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散文:秦皇河咏怀,那一年的美食 那一年女孩大概有七八岁的子,白净的皮肤、瘦瘦的、眼睛大大的、 头发短短的、黄黄的,大概是太瘦弱了吧,走起路来轻飘飘的,有点晃。
晚饭后,女孩照例和小哥哥一块写作业。快写完了,女孩抬起头盯着 房门外的爸爸看了又看,只见爸爸手里拿着一个圆鼓鼓的、闻起来香香的,表面 像烙饼一样的东西走了进来。
“爸爸,快点,我饿了。”女孩娇声嚷着。
“呵,又要抢啊,叫你不好好吃饭,这才几点就饿了”小哥哥说着也放 下铅笔,看着爸爸。
爸爸把手里的东西掰成两半。女孩抢先拿起稍大的一块往嘴里放,小 哥哥笑着说道:“我啥时候能抢过你啊”女孩得意的咯咯笑着,心里明白,小哥哥 从来就抢不过妹妹,因为小哥哥从来就没抢过,小哥哥总是把最大、最好的东西 让给妹妹。
“爸爸,我还没吃够,你明天做个大的吧。”女孩右手比划着“要不你 做两个,我和小哥哥一人一个。” 小哥哥懂事的把手里仅剩的一点塞到妹妹手里说:“喏,馋猫,你吃 吧。”爸爸笑了:“好吧,明天就做个大的,但只能做一个,面粉太少了,你们妈 妈有病,不能光吃粗粮的,你们要懂事啊”。女孩和小哥哥应着点了点头。
时隔多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细粮不再是人们的 渴求,人们的餐桌上花样繁多,人们崇尚天然健康的绿色食品。这时候,年迈的 父母早已过世,女孩也成为人母。
闲暇时,兄妹们聚在一起品茶聊天,每每谈及父母,谈及童年,女孩总是噙着热泪说:“再也吃不到与 小哥哥分食的东西了,那香香味道只能藏在心里,留在记忆里了”。
在那个年月,那是几个大哥哥,为生活常年漂泊在外,父亲在家勤俭度日舍不得, 母亲拖着病躯一点一点的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面粉做的。那白白的面粉和成面团, 搓成柔柔的条,绕着细细的秫秸一圈圈的绕着,然后放进农村烧草做饭的锅灶中, 用热的没了火苗的草木灰 焙着,焙熟“鼓坠”。【这种食物的名字,只是当时农村非常俗的一种 叫法,那个年月,大概只有农村的孩子吃过这样东西,面粉太少了,大人们都舍 不得,偶尔给孩子们这样做点改善一下,现在的孩子不会理解,有那么俗气名字 的食物了,一点面团有啥好吃的了。】 弹去灰尘,那热乎乎的,香喷喷的“鼓坠”,外脆内软,大概是女孩那 一年最好的美食了。
关于美食散文:庆阳美食 今天,大家来到了庆阳,不能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庆阳的美食。庆 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环县羊羔肉、镇原糖油饼、合水糖圈圈、正宁豆腐,还 有荞剁面、炒豆豉、猪血灌肠、冉面、洋芋布拉、麻仁包、搅团、高粱卷、凉粉、 燕麦柔柔、土暖锅等等。而且庆阳风味小吃在中国甘肃首届美食节上以独特的地 方风味获得“甘肃名宴”称号。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工臊子面了,它以精致的做工配料和地道的 农家口味,让很多人情有独钟,流连忘返。手工面和面、揉面、擀面和切面都很 有讲究,有句俗言是这样讲的“擀成纸,切成线,煮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打 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那么吃面也是很有讲究的,手工面一般是汤和面分碗 而盛的,吃面的时候,是用筷子把面夹到汤碗里再吃的,这种面吃到嘴里,细而 长、柔而韧、清而辣,辣中含清香。正如有人曾经评价:“一碗庆阳臊子面,吃 到嘴里,赛过活神仙”。如今庆阳臊子面,已成为了城乡饭馆早餐的时尚面食, 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关于庆阳臊子面,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相传,在很久以前, 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 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 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也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 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此后,为了显示妇女的贤惠,将这种新媳 妇过门第二天,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高低的习俗传承了下来。
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 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与肯定。
正如一首民歌唱道:“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 面”。庆阳臊子面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味。传统 的膳食臊子面,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又被称为“哨子面”。庆 阳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独特,吃法有趣,堪称一绝。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美食散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