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中外励志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后的“爱情”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 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 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 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 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 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 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 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 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 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 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 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 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 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 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 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 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 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 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 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 《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 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 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 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 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 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 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 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 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 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 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 的费用。
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百年孤独》出版后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评论家说它完全 可以和西班牙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相媲美。1982年12月,马尔克斯折桂诺 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 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的象征。”一时间,马尔克斯成了“哥伦比亚的莎上 比亚”。
获得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依然对创作孜孜以求,先后出版了文学谈 话录《番石榴飘香》,小说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新版《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译者杨玲认为,《百年孤独》大气磅礴, 纷繁复杂,一如《圣经》,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霍乱时期的爱情》更为脚踏 实地,更富有人情味着眼于人的内心和情感。《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也开玩笑 说,凡是看《百年孤独》看不下去的都可以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这里 没有人名的重复而且确实非常好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