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等职业;
面向对象;
分层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生源减少,普通教育和高等教 育扩大招生都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许 多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解决生存问题,甚至面向社 会无门槛招生,这造成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学生学习能力 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难开展 因为生源问题,大部分学生进入职校前的学习准备状态 相对较差,绝大部分生源都是无法升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 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差,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适 应社会需求,不少学校要在短短两年内完成基础文化课和十 几门专业课,学习任务重。两者之间形成对立矛盾,使教学 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三)社会反馈差 学生不爱学习导致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难以实现,家长 反过来对学校的教育能力产生了质疑。根据近年来学校对学 生实习单位的跟踪调查,普遍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普遍下滑, 综合素质差,学习主动性欠缺。但是生产单位在专业技术人 员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不得不使用这部分学 生,导致生产单位培训成本增加,生产单位因毕业生不能胜 任工作对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表示出了不满。生产单位和 学生家长的负面宣传,给学校的名声带来不好的影响,更加 剧了职业院校生源危机下的招生难度,部分学校甚至面临着 难以为继的困境。
二、教学改革思路――面向对象分析问题 面向对象这个概念是计算机编程领域提出的,目的在于 解决计算机编程中不便于维护,不易扩充的问题。主要思想 是通过分析问题的客体,找到根本,从而解决问题。面向对 象这个对象指的是客体,所谓客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对象实体 和主观抽象的概念。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客体主要有学生、 教师和生产单位,下文将借鉴这一概念来对这3个客体进行 对象分析。
(一)学生 由于扩招现象,学校招生几乎零门槛,所有适龄人群都 可以入学,客观上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而课程任 务量大,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造成学习兴趣低下,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根据笔者多年一线教学观察,以一个班级 为例,一般有20%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可以理解教师的授 课内容,70%左右可以基本理解,能够正常开展学习和练习, 10%左右在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就无法跟上整体进度了。根 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多方探讨咨询,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的主要原因在于同环境对比,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班级学 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同一进度的情况下造成成绩差异较大, 会使部分后进生丧失学习信心,从而自暴自弃,久而久之产 生厌学情绪和叛逆心理,并想从其他方面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捣乱、违纪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能 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每个班上总会有几个不爱学 习的学生。分析其原因,个人天赋是一方面,但不是决定因 素,同时存在其他外界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用心理学的 理论来解释,就是主体认知作用于评估压力,对压力做出应 对。学生在入学时都是有着学习兴趣的,但是随着教学进程 的推进,因个人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逐渐 拉开档次,面对着成绩对比,老师、同学和自己的压力,学 习成绩差的这部分学生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习。经验 也告诉我们,凡是激烈的、好看的比赛都是在旗鼓相当的对 手间产生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 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除了保证有相同的教学条件之外, 为学生营造一个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对手又旗鼓相当的 环境也尤为重要。(二)教师 教师教育经验的不同,教学方法使用的不一,所掌握的 知识结构有所差距,尤其是一些专业课,新教师缺乏实践经 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资队伍对教学的适应能力差。一般而言,中职学校的“双 师型”教师较少,这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 实现。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注 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面对目前的生源情 况,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 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 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 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发展空间有限, 使一些老教师得过且过;
一部分新进专业教师对执教理念有 失偏颇,把教学仅仅视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失去了教书 育人的精神。
(三)生产单位 依据国家政策,生产单位分为若干个级别,不同级别的 生产单位所能从事的生产项目也有所不同。生产单位对于职 业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和素质要求较高,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 时难以过多地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所以大部分人才培养的 压力仍在学校身上。
三、教学改革举措――分层设定教育目标 (一)学生(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使用的教育 方法,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经验决定能否很好地完成 教学目标。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 要“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教师的业务 水平必须时刻保持动态性、发展性,不是接受几年培训就能 完成的,必须实现师资培训的经常化。师资培训的方法也要 多样化,提供到高等院校进修的机会是一条路,深入企业参 与实践生产也很有实效。建议增加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生产 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锻炼机会,使年轻教师入校后能够丰富 专业知识、积累教学经验,便于后期开展教学,完成教书育 人的任务;
应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培养骨干教师队伍,通 过校企合作,邀请专家、能工巧匠到校讲座授课,示范讲解 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引进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参与到 一线专业课授课或实习辅导中去,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教 师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了解一线生产所需的专业技能,通 过新老教师“传、帮、带”,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定 期组织职业道德方面的讲座,在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 力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师进行分层, 对应学生分层,并以考核、评议、定期轮换等手段加强教师 自学动力,不断完善自我。目前各校开展的“双师型”以及 教学评议、技能考核等就可以作为分层的依据和参考。要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他们取得多工种高等级 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职教观念培训和现代职业教 育技术的培训。
(三)生产单位 现在社会上同类的生产单位多按照国家标准分为若干 个级别,如测绘类,按国家标准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 别,各级别所能开展的生产任务有所不同,所需人才结构及 方向也不同,各单位的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理念也有所 区别。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要为学生将来的学习 和发展做考量,建议建立各生产单位的信息数据库,并根据 国家政策了解单位人才需求方向,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和比例。在学生毕业时,择优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生产单位, 或邀请评价较好的生产单位到校举行招聘会,同时学校向生 产单位提供学生在校信息,让生产单位对学生在校情况有更 加全面的认识,便于开展随后的招聘活动。最终实现学校、 生产单位、学生各取所需,3方共赢,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 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好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173-174. [2]韩龙君.中职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教育教 学论坛,2011,(36):141-142.[3]施兴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18-19. [4]闫其顺,李晓芳.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忽视的研 究方向[J].职业,2012,(12). [5]王荣.新一轮教学改革若干前沿问题刍议[J].南昌 高专学报,2009,(3):122-12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 〔2015〕6号.2015-07-2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