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智慧哲思
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智慧哲思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积极 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师 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 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 入推进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 传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废弃,小组合作学习正作为一 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中
小学课堂上如火如荼地开展.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不如预期般 理想,多流于形式,停于表层. 因此,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 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并发挥其在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程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发现创造的互动、互助学 习中,积极主动地习得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智慧的成 长,已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阐释 现代教学论认为,合作是教和学的存在状态. 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中 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一定的合作性程序方法,相互协调活动,在互动、互 助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双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甚至与教师互动、 相互配合,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在相互合作、互助、交流、 讨论中最大限度地激励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认知、 情感、技能和行为的全方位参与,激发创造潜能的发挥,使 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 想和教学方式,渗透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渗透 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与学活动中的各 种动态因素作为互动合作的动力资源,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促进学生 的心理品质、合作意识、社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剖析 目前,多数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大都采用了小 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促进了师生、生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并不 能掩饰其所存在的认识和行为上的不足.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仅 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预设和把握, 而且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也不够,加之小组 分工不合理,致使组内成员各自为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缺乏深层的交流与碰撞.2. 合作的任务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
设计的合作任务不明确,甚至有的 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而丢弃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和内容,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和方向的迷失. 3.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内部成员缺乏积极 主动性,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的大都是小组长和一些学习成绩 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不参与合作,更多时候 成为听众,或成为陪衬,使得合作学习毫无生气. 4.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起到一个主导者与参与 者的作用,应走进学生合作小组去倾听和发现学生的探究情 况,而不是“旁观者”,只让学生在“合作”;
更不应是“引 导者”,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教师必须时 刻关注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必要时要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 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相互启迪,共同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从而将
个人的探究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 因此,在运 用时必须注重小组合作性目标、创设合作情景、利用合作时 机、注重合作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在数学中的 价值真正得以体现出来.1. 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目标 (1)
科学合理分组 数学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因 此必须根据初中生和数学的教学特点,合理构建适合初中生 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一般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力求小组之间能 力均衡,组内成员优势互补. (2)明确合作目标 目标是主体基于
活动结果的预测而提出的,既是一种导 向因素,也是一种激励因素. 教师要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 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详细而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与目标, 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让每个小组、每位成员都明确教学目标 和学习任务,并提出合作学习的倾听、思维、表达、互助等 要求.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向学 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 结构特点,会用几何拼图方式验证完全平方公式等,这样就 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使得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能够 有效地进行. 2. 创设情境,多层次实现既定目标 创设互助、协商的情境,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 的重要条件之一. 师生双方只有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 中,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走进对方的世界之中去相 互交换体验和感受,也才能真正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激发潜能,使合作富有成效. (1)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精心 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讨论问题,并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才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供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 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之初就引起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时,提出如下问题:① 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所画 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②若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 时,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问 题的创设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致,而且问题给学生的合 作探究指明了方向,指引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在合作讨论、 探索、归纳中发现和建构. (2)把握合作时机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学生有效合 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如 在学生探究遇到疑难或思维受阻时,在探索开放性问题时, 见解产生分歧时,都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 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并采纳对方的建议或
方案,从而 使合作学习形成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帮助他们走出思维困 境,提升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在思维碰撞中探究到知 识. 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有
学生提出:“边数少的多边形可以通过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来求和,如果边数 很多又怎么办?”这时笔者没有予以解答,而是巧妙地抓住 这一生成性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在多向交流 中达成共识,自主获得新知识,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教师适度参与 3. 评价激励,促进合作目标的达成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程度的大 小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密不可分,所以 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 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还 要关注小组目标实现的整体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 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水平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态度与情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 身到合作学习中,学生才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合作 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讨论学习,把教 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合作、交流 背景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群体学习,并从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自主获得扎实的数 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促进创新学习潜能的激发,促进数学学 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