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动合同 > [从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审视师生关系的矛盾] 师生关系是

[从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审视师生关系的矛盾] 师生关系是

来源:劳动合同 时间:2019-11-19 10:07:24 点击:

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审视师生关系的矛盾

从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审视师生关系的矛盾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师生关系存在着矛 盾,这些矛盾给教学活动带来不良的影响。笔者试图从教育伦理学的视野分析师 生矛盾,探析产生的原因,即师生地位不平等、主体认知不足、主体自控不强、 外在约束力不够,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加深师生双方的伦 理认知、提高师生的行为自控、加强伦理的外在约束力。

关键词:教育伦理;
师生关系;
矛盾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 重要的一对关系。这对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 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不良的师生关系影响甚至阻碍教学活动。

伦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各种道德准则。

师生关系是师生以人际关系出现的道德伦理关系。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历史,长 期的尊师重道的思想影响下,师生关系更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育不仅强调 学生要尊重教师,更强调教师必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现代教育对师生关 系的应然要求。

一、师生关系的伦理矛盾 由于教育的特性,教育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现实的 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呈现出来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多 数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多数教师能遵守职业道德,但是,师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可 忽视的矛盾。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存在着师生矛盾,如:感情的冷漠、言语的不 当、行为的冲突等。这些矛盾出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矛盾程度不同,有些矛盾 师生能够自行调解、减弱并消失,而有些矛盾越积越深、最后爆发造成不堪后果。

近年来,这些矛盾越来越突出,有些甚至超越了伦理的界限,触犯了法律,如学 生弑杀教师、教师性侵学生、教师虐待学生等事件。

二、师生伦理矛盾的原因 (一)师生地位的不平等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形成了教师权威的观念。教师 不但在传授知识时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且在师生人际关系方面也处于领导地位。师道尊严的观念维系着师生地位不平等的状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之间这种关系受到巨大挑战。随着社会 的开放,社会民主、平等的氛围更加强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都要求师生的地 位的平等。但是,教师长期的权威意识根深蒂固,有些教师没能改变这种观念, 而学生要求平等,二者不平等的地位引起了师生关系的矛盾。

(二)主体认知的不足 认知是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师生各自的认知不足是产生师生矛盾的内 在原因。认知的缺陷会引起错误的行为。由于教育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服务对 象是身心都较弱的学生,教师有义务教学生有关安全的知识,也有义务保护学生。

保护学生应该是教育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发展的阶段, 一些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一些学生无法正确地认知师生的矛盾,仇恨教师,这 一认知驱动他们伤害教师。

(三)主体行为自控的不强 道德伦理是内心的规范,是约束行为的内在力量。有些师生缺乏或放 松了自我约束,从而引起了师生的矛盾。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的经验、工作 压力、职业倦怠、自身修养等因素,教师的自我约束面临挑战。一些教师知道应 该尊重学生,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有些教师还是控制不了自己,以较粗暴 的方式批评学生,批评过后,内心又愧疚不已。师生放松了对自身的约束,不注 意批评的方式,批评学生时放纵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导致 师生关系产生矛盾。

(四)外在约束力不够 任何的道德行为除了内在的约束,还需要外在的约束,主要是公众的 舆论评价。在越发达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越谨慎。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地方 的舆论作用比较明显。此外,笔者认为行政的规范管理、法律形式的保障是对道 德的必要补充。人人都可以随意地评价教育,指责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实际上, 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可行性较强的管理条文,没有明 确的教育法律规定。

三、解决师生伦理矛盾的建议(一)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 解决师生的伦理矛盾,必须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教师应该放下 高高在上的教师威严。教师尊严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建立在学生的心 中,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方式隔绝学生。教师需要打破过去的教师威严的观念, 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确立正确的师生观,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深 化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教学的平等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从 根本上确保师生地位的平等。

(二)加深师生双方的伦理认知 道德伦理自身具有调节作用,其形式主要诉诸于舆论、感化、疏导, 因此,道德的作用主要依靠个人的良心、内在的道德判断。师生应该加强学习的 道德伦理知识,确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教师对伦理的学习应该贯穿整个教师生涯, 尤其是准教师阶段,即师范生时期。准教师阶段,师范生通过专业的学习,了解 了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心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入职后也应该坚持职 业道德的学习,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职业道德知识,从而更好地内化道德 知识,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

(三)提高师生的行为自控 首先,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通过反思,反省日常的教 学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经常以职业的道德要求提醒、约束自己,及时发 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及时修复师生关系,避免矛盾的激化。其次,专业 的教育知识和道德知识的深化,有助于加强道德认知对教师自身的内在约束力。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年幼的学生,有些学生可能违反纪律、不尊敬教师,这要求教 师具备关爱学生、耐心、包容等专业品质。教师批评学生时,需要采用专业的教 育意识与技巧。最后,师生双方都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作出努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双方之间能够换位思考、加强自 我的约束,因此师生冲突少。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与学 生相处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公平、和蔼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通过真诚地和 学生相处,为学生树立示范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建立良 好的师生关系。

(四)加强伦理的外在约束力道德伦理是无形的准则,需要外在的约束才能更好地保障它的存在。

如果有人违背了道德伦理,没有受到相应的约束,这种准则就会失去公信力,道 德伦理就会丧失存在的价值。首先,伦理道德是社会成员公认的一种准则,舆论 是监督的重要方法。当今社会,信息的散播越快、透明度更大,应当充分发挥公 众的舆论作用,加强舆论对教育的监督。在强大的监督下,教师会更加严格地要 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需要注意的是,舆论需要公正的引导。其次,应该加强行 政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规范的师德管理条例,让条例成为教师职业道德 的指向,让教师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师德的常规考核,以此 强化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最后,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条文,这是最强的外 在约束力。如果有人不仅严重违背了伦理道德,而且构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法律将是维护道德伦理的最后保证。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