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励志故事1:微博卖菜 008年,李学友才刚刚学会用电脑玩“斗地主”,在他看来,“电脑很好 耍”,仅此而已。2009年,李学友学会了在网上看新闻、上“农民论坛”,他通过“看 不见摸不着的网络”认识了做环保农耕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得到了学习种 植生态蔬菜的机会。
种了很多年地的李学友,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不用化肥和农药的蔬菜 可以更值钱儿”,也第一次见到了神奇的“太阳能捕虫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 2010年,李学友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他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却不知 道该说些什么,一年下来,自己的微博只有1名粉丝。
2011年的春天,李学友决定在微博上“说说自己种菜的事”。他开始写 下——“油菜长得好肥。”“我的青笋冒薹了。”“萝卜缨子好若人喜欢。”…… 让李学友始料未及的是,这些看似粗糙的只言片语竟引来了无数粉丝 的围观,很多粉丝要求,“拍个照片看看”“菜卖不卖啊能不能送到家里来尝尝”“能 微博订菜不”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李学友异常兴奋,他学会了用手机拍照,并发 到微博上。他决定用微博打广告,把他所在的环保农耕小组的菜通过微博卖出去。
但是,怎么卖呢李学友发了一张表格到微博上,将蔬菜图片、价格、派送范围明 确出来,“求购!” 但是,围观的多,询问的多,看热闹的多,就是掏钱买的没有。直到 2011年7月,一位粉丝成为了李学友的首位客户。粉丝通过微博“订菜”:“油菜安 逸哦,来个三斤。韭菜嫩不嫩啊先尝个两斤。” 从此,李学友的粉丝越来越多,直至今日,已经有4000人,更为难得 的是,居然有30多位粉丝发展成为了他的顾客,其余的都是潜在客服。
李学友决定,从此每天都发三五条微博,讲述自己的种菜故事,发送最新鲜的蔬菜照片,吸引粉丝们的关注。并且,李学友给自己加了“V”,将每周 一和每周四定为“送菜日”,在微博上接受“订单”,亲自为成都市区和郫县的30多 家客户“送菜到家”。
虽然生意有所转好,但李学友坦言,“微博只是一种销售办法,很新 鲜,很好耍,”并没有给他带来理想丰厚的收益。“现在有固定顾客30多人,一大 半是微博来的,虽然不像头两年在亏损,但除去成本只能是略有盈余。”再加上 种子、人工、管理等成本,李学友的收入仍然微薄。“我希望微博能成为一个桥 梁,让客户信任我们,然后,通过季度订菜、年度订菜的方式预付菜款,让收入 更稳定,风险更小些。” 李学友算了一笔账,他平均每个月往成都城区送8次菜,30位顾客不 是每人每次都要,“平均一次算20个顾客,每个人5斤菜,一共100斤,其中还有 近一半是我们组其他农民的,也就剩下60斤是我自己的,按照5元一斤的价钱, 我的纯收入有300元,减去运费还剩200元,每个月就是1600元。” 虽然,李学友经常因为接受媒体采访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仍乐 此不疲,他也在打着小算盘。“你们也给我做广告了嘛,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买 我们的菜。”他更希望,“能吸引大客户多买点,小散户还是不行,买的少,送起 来麻烦,还不够跑路的成本。” 草根励志故事2:大学生种菜10年赚取百万家产 2008年花费48万元建造了一栋米黄色的崭新3层小洋楼,楼上“春暖日 丽花果飘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春联特别能代表吉家体今年春节的心境和感 受。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和村里其他的瓜菜种植户一样,是以露天种植为 主,收益低。后来他就开始逐步过渡到简易大棚种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 于大棚每年都要更换,十分麻烦,而且最终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经过慎重考虑, 从去年开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对这片瓜菜基地进行了钢架大棚改造。
他的一整片地,有114亩,全部为钢筋大棚,主要用来种植哈密瓜。
今年是建成后第一年投产,目前第一造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净收益达到了100多 万元,差不多已经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预计随着目前这一造的 投产,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润和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说,钢架大棚虽然相对投资较 大,但收益高且稳定,大棚的使用寿命可达6—10年,一般情况下,1—2年就可 以收回成本,后面就是净收益了。
我国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但受“跳出农门”的思想认 识,以及城市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广阔天地,被不少有知识、 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视。当前,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给 大学生们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出现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职难求的情况。
这一现实客观要求知识青年去开辟新的就业天地。而广大的农村,不 失为他们一展才华的好地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号召 和鼓励广大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 现代化的管理,而这些都依赖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体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识,懂科学,掌握技术, 对推动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的新思想、新观点,都 对激发农村地区的活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体 一样在农村开创一片新天地。
草根励志故事3:特级厨师回乡当“鸡倌” 张必伟,珙县洪家村的村民。十多岁就外出打工,在做了不少的零工 之后,选择了餐饮业,最终他成为了西餐特级厨师。学成归来后,在宜宾两家较 大的西餐厅任厨师长、行政总厨,年薪十余万,此时的他,还未到而立之年,在 很多人眼里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2011年,他放弃了城里的优厚待遇,回到农村创业,从事起了良种鸡 和土鸡的养殖,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的年收入和当年厨师长的时候差不多, 但是比以前辛苦了不少,然而,他想扎根农村,希望将土鸡事业发展壮大,带动 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特级厨师回乡 今年33岁的张必伟,在珙县仁义乡洪家村成立了鼎泰土鸡养殖专业合 作社。每年土鸡的出栏量是5000只,年销售额在70万元左右。他的合作社带动了 100多户村民一起参与土鸡养殖。不熟悉张必伟的人,并不知道他之前的职业是 厨师,就职业等级而言,是特三级。由于各种原因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1997年至2011年期间,张必伟 随着南下打工的热潮先后辗转各地打工,期间做过五金、电子、建筑、塑胶、模 具制造、西餐等行业。学习西餐不到十年的时间,他便拿到了特级厨师的资格证。
那个时候,他还没到30岁,没到多长的时间,又做到了厨师长、行政总厨的位置。
用他朋友的话说,正是意气风发、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张必伟说,在城里任职的时候,他的工作比较清闲,基本不用自己动手制作西餐, 只需要对厨师进行指点,对菜品进行创新。以前每天在办公室吹空调,现在每天 在烈日下暴晒,两种鲜明的对比,来源于他对农村和农业的认识。
在张必伟看来,十几年前掀起的是农村人涌向城市的大浪潮,也有不 少人创业成功。但近两年,他看到很多的城里人,都把资金投向农村,一直想自 主创业的他,内心开始萌发了回农村整出点“动静”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张必伟发现养鸡的附加值比较高,最终他选择 了回乡进行土鸡养殖。
经验不足亏损 2011年,张必伟回到仁义乡,购买了一批鸡苗。扛鸡饲料、饲养、打 扫鸡舍等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而等这些鸡出栏的时候,满以为可以在农村捞 到第一桶金的张继伟却亏损了好几万元。
“市场不接受,卖不出去。”现在想来,张必伟对当初在鸡苗的选择上 准备不足表示遗憾。他说,当时没有经过较好的市场调研,不知道如何选择鸡苗, 导致在出栏的时候,市场上的接受度不高,以至于大量的鸡卖不出去。
汲取经验的张必伟开始向农村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们虚心请教,慢 慢地他开始懂得了鸡苗的选择要符合市场行情,也懂得了如何辨别鸡苗的优劣。
但这次,他还是没有能够成功。
养殖有风险,张必伟再一次养殖的良种鸡从孵化出来后,由于对鸡仔 的冷热掌握不够,没几天就死了1000只鸡仔。张继伟再一次遭受到了打击,但他 并没有气馁。他再次向养殖大户们请教,从如何育苗、孵化、防病等问题一一进 行了学习,并经过自己多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成为一名养殖好手。现在,他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十来万,并且铺下了一些销售渠道。目 前,已有好几户养殖大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在他的带 动下,开始从事良种鸡和土鸡的养殖。
“人不怕失败,贵在坚持。”张必伟说,搞养殖的风险其实很大,一旦 遇到禽流感等病毒,基本上所有投资都会打水漂,有去无回。在经历过不少失败 后,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所以现在他的养殖事业开始慢慢走上坡路了。
厨师欲做“鸡王” “今后的方向还是养殖土鸡,这个附加值比较高。”张必伟说,良种鸡 的出栏时间快,但是附加值较低,而土鸡出栏时间慢,但营养价值和附加值同样 较高。但相比之下,后者是一个趋势,更容易带动村民致富。
张必伟算了一笔账:一只良种鸡按照最多七斤计算,可以卖到80多元, 利润则在30元左右;一只土鸡一般可以长到五斤左右,单价20-30元/斤,利润一般 在10元/斤。若以25元/斤销售,一只土鸡可售125元,利润则是50元左右。相比之 下,土鸡的利润高于良种鸡。
目前,张必伟合作社养殖的良种鸡多于土鸡,主要是销售渠道因素。
张必伟说,前者的销售范围主要以川内城市为主,销售面广;而后者只有在川南 城市的区县销售,就渠道而言还比较窄。
“可能是大家认识的程度还不够吧。”张必伟分析,有不少人对土鸡不 是太分得清,所以导致土鸡销量没良种鸡好。关于这一点,他以后将注册商标来 解决土鸡识别的问题。
现在,对于加入鼎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而言,张必伟说,可 以保证他们每养100只土鸡,可以降低2000元的成本。珙县孝儿镇的罗云贵在当 地是养殖大户,和张必伟合作后,在购买鸡苗和饲料方面都有优惠,他所饲养的 500多只土鸡在成本上就降低了一万元左右。
五年内,张必伟不仅想把珙县的土鸡销售到川南城更多的城市和区县, 还将种植多种水果,发展生态家庭农场,不仅有土鸡和土鸡蛋可以销售,还让更 多游客到仁义乡吃土鸡,品水果,游山玩水等。他说,他希望更多的乡亲和他一 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