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知识;
实践;
审美 1前言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 重大举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时代的潮流[1]。与 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在社会中掀起了哲学之思。社会各 界观点齐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 当代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大学突破传 统知识教育模式走向卓越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 仍处在探索期,甚至是迷茫期。而这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 目的连同高校教育的目的再次引发社会的反思。
2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其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以及具 体的生产实践活动,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导致创新创业教 育的失败,而知识类型与社会实践经验又是相互对应的(具 体参见图1)。因此,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更不可褒此否彼。通常而言,若按学习对象进行划分,知识 类型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
若按学习方式进行划分,则可分为动手操作型知识、符号运演型知识以及精神修炼型知识。而社会实践经验通常包括物 质世界的实践、人的实践以及社会组织的实践三大类。物质 世界的实践一般是通过科学实验或者技术发明予以实现,人 的实践则多经由道德生活的实践予以体现,社会组织的实践 则依托社会组织的机理型知识将社会组织不断改造和优化 [2]。因此,狭隘地将实践理解为纯粹的肢体操作,无视人 的心理和伦理道德因素,忽视社会组织的实践,无疑增加了 实践的壁垒,束缚了思维。学校教授知识,倡导理论联系实 际,必然注重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则为实践教 学改革的一个尝试,具有历史必然性。
3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概述 尼采穷其一生,一直在探索教育哲学问题,他认为教育 的目标就是造就真正的文化和更高的品位,倡导自由精神, 最终创造出“超人”;
而一切以职业养成为目的的教育都不 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无论哪种学校教育,只要其在历程的 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作为前景,那就绝不是真正 的教育,而只是一种说明书;
当然,拥有这种教育理念的学 校也不是真正的学校。理想的大学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一个 有文化素养的人,而非只会某一技能的机器或工具。因此, 高校教育通常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近年来,在社会大 环境的影响下,迫于就业的压力,显现了职业教育。提倡职 业教育固然不错,然而要明白职业教育不单是教学生一种比 别人好的职业以使其容易赚钱,况且赚了钱也不一定快乐,同时还需要教学生知道这种职业本身的好处,使得他对于这 种职业有着精神上的寄托和享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 学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旨在“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更要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之间的 关系,不要沦为物质功利主义的奴隶。大学创新创业要秉持 人文精神,携手专业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在实践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4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融入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中[3], 不仅要立足本专业,而且要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 作为施教者,更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知识”、“实 践”、“审美”三个维度上都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为达到该 目的,兰州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 尝试。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选择,针对某一专业方向展 开探索,目前探索的方向主要包括:城市燃气管网设计优化 及完整性管理、多相流动及多相分离技术研究、油气管道流 体输送研究、多相流动理论及应用研究、天然气液化工艺研 究以及油气储运系统安全及腐蚀与防护等。为确保创新创业 教育的质量,兰州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师共同拟定 了科研训练的工作指导计划,具体如表1所示。此外,为鼓 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兰州理工大学还设有专门的学生科 技创新基金,需要学生从项目简介、项目的科学依据和意义、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预期学术价值或经济和社会效益、拟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计划安排等多个角度论证项目 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基金项目的申请, 既锻炼了学生构思表达的能力,又锻炼了其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尽管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兰州理工大 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 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 设置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
(2)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 欠缺,实践教学基地有待进一步构建;
(3)创新创业软文化 欠缺,文化氛围不浓。
5结语 兰州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道 路上,立足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秉持“以美启真”、“以美 储善”的教育理念,力图把学生培养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 人才。前路虽长,尤可期许;
兰州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 业将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奋然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1):
58-61. [2]黄英杰.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之思[J].高 校教育管理,2016,10(1):74-79.[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 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