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途径:大学生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途径:大学生职业指导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1-17 08:23:36 点击: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途径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途径 【摘要】针对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中的现状 和问题,高校应注重健全学校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全面的职 业指导体系;
多渠道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调 整就业观念;
系统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 学设计职业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实践实习环节,提高大学生 就业经验和技能。

【关键词】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
困难群体;
促进作 用;
有效途径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未来。2017 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 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意见》指出,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据统计,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820万人。伴随着 就业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特殊群 体也应运而生。如何强化对这部分学生的职业指导,提升他 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成为政府和高校解 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 了解一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大学生因自身主客观原因渴 望谋求一份职业却未能成为职业者的群体。[1]按照其形成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1、经济困难类型据统计,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已 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特困生占在校 生总数的8%至10%。[2]在就业过程中,较低的综合素质、贫 乏的人际关系、沉重的经济压力、急于摆脱现状的心态,都 是经济困难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重重阻碍。在多重阻碍的影 响下,导致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中的一个主要组 成部分。2、学业困难类型在目前的招聘过程中,特别是简 历筛选环节,用人单位关注最多的依然是学生的在校学习情 况。因此,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获奖较少、没有取得相关等 级证书的学生,往往在用人单位的第一轮简历筛选过程中就 早早出局。3、专业适用困难类型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原因, 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着 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造成了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 出。部分“热门”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而那些“冷门”专 业的学生因为社会需求过少也不得不沦为就业困难群体中 的一员。4、生理及心理缺陷类型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 评价是一种综合的考量,在毕业生“可选性”较以前大大提 升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那些身高、 体重、相貌等生理、心理上存在缺陷和身体疾病的学生,往 往会设置种种的“门槛”来限制这类学生的就业。5、性别 及经验歧视类型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 别和经验歧视。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社会对女生的需求普遍较少,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工作经验极为看重。这种就业性 别和经验歧视,使许多女大学生和相关工作经验较少的大学 生成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主要部分。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中的 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将直接影 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其生存, 对家长投资教育的理念和信心以及学生对我国社会的认同 感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 题中,职业指导扮演着重要角色。1、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 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亟待加强职业指导作为求职大军中的 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除了面对一般 大学生要面对的挑战之外,市场还给他们提出了诸多“额外” 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造成了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众所周知,当前就业市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据统 计,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超过1000万,其中适合高 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不超过一半。据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 生人数将达到820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人 数将高于900万人。在这种“供远远大于求”的情况下,用 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正常的学业和能 力要求外,甚至对毕业生的身体外貌、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等都有相关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对这一状 况却没有清醒的认知,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如何通过职业指导让这类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前 做出相关准备,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大学生 就业困难群体陈旧的就业观念,亟待加强职业指导根据我们 的调查,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并非找 不到工作,而是死死坚守着“传统”的就业观念,只认准东 部沿海等大中城市,认为只有找到政府、事业单位、国企、 外资或较好的民营企业才算是就业。对于中西部地区岗位以 及“应征入伍”、“西部计划”、“村官计划”等就业方式, 认为是第二甚至是第三选择。这也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也在 “有业可就”的情况下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中的一员。这类大 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也呼唤着职业指导工作的积极开展。

3、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较弱的就业综合实力,亟待加强职 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之所以一直存在,本质原因在于 这部分学生较弱的就业综合实力。缺乏基本的技术知识、坚 强的意志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优秀的品德素质是大学生 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最核心因素。而这些,归根结底就在 于他们在大学期间缺乏认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找到自己 的科学定位,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最 终导致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败北。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 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其就 业竞争力,也就势在必行。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发挥 作用的途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观念陈旧、就业综合实力较弱的现状,如何强化职业指导, 发挥职业指导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综合实力、精准就 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这部分群体的就业质量,已成 为广大高校的重要共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 作:1、健全学校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全面的职业指导体系 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学生而言,我们更应加快推进强化职 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科学 化、规范化。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强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其信息搜集、 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加 强信息和资源共享,建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 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机制,在高校内部形成沟通畅通 的职业指导联动体系;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职业指导专项经费的投入,解决职业指 导工作所需的场地、各项职业测评系统的购进等相关问题。

在此基础上,设立专项经费,网上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一 支科学合理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也势在必行。2、多渠道 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面对就业 形势的新变化,我们也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多渠道的 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企业讲座等形 式开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 最新的人才需求,降低心理预期,制定与自我相匹配的就业目标,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同时还应为广大 学生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和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 会,增长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需求。

3、系统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设计职 业发展道路从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 体之所以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决 定不同的人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 值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 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 能解决学生当前的就业难题,还将在明确职业目标、制定生 涯发展路径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学生能够尽 快的融入所从事的行业和企业,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对其将来的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4、建立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台账,强化一对一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当中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建立实时更新的就业困难学生 群体台账,对每个就业困难学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及时更 新。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判, 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特征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和帮扶。比如对确实存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问题的学生,要给 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克服就 业自卑心理;
对于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顺利实 现就业。5、大力推进实践实习环节,提高大学生就业经验 和技能当前大多数就业单位最急需的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 业技能的人才,而大学生增长经验和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和 平台就是社会实践和各类专业实习。因此我们在开展职业指 导工作过程中,除了进行常规的教育和引导之外,还应该以 社会调查、理论宣讲、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实习活动 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各类平台和机会,锻炼和发挥学生的专 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在 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明辉.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 指导与服务[J].大家,2011.19. [2]谭桂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