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2015年冬天,我们走访了某市的两所乡(镇)中心小学(按我们到访的先 后顺序简称为A校和B校),听课50余节,并开展了教师访谈和对校园进行了全面 观察。期间我们留心观察了关于监督教师是否按时到校的细节。
A校几乎所有任课教师都在一个大办公室,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固定的 办公桌,每天早上8点,教务处主任准时到这里开会。放眼望去,谁的办公桌前 有没有人十分清晰。
B校在教务处办公室有一个“到校登记表”,每天一页,老师到校先到 这里签到(写名字和到校时间)。我们当时觉得B校的登记表很好,公开,还有据 可查。我们观察了两个早上,发现有位老师存在补签的情况,我们无法确定那位 老师是哪个时间点到校。因此如果只根据这个登记表来考核,是有问题的。
返校后不久,我们接触到一位重点高中知名的校长,她在讲话中提到 “我们学校不签到,不打卡,不作突击检查”,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签到,老 师不就可以不按时到校吗签到和不签到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管理 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不同的教 育管理观。
2.“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所谓“人性假设”,即管理中的人性观,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性的 基本判定,以及据此判定而提出的相应的管理方针和策略。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 的必要前提,教育管理理论的演化与一般管理理论的演化相一致,都是以“人性 假设”为其内在发展逻辑。
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管理观。
3.签到现象背后的教育管理观分析教育管理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形成的一种系统的理 性认识。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管理观,无论是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实践都 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就这件小事说A校和B校的领导将教师看作“工 具人”或“经济人”,但是在他们的观念里人是消极的,是需要监督的。先不说签 到和检查本身都会浪费时间,而且从实践上看并不能达到设立这个制度的目的, 而且这做法本身是对教师的一种不信任,这种管理观明显把教师看做是被管理者, 而不是学校的主人。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B校的“到校登记表”上印有所有教职工的名字,包 括校长,这是一种平等,这项制度是人人平等。但是不签到的学校如果没有形成 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按时到校率反而不如签到的。
所以是签到、检查,还是不签到、不检查,这只是一个手段,是外在 的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管理观。然而教师的管理必须在科 学的教育管理观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从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管理观的演变可以发现, “教育管理观的演变从效率至上的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从一元管理发展到多元 化管理,从管理控制走向管理对话”,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管理与人的自由本质是同一的。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人本管理”“管理就 是服务”“民主管理和参与管理”等理念都是一致的,从哲学上讲,就是使教育管 理回归其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所提出的主张。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 可。只是将它落实为行动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管理领域,我们的领导和管理者 及其他所有人都要认清科学发展的形势,做到真正以人为本,着眼可持续发展, 形成学校、社会良好发展的氛围和组织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和社会将会更加 和谐,学校发展也会更好更快,那时老师按时到校就不成问题了,老师能不能按 时到校本身也就不是问题了。
作者:李伟涛 来源:求知导刊 2016年19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