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故事1: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 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 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 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 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 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 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古代文学故事2: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的故事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荷 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 抢掠、残害乡亲。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后来,郑成功成为统 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 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几百艘战船,浩 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 下,站在指挥舰(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 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他们把军队集结在 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郑成功利用 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荷兰 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 反扑。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英勇的我军将士冒 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 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 高的巨浪。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 手投降。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 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 举。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城里敌军负隅(yú)顽抗,垂 死挣扎。有一台湾同胞向郑成功献计道:“赤嵌城饮用之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 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会不战自乱。”郑成功依计照办,果然不出三日, 赤嵌城的敌军便乖乖投降了。
盘踞(jù)在台湾城的敌军妄图长期顽抗,等待救援。郑成功决定采取 长期围困的办法逼敌军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荷兰侵略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只好举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敌军头目被迫 来到我军大营,签字投降。在我军将士潮水般的欢呼声中,荷兰侵略者垂头丧气 地离开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
台湾宝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他们 成群结队,箪(dān)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台湾各地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于 耳,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倡导教育,兴办学校,帮助台湾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虽中年英逝,但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 永远铭(mínɡ)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着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写一 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jīnɡ)榛(zhēn)千秋功业,驱除荷虏(lǔ) 一代英雄。” 古代文学故事3:桑弘羊舌战群儒的故事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 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 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 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 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 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其实,早在289年前的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就上演过一 次十分精彩的舌战群儒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弘羊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挫群儒, 成为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牛人。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 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 筹码(当时一般商人用竹制成的筹码进行运算)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十三岁就担 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侍御。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 析秋毫”,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到了公元前115 年,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元封元年(前 110年),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 末年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仍兼管财政,一直到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 被杀为止。
桑弘羊一生从政六十年,早年在宫中担任侍中时,就对汉武帝的经济 政策决策有所影响,后来直接掌管财经大权长达三十年,在西汉社会经济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地位。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绝大部分措施都是由桑弘羊提出并负责具体 实施的,他以商人一样的经济头脑,推行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开创了均输平 准、统一了货币体制,改革了财政机构,解决了汉王朝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史 记》和《汉书》虽然都因为桑弘羊的商人出身,未给他立传,但却都不得不承认他“为国兴大利”,达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理想境界。西汉王朝在汉武帝 时期达到鼎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这都离不开桑弘羊改善政府 财政的功劳。汉武帝能成就一代文治武功,也离不开桑弘羊组织的雄厚财政的支 持。郭沫若评价说:“两千多年前就有桑弘羊这样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应该说 是值得惊异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命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 帝,同时托命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 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政。五个人中,金日磾早死,田千秋为人圆滑中庸, 遇事不表态,而桑弘羊和上官桀一起反对霍光独揽大权,这样就在政府中出现了 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执掌财经大权的桑弘羊,就从他赖以起 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开刀,力促召开“盐铁会议”,希望借此为反对桑弘羊制造社会 民意舆论。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各郡国身份为“文学”、“贤良”的儒生,代 表民间向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长史和御史质询当时的经济 政策,称为“盐铁会议”。
会议一开始,一位人称茂陵唐生(家住茂陵)的儒生率先发难:“我是来 替老百姓说话的。自从国家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后,老百姓可苦啦!这简直 就是与民争利,闹得国富民穷,如此政策早该废除了。”话音刚落,另一个儒生 就站起来侃侃而谈:“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推广道德, 提倡仁义,反对重利轻德而舍本求末。如此则人们就会老实听话,国家的财用自 然就会充足。” 桑弘羊反击了。他说:“刚才说话的这两个人,我看是游手好闲、不 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虫。你们叫嚣国富民穷,好像是为民请命,其实不过是 为豪强势力和工商大贾请命。如果取消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得到好处的只会 是这些人,国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老百姓才真正要受苦。你们要反对的是中 央集权制,你们要的是分裂之权,割据之权,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至于说到推广 道德,提倡仁义,这些腐朽的说教是根本不能治国的。” 反击都切中了要害,儒生们都傻眼了。这时,他们的主帅、谏议大夫 杜延年亲自出马,他将话题转向了反对和匈奴作战的问题上来:“古时候重视道 德,轻视用兵打仗。孔子云:远方的敌人不服,就用德政感化他们,使他们归服。
现在放弃道德而滥用武力,就是劳民伤财。” 在座的众儒生七嘴八舌纷纷附和,一个叫万生的儒生说:“对匈奴的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还是罢兵休战交好为上策”。
桑弘羊痛斥道:“匈奴侵扰成性,百约百叛,对言而无信的顽敌,只 能诉诸武力。汉武帝时代,就用盐铁官营的收益,修筑工事,加强防务,兴义兵 以诛强暴,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必须沿袭武帝的政策,加强 军备。你们所说的拿金钱美女去交好匈奴的做法很无耻,这又算什么道德呢” 对方又抬出孔子来继续进攻,桑弘羊道:“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 用,情貌不相副。若穿窬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
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 在桑弘羊的眼里,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 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因此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 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所以秦始皇才烧掉儒 生们的着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桑弘羊还指责他们 是“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妄图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的政治路线。
辩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桑弘羊舌战群儒,一人大战60多名儒生,且 在辩论中一直占上风,使贤良文学们“恧然不能自解”。
这次会议,由于桑弘羊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仅废除了酒类专卖,盐 铁仍由朝廷专利,其他的政策也得以继续施行。关于桑弘羊的死因,《汉书食货 志》是这样记载的:“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 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笔者认为,这个看法不免偏颇,事情远未 如此简单。因为桑弘羊的才干远在霍光之上,而其时独揽朝廷大权的霍光一直视 其为眼中钉。精明能干的桑弘羊一死,就只剩了老迈的丞相田千秋(已经老得不 得不特许他坐车上朝),田千秋万事只求自保,因而,朝臣再也没有人能挑战大 司马霍光的权力。桑弘羊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是古代宫廷斗争中的众多悲剧 中的一个而已。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