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动合同 > 论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如何提升亲和力

论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如何提升亲和力

来源:劳动合同 时间:2019-11-22 07:56:53 点击:

论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论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2008年以来,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相继提出了新闻报道要更具有亲和力, 使之与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升到了同一高度,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 力是当下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笔者认为要提升新闻亲和力首先要知其概 念,其次提出了新闻报道具有亲和力要做到新闻采编要散文式、故事化,并针对 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在提升新闻亲和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提出:“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也指出:“要注重塑造 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 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 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 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 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2〕党的两代领导人在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中 都提到了“新闻亲和力”,而在这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对新闻报 道的要求,讲得较多的是“新闻的吸引力”和“新闻的感染力”。

一、新闻亲和力的概念 “亲和力”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两种 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 的关联特性。而新闻亲和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早期虽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论文 中讨论过新闻的亲和力或传播的亲和力,但却没有人对“亲和力”或“新闻亲和力” 本身作过界定或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新闻传播学领域 “亲和力”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亲和力”这一 新概念是一种创新的说法和创新的提法,是一个内容丰富、涵盖面十分广泛的概 念。“新闻亲和力”包括新闻的选材和新闻的业务两个层面。其中,新闻的选材指 的是新闻报道本身,侧重于新闻内容的筛选,即从内容选择上首先使得报道的东 西对受众有亲和力,新闻的业务指的是新闻写作、新闻语言和新闻编排,侧重于 新闻报道的手法和版面的编排设计,即通过这些有助于表现亲和力的方式方法来 使得新闻为受众所接受。

二、如何提升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亲和力新闻报道亲和力的理论研究要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持续发展的 不竭动力。当前,新闻报道正力求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的限制,逐渐走向亲和。“新 闻报道的亲和力”是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一种内在元素,是新闻报道本身所呈现 出来的吸引受众,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的能力。“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具有内生 性,它与报道本身不可分。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散文式 20世纪60年代,当代著名记者穆青就提出了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

“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 种好的传统,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 法。”1982年1月17日,穆青在与新华社四川分社负责人的谈话中再次指出:“我 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 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穆青提出的“新闻散文式”观点,对我国 新闻文体的改革有着深远影响。这是新闻业界对于传统报道语言模式的深刻反思, 形象生动的报道语言、散文式笔法的运用能够让新闻变得亲切可感,平易近人, 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穆青自身便是散文式新闻的践行者。他写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名篇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就是通过散文式的语言和文笔,营造散文般 的意境,将焦裕禄忠于职守、为民服务的精神和品质生动地呈现出来。文章注重 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刻画——“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 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 钢笔硬顶着肝部。”风雪中疾行的焦裕禄不顾自身病痛,心忧百姓安危,带领干 部群众日夜奋战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最前线,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与质朴动人的情 感表达相融合,引起受众强烈的心理共鸣。全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焦裕禄任职兰 考县委书记期间心系民众、克己奉公、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为受众留下了珍贵 的历史记忆,也成就了新闻业界永久流传的佳作。

梁衡在其《新闻原理的思考》一书中写到,“新闻向文学借鉴的一个 总原则是借艺术性,借形式美。因为内容的真实、实用,新闻并不亚于文学,倒 是形式的枯燥、单调是它天生的弱点。新闻的‘闻’者,所见所闻也, 是质朴的 信息;文学的‘文’者,纹也,花纹、纹彩。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的借鉴就是要 让新闻穿上文学的衣裳,要喜闻乐见,为读者所接受,有文而远传。”借鉴文学 的表达艺术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散文式笔法激起受 众的阅读兴味,使新闻报道由“可读”真正走向“悦读”。新闻散文式突破了以往新闻媒体报道模式的限制,立足于受众的信息需求,将刻板陈旧的报道语言转换为 清新明快的散文风格,生活气息日渐浓厚,使报道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 感”,“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形象地看到你们 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新闻散文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拉近报道与受众 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新闻散文式如若把握不当,则可能造成新闻内容失真,合 理想象、面壁虚构、主观感情过分介入等弊病,这无疑损害了新闻报道本身的真 实性。新闻散文式是建立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的报道理念,真实是新闻的 生命,没有事实的真实作根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就无从谈起。

2.新闻故事化 “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的根基和 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故事化的报道方法是提升新闻报道亲和力的 重要途径之一。它突破了传统报道模式的限制,诉诸于受众的心理情感需求,通 过讲述生动形象、真切可感的个性化故事,于故事中见人、见思想,以引人入胜 的故事情节紧扣受众的心弦。

新时代下,新闻业界开始不断尝试故事化手法的运用,将目光聚焦于 市井百姓的普通生活故事,通过平凡生活中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呈现个体命运 的变迁,把握时代脉搏的律动。以个人化的故事、生活体验作为报道的切入点来 反映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小见大,从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真实呈现出公民 个体的生命状态,这是面向受众心理情感的贴近,增进了报道的人情味和亲近感, 让新闻报道逐渐走向亲和。

3.社会新闻品质化 社会新闻题材广泛,既包括百姓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 等民生话题,也离不开家长里短的市井新闻,与受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较之 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而言,社会新闻的亲和力最强。但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 社会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常因报道者哄骗受众的报道态度而逐渐弱化,诚信缺失的 “伪装话”和低俗猎奇的“八卦话”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社会新闻的品质化 是提升报道亲和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雅俗共赏的报道内容,提供丰富实用的信息 服务是社会新闻品质化的题中之义。对社会新闻进行过度娱乐化的主观诠释是新 闻业界弱化报道亲和力的一种方式。社会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即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报道者片面追求新闻价值的趣味性,极力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娱乐性成分,借 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社会新闻的品质化要求新闻工作者从挖掘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内涵 出发,适度把握社会新闻的趣味性、人情味,不刻意制造“噱头”哗众取宠,也不 对之进行过分娱乐化的解读或人为炒作,而是通过提供雅俗共赏、丰富实用的新 闻信息赢得受众青睐。“读报不光是为了获得信息,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而且 还要用报,从报纸上获得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近年来,《鹤 城晚报》始终践行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将自身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以“全 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报道宗旨,注重社会新闻报道的实用性,既集纳社会生活 的广阔图景,又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报道语言通俗而不媚俗,不因盲目迎 合受众而降低自身的报道品质。

4.经济新闻生活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新旧体制的思想碰撞与 矛盾冲突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亟待深化,经济领域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 不断交锋。在80年代中后期,以《经济日报》为代表的经济新闻报道也随之掀起 了一场改革浪潮。对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承 担为经济体制改革鼓与呼的重责,经济新闻开始致力于“硬新闻”的软化,将思想 内容的“硬”与表达形式的“软”相结合,在注重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兼顾报道 的趣味性、人情味。经济新闻日渐与消费者的现实生活相贴近,增进新闻报道面 向受众的亲和,让人觉得亲近、贴心,并最终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软着陆”。

经济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与新闻报道的贴近度密不可分。受众大多对于 事关社会生活环境发展与变迁的新闻资讯拥有一种近乎天生的敏感度。一般而言, 经济新闻报道大多庄重有余而亲和不足,这组报道变抽象的经济发展数据为受众 真切可感的现实生活体验,让他们从微观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以小见大地反映经 济领域的宏观态势,生活化的报道视角为之增添了几分亲和的色彩。

5.时政新闻平民化 时政新闻往往聚焦于国内外重大的时事政治、局势动态等,党和政府 的方针政策、事关社会发展问题的重大决策等均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内容。尽管时 政新闻本身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但当前新闻实践领域仍旧存在部分弱化时政新 闻报道亲和力的因素——这也是目前时政新闻报道难以彻底摆脱的弊病,不擅长用轻快活泼的语言形式表达严肃的新闻内容,报道语言陈旧、乏味,千篇一律的 新闻八股从未曾绝迹,宣传说教意味较浓、报道日渐程式化等,“文山会海”的局 面一时难以彻底改变。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离不开平民化的报道视角。时政新闻需坚持“贴近 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报道原则,改变传者本位的传播姿态,将时政新 闻从“文山会海”里解放出来,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生活,聚焦于新闻中颇具 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增进时政新闻报道在受众心理上的接近性,通过为人所喜闻 乐见的报道内容赢得其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共鸣。

三、结语 由此看来,保障和强化新闻的亲和力,不是简单的业务改进,也不是 字法、句法、章法改进的问题,而是根本的新闻传播宗旨、方针与指导思想调整 的问题,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能否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否推行以人为本宗旨的根本 化问题。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新闻的亲和力,就凸显了当前研究新闻亲和力问题的 重要性与必要性,就会增强我们强化新闻报道亲和力的自觉性。

作者:马静 来源: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