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理工类专科院校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甚 至被忽视。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世界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知之甚少,甚至是一 无所知。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轨,提高专科生的文学素养 已迫在眉睫,外国文学在专科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日趋突出。
2 外国文学的定位 1994年制订的高等专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必须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各 校制订专科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基本依据。《普通专科英 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内容为:英语课程“必须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突出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 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 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2](P18)”。
《基本要求》强调专科英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类专科英语教学要以应 用为目的,要在整个教学中突出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并最终使学生具备阅读和翻 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 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民族、种族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某一领域的借鉴和学习势必 影响和渗透到其他领域;单单强调某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相关文化的了解是不 科学、也是不正确的。因此,给青年学生补充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专科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语言知识的学习及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灌输。语言 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习得外语的过程,就是逐步适应一种新的文 化的过程。学习者要学好这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和适应该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体系 和信仰体系,以及涉及的文化格调,风俗习惯,交际手段等。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应加强外国文学教育,增强外语文化思想的输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该国 家的交际习俗、宗教礼仪、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这不仅能提高学 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将第二语言真正学到了家。所以说外国文学的学习 不仅是文化导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专科英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3](P60)。仅 从这一点上看,外国文学教育不但不与《基本要求》相矛盾,反而完全符合《基本 要求》的宗旨和原则,更有助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能“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 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基本要求》也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 是多数人吸收语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4](P11)。从学 习规律的角度来看,在一个非英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阅读能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 用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阅读量的多寡至关重要。很显然仅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是不够的,教师势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挑选、补充一些有趣的、可 读性强的阅读材料。其中,外国文学名著是首选的,也是最佳的阅读文本。它不仅 能为日后培养“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打下坚实的基 础,还能给青年学生补充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兴趣,提 高文学修养,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外国文学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恰当、合理、科学的定位是《基 本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外国文学的教学方法 鉴于专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类专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够 用为度和课程设置的实际,英语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承担起这项重任,给青年学生补 充有关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同时,这也 意味着专科英语教学在强调外国文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 视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此外,外国文学既是文学,又涉及历史、哲学、心理学、 宗教、艺术、自然科学等,内容十分广阔,文学思潮形形色色,艺术流派异彩纷呈, 名家大师灿若群星,佳作巨著汗牛充栋。面对这样浩繁的内容,我们更需要认清外 国文学在整个专科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把握好文学知识教与学的方法。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外国文学英文简本。
外国文学英文简本是中国文学界、外语界权威根据世界著名小说原著 改编而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而且能丰富其文学内涵。鉴于外国文 学名家众多,名著如林,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易读易懂、适合学生品位的作 品,如《飘》、《茶花女》、《红与黑》等,引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再在此基础上向 学生推荐一些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著名作家的成名作品,如霍桑的《红字》、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勃朗特的《简爱》等,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
其次,指导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片。在学生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后,教 师应有计划地再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名片或名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加深 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最终达到学生一触及外国文学著作就爱不释手的 目的。
最后,激发学生评说。评说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又是丰富全体学生文 学内涵和培养其创造性的手段。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读就有不同的评论,这也是 我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或十分钟的会话时 间,让学生主动上台,简明扼要地将他们所读的作品梗概或最精彩的 部分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也可以在每一次课即将结束时,留一点时间, 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看法。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大胆开口说话,又锻炼了他 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