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动合同 > 党风科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党风科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来源:劳动合同 时间:2020-01-18 07:56:57 点击: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党风建设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加强党风科学理论研究,无论从我党还是从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加强党风科学理论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党风科学理论也必将在新时期的党风建设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风科学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产生、发展及其建设规律的科学。它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及系统科学、教育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风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党党风的外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党风建设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党风科学是通过对客观的党风现象和实际的党风建设(包括党风实验)的研究去揭示党风规律的。)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应透过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党风现象并论证这一现象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及其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运用。就我们党来说,党风有两条基本的规律:一是党风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党风与社会的经济(包括生产力)、政治、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党风与党的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党风与基层的组织生活、党纪活动、党员的党性修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规律。它们是制定党风建设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一切党风活动必须遵循的。

  党风建设理论发轫于一百多年之前。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党风问题,并把党风研究作为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党风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研究这个世界观已经够忙了,单是这一点,我们党就不可能堕落到象流亡中的‘大人物’那样深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8页)恩格斯在这里最早提出了以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努力研究世界观这个党风的内在本质,是共产党人免于腐败堕落的根本措施和保证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也指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但是它们还在经常作怪,还在袭击我们,因此,有加以抵制之必要,有加以研究分析说明之必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页。)这就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进一步明确了把党风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必要性。随着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特别是目前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要解决的党风问题、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党风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党历来强调加强党风建设,并把党风问题视为“党的生命”。

  尤其在当前,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繁重的国际国内任务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党风科学研究的时代价值,努力探讨党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增强党风建设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时代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党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一把钥匙。

  在党风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党风建设工作是建立在对特定党风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研究不是一般的研究,更不是思辨色彩甚浓的随意性定量的研究,而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以求实和资料为依据的严密论证。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作为党风实施者的每个成员——各级组织和各个党员。

  (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有助于人类的文明的提高和发展。

  从党风科学学科性质来说,它的创立和发展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一门先进学科的研究和建立,都有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党风科学作为当代一门先进的学科,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人类文明学说的范畴。因此,我们评价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应仅仅限于党建理论这一方面,而应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文明史观来审视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从这个高度来评价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话,那就不难看出,党风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不仅在我国党的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而且在引导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人类文明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党风观,建设好的党风。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党风科学的理论基础,党风科学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获得总的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在分析和研究党风问题时,绝不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而是把党风看成具有专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事物。它也不是停滞不前、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党风建设的进程,优良党风的培植、继

承、发扬和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出于矛盾对立和统一的过程之中的,是多种因素(社会、单位、家庭、学校)合力作用,并最终通过党自身努力的结果。因此,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风科学,有助于形成马克思主义党风观,建设好的党风。

  (四)有助于遵循党风建设规律,提高党风建设水平。

  党风建设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要做好它,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党建党风工作者应该学好党风科学,按党风建设规律办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党风建设水平。

  (五)有助于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关于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从党建的整体意义上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阐明了整顿党风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建国以后,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常常把党风建设理解为是一项局部性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中指出,全党要“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这就说明了党风建设是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学习和研究党风科学,有助于科学分析和认识党风建设在党建体系中的整体性、全局性地位。党风科学认为,党的建设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分表里两个部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内在的各个方面,是党建本质的内容。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容的外在反映、综合体现,是执政党的形象建设工程。因此,在党风建设中也必然存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组织作风、理论作风建设的问题。党风就是党的整体性风貌,是党的组织及其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工作、生活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综合反映党的建设诸方面内容并贯穿于其中。只有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的高度,把党的内在的各项建设和党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从总体上、全局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综合治理党风的效果。这正是党风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

  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又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把党风建设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党风”这个词是对党的整体性风貌的形象化认识和比喻,它反映党建的诸方面内容并且贯穿于其中。因此,党风建设不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局部性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性的大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党风建设的实践迫切需要党风科学理论的指导,把党风建设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来研究,无论从我国的国情、党情还是从国际形势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党风科学理论研究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限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明确提出过“党风科学”的概念,更没有写过关于党风科学的专门著作,但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却是非常丰富的,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在革命导师的理论著作中,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史中。这为我们研究和创建党风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以及党建学说的发展和完善,党风科学理论才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无疑为党建学说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因而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目前,根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确定它的基本研究内容为:以党风实施者的党风体现即优良党风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及党风水平、党风质量不断提高为主线,考察党风与思想、政治、组织、制度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党风系统或党风领域的特殊矛盾中揭示党风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党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我们建议要通过关于党风的基础理论和党风建设理论两个方面,对党风科学基本原理(包括党风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党风科学的分支学科(与部门党风学、边缘党风学、历史党风学、比较党风学),党风科学的应用等科学研究,来构建和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党风科学理论体系。应该指出,党风领域中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作出新的概括,也有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待于深入探讨,这就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风科学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对我们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反腐斗争中的党风实践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党风科学基本原理,总结党风实践,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党制定有关党风建设的重要决策、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要依据我国有13亿多人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时期等基本国情,依据我们党有6600多万党员,既以先进的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又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又长期存在理论不足的弱点;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又存在党员队伍文化科学知识和业务素质不平衡的状况等主要党情以及党和国家处于资本主义攻势的包围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国际国内环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党风模式,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在两门学科之间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在新时期条件下,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新特征,决定了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方法必然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性质的。研究方法的创新是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内涵,只有在思维模式上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方法,才能取得创新的成功,将一些重大前沿理论问题,以跨学科的态度推向理论研究的新空间。由于党风科学是以党风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除了普遍联系的方法和科学抽象的方法外,还有其它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逻辑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典型实验法、统计方法、历史考察方法、总结式研究方法、专题式研究方法、归纳式研究方法、综合式研究方法、层次式研究方法、动态式研究方法,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软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打开党风科学之门的钥匙,是完善和发展党风科学的手段。只有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达到党风科学研究的目的,找到这门学科的真谛,使党风科学更好地为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服务。党风科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确定了它在科学群体中的应有的地位,党风建设是否可以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总结党风科学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使我们对党风问题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完善党风科学的理论体系,推动党风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人类的认识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分析与综合的运动。当人类认识脱离直观状态进入真正的科学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占有关于事物各个部分及其诸方面的详尽知识。然而,分析能够为科学大厦的建构提供材料,但还不是这个大厦本身。要对事物进行既全面又深刻的理解,就必须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6页),进入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这就是辩证的综合。科学的发展总是从分析到综合再到分析的反复无穷的过程。党风科学的发展也同样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如果党风科学不仅仅满足于对整体现象作出一般性的结论,那就需要对党风现象的整体进行分析,即对党风向题的各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加以详细的研究。在这方面,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要想使党风科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必须做综合工作,深入思考各个分支体系的内在联系,使其形成一个党风科学的总体系,这就必须下大功夫,组织全国力量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对党风向题的各个侧重面的研究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把党风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