操作前引导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 内容的理解。另外,学生也可以提问或一起探讨实验中可能 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是课程考核的关 键内容 1.课堂实验的操作由于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其 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过 程中的表现,我们将每个实验的步骤细化,根据学生的具体 操作情况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比如,在“光的等厚干 涉研究与应用”实验中,首先观察学生如何调节光路,是否 将钠光灯光线调节进入显微镜光路中,物镜下方的反光镜角 度是否调节恰当;
其次,观察学生对显微镜的调节过程是否 正确,在视场中是否调出了清晰的牛顿环图样;
最后,了解 学生如何读数,显微镜鼓轮是否倒转,读数时是否注意显微 镜十字叉丝与牛顿环暗环的一侧相切,读数时有效数字是否 正确等。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比如有学生反复调节显微镜的物镜,但在 显微镜视场中怎么也找不到清晰的牛顿环,这时教师可以先 观察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继而可以提问学生要看到明显的干涉现象有什么 条件,光路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调节显微镜等。教师通过启 发式提问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加深对实验原 理的了解,进而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过程 的核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 的实验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可适时给出 合理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名单上做出记录。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在学生记录的原始数据上签字,并结合 学生操作情况对数据是否合理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让学 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取长补短,这样更有利于后 续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师签字的数据是本次实验的原始资料, 不得篡改、修订,课后学生应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最终和 实验报告一起交给教师。2.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分析 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掌握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有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完 成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总结和升华,并形成实验结果,实现从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作图法、 列表法、线性拟合法、逐差法等。学生在处理数据时,应选 择恰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在“光的等厚干涉研究与应用”实验中,考虑到凸透镜和平面玻璃的接触点受力会 引起玻璃的变形,有时还可能有灰尘存在,故接触点不可能 是理想的点,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数据分析时,不能直接利用 牛顿环的直径来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而是利用逐差法计算 透镜的曲率半径,以减少数据分析的误差。在数据分析部分, 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合理、正确,不 确定度分析是否全面,是否按照要求正确书写中间计算过程, 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位数是否合理,最终结果的 表示是否规范等。另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对以上问题的处 理方式,给出合理的评价。3.误差分析及实验总结一般情 况下,物理实验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采用一定的方法、在 人为控制环境下由实验者完成。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器、 方法、实验条件种种因素的限制,实验总会有误差存在,分 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尽可能减小或消除其影响,是科 学实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8]。比如,在“光的等厚干 涉研究与应用”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有:条纹的定位精 度偏差导致的随机误差;
显微镜物镜是否严格和水平面成4 5度夹角导致的系统误差;
显微镜十字叉丝和显微镜移动方 向不平行产生的系统误差;
牛顿环上的固定螺丝松紧程度不 同导致的随机或系统误差;
读数是否规范导致的随机误差等。
学生分析了解误差来源后,如何减小或消除此类误差是误差 分析的关键,比如为了减小条纹的定位精度偏差导致的随机 误差,根据牛顿环内疏外密的特点,实验中学生应该选取级次较高的环进行测量;
为了消除显微镜十字叉丝和显微镜移 动方向不平行产生的系统误差,应采用直径测量;
为了减小 牛顿环上的固定螺丝松紧程度不同导致的系统误差,在凸透 镜和平面玻璃间加很薄的环形垫片来固定凸透镜等。实验误 差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 重要手段 学生期末实验考试内容分为操作考试和理论笔试2个 部分。操作考试内容在原课堂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随机指定, 并于考前10分钟公布,单人单组限时进行;
理论笔试内容 是和抽中的实验项目相关的理论问题。比如,在“光的等厚 干涉研究与应用”实验操作考试中,可以让学生测量纯净水 的折射率,这和课堂实验中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方法类似;
理论笔试可以设置实验原理简述、实验可能的误差来源分析 及如何减少误差、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 的操作及理论应答情况给出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 生对实验仪器、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学生对实验原理 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课程成绩的计算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误差分析及最终实验考试情况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综 合、公正地给出学生实验总评成绩,见表1。另外,在平时实验考核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考核指标,比如学生在实验 中的协调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的仪器及桌面整 理、室内卫生打扫等情况,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责任心。
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效 果 通过农科专业学生4轮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 法试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 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平时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2个方 面。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从原来的不足80分增加到了 目前的83分;
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9.2%,体现了 新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 分调动,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课课堂上教师认真细致的引导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 敷衍实验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通过预习、思考和操作,发 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在实验教学过程 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新考核方法的有效性。总 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及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系统有效地开展实验技 能的训练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创新意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