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校本教研与网络研修虽然都 是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宏观上来讲,校本教研应该是学校 教学研究工作的主体,而网络研修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条件, 可以选择性作为主导。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学校 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比城镇学校落后 很多,因而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 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水平和教学工作特色进 行,不必一定以网络研修为主导。
从组织形式来区分,校本教研正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 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 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既不是主 观性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 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 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 展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 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发展。它必须把学 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 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教学工 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 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 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 他方面的发展。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 是课题的主持人,而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 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 校还必须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 研员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 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 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网络研修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不 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 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其组织形式必 须借助网络,对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网络的村级学校和教 师,网络研修只能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因此,在学校教学研 究中,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下载资源包、线下观摩等方式,在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时发挥指导作用,应该突出其主 导地位。
二、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美国普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詹森认为,教师与其他 职业一样,必须学会应用新技术,并顺应新技术变革教学方 法。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前,“互联网+”的理念使教育 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慕课、在线教学、云班、平板教学等新 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和 适应。网络研修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变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新技术而创设的信息平台、资源平 台和交流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新的教育教 学观念,还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学习技术、下载资源、 在线交流、人机对话,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从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来看,教 师通过网络研修,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获得的更多是理性认 识,对课堂教学实践侧重的是理论上的指导。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校本教研不 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 研究。研究对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具体 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 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理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 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还有权利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 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 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 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 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 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 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 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在教学“行 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 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 己的研究课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 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 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 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到学校参与研 究,或者借助网络研修对校本教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就是理 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 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虽然研究探讨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 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但这种问题研究 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在学校教研计划指导下和组织 的学习交流活动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学校重视校本教研的整 体规划,分层分类制定全员研究、骨干教师研究、名师培养 的课程体系,力求教研活动方案全面科学,切实可行,能够 满足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参与问题研究和课题实验的需要,并 能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在研究活动中发展专业,体验成功。比如,学校可结合全员 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突出“目标导向” 和“评价激励”,促进教师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 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课题研究,优化和提升“创课” 水平,创建和推送更多优课资源,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教师 的被动问题。
而网络研修以其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独特优势,教师 在网络研修的活动中,虽然受网络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影响, 但是相对于校本教研活动,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显得更加主动灵活。在具备基本的网络和课程资源条件下, 网络研修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 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 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教师在网络研修中除完成“必修课”包括国家级、省级“优课”推送课例、观评课 技术和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外,还可以自主选择研修课 程课时,“选修课”包括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 师艺术修养等专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校本教研 活动,开展“创课”即自主创建课例活动。“创课”生成的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观评课工具、数据分析、评价 结果与反思等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参与“晒课”活动, 成为教学研究的真正主人。
因此,从教师参与角度来看,全面发挥教师网络研修的 主动优势,有机结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校本研究中变被 动为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