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学校德育的基本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众多的伦理 学说和道德流派,折射到学校德育领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发展样态。尽管欧美国家的各种德育理论主张各异,德育 模式不拘一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样式,但是,通览西方的 学校德育,我们依然可以捕捉到一些基本特点和共同特征。
(一)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化的道德理念 (二)反对道德灌输,提倡道德自主 反对灌输,建立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是人本主义 道德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是西方学校德育的一贯传统。柯尔 伯格(LawrenceKohlberg)指出,道德灌输“既不是一种教 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说它不 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于那些有 可能处于冲突之中的价值作出审慎的决定;
之所以说它不是 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学意味着尊重学 生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1]因此欧美国家均反对道德灌输,提倡发挥儿童的主观 能动性,加深儿童对道德的领悟与接纳,进而心甘情愿地实 践道德,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人。杜威(JohnDewey)强烈反 对道德说教和道德注入。他既指责康德所提倡的绝对道德律 令和普遍道德法则的空洞性,也抨击黑格尔(Hegel)思辨 道德哲学的空疏性。杜威认为,他们的错误在于剥夺了儿童 道德需求和道德自主的权利,扼杀了儿童道德创新精神,于 儿童的道德生成无益。他主张学校德育要给儿童自主探索的 机会,让儿童在实际的道德权衡、道德体验和道德判断中领 会道德的意义,促进儿童各道德因素统一协调地发展。在杜 威看来,传统形式主义道德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把儿童当作 一台机器,无视儿童的兴趣、喜好、需要和个性等自然禀赋, 因而无法有效激发儿童的道德动机,不仅无法促进儿童道德 的发展,反而导致了儿童道德批判精神的缺失。教育并不是 把外在特定的道德规则和信条灌输给儿童,远离儿童现实生 活的任何外在约束都不利于儿童道德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 内化道德,实现道德自主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
在杜威看来,儿童是在活动中经过道德推理和思维训练而最 终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只有那些在思维训练基础上 形成的习惯才能代表真正的道德行为。”[2]因此,他提 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地 学习,自由地探索,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三)注重认知,推崇理性的道德范式 (四)整合德育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家庭、学校和社会既是青少年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 境,也是对他们实施德育活动的教育机构。随着西方德育理 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欧美学校开始摆脱传统单纯依靠学校进 行道德教育的片面思维,将学校德育辐射到整个社会,注重 整合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力量,发挥道德合力,构 建系统、综合化的德育网络体系。杜威认为,学校就是一个 小型的、雏形的社会。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校即社会” 的口号。杜威强烈反对将学生束缚在学校这个狭小的天地中。
他认为这是一种偏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片面做法, 忽视了社会道德资源的综合组织和有效运用,无益于学生的 个性成熟和德性完善。他主张将学校德育扩展到家庭,延伸 到社区,在整个社会环境的大舞台上组织有益于学生道德成 长的德育素材。杜威的德育思想,不仅紧扣时代脉搏、贴近 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有利于优化组合来自家庭、学校和社 会等方面的德育力量,因而备受欢迎。经过欧美学校德育的 广泛实践,逐渐变成现实,在构建和完善纵横交错的立体化 学校德育网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当代西方学校德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与时俱进是德育创新的永恒主题。当代西方的德育理论 经过历史的洗涤和积淀后,适应时代呼唤和德育发展的诉求, 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一)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督导 “如果没有一套具体的道德观念和指导原则,人们就不 能解决道德问题。”[4]自20世纪后半叶,面对层出不穷 且日渐严峻的青少年学生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西方各国通 过制定教育政策、建立德育组织以及完善德育管理体制等形 式,加强了对学校德育的领导和管理。20世纪70年代后,美 国出台各种教育文件和政策,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 养具有“强烈的对国家的忠诚感”的美国公民。1983年,《国 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出台,将促进学生 道德品质的提升作为解决危机的重要措施。1988年,美国前 教育部部长贝内特(WilliamBennect)在教育改革总报告中, 以能否在“道德课”、“纪律秩序”和“勤奋学习”等方面 取得积极成效,作为衡量学生“增强成功的民族精神”和“富 有爱国精神”的评判标尺。英国实施国家指导学校德育、管 理德育课程的改革方案。1978年,英国建立了“社会道德委 员会”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心”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1988 年,英国颁布了《国家课程》,将培养“有德行、智慧、礼 仪和学问”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俄罗斯重视爱国主义 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制定了《俄罗斯联邦 国家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 爱国主义教育构想》等等。欧美各国重视并加强对学校德育 督导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断加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 资。例如,从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间,美国对教育投资增加了60%。20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 (RonaldWilsonReagan)再次重申增大道德教育投入的重要 性,他指出,美国教育领域中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并非源 自教育经费短缺,而是因为经费分配不当,尤其是在道德教 育中缺乏充足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入21世纪以来,美、 英、德、法等国不断追加教育经费,并通过政策保障和制度 规范,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对学校德育的督促和检查等系列措施,作为推动本国学校德 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注重汲取传统德育思想,品格教育呈现回归和复 兴的态势 “二战”之后,欧美各国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 德问题,具体到学校领域,由于深受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自 由主义的影响,违反校规、校园暴力、少女早孕和学生吸毒 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学校的紊乱和失衡,欧美各国忧心如 焚,他们希望回归传统,吸纳传统德育思想,尤其是要传授 “自尊”、“责任”、“关爱”、“诚实”、“关心”、“勤 劳”、“同情”、“容忍”、“合作”、“宽容”和“自律” 等核心价值观,克服、消解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对青少年学 生的影响,切实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并以此化 解道德困惑。由此,自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品 格教育在欧美学校开始兴盛起来。品格教育在学校中复兴的 表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品格教育著述。如凯文•瑞安(KevinRyan)和麦克林(Macleans) 编著的《校园内外的品格发展》(1987年)、雅各布•本宁 加(JacobsBenninga)的《道德品格与小学公民教育》(1991 年)、格拉斯•西斯(GrasseSith)的《希望的学校:培养 今日青少年的精神与品格》(1994年)和《品格教育:指导 学校管理者》(2001年)等。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尤为值得 一提的是“品格教育伙伴”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 则:1)有效的品格教育应进行核心伦理价值观教学,以此 作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奠基;
2)品格是一个包含思想、情感 和行为在内的复合体;
3)有效的品格教育应采取一种有意 识的、积极的和全面的方式,在学校的各个环节推进核心价 值观;
4)学校理应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区;
5)有效的品格 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实践道德的机会与条件;
6)有效的品格 教育应开设富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此种课程 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有助于他们获得学业成功;
7)品 格教育必须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8)学校教职 员工应当成为一个学习型的道德集体,共同承担品格教育的 责任,并努力遵守和维持核心价值的一致性,以引导学生品 德的发展;
9)有效的品格教育倡导来自于教职员工和学生 所组成的道德领导力量;
10)有效的品格教育要求家长和社 会成员成为品格教育的伙伴,共同参与品格教育活动;
11) 有效的品格教育应把学校生活的品格、教职员工作为品格教 师的实际情况、学生展现良好品格的程度纳入评价范畴。[5]另一方面,大量的品格教育组织和品格教育研究中心 成立,如品格发展基金会、品格教育研究协会、品格教育联 盟等。这些机构通过编制品格教育计划、选择品格教育方式、 开展品格教育评价等活动,将学校的品格教育推向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三)拓宽研究视野,重视德育理论的多学科整合 (四)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与推进学校德育的 现代化 古希腊被誉为西方乃至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欧美的文 明古国,早在古希腊时期,希腊的智者派就尤为重视通过德 育传承和发展文明。诚如恩格斯(FriedrichEngels)所指 出的,希腊人从出现在历史舞台的那一时刻开始,就已经站 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此后,欧美各国将培养个体的道德 理性、促进社会发展、探求人类文明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使 命。近现代以来,深受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的 影响,西方各国的学校德育出现了片面推崇一方而贬低对方 的错误倾向,割裂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性,导致学 校德育畸形发展,阻滞了文明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 实现现代化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推进文明的重要步骤。与此 相适应,推进现代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西方各国在 促进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整合的基础上,开始结合时代特 点和本国国情进行变革,寻求学校德育的发展路径,尽管呈 现出不同模式和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积极探索和建构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体系。为了建构富有时代气息、体现 时代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在精 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功效,欧美国家在实现本土传统德育改 造和超越的基础上,加快了学校德育现代化的建设,如美国、 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在德育理念、德育价值、 德育课程、德育过程、德育方式、德育评价、德育队伍、德 育机制以及德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以此彰显学校 德育的现代特征并促进其有效发展,主动适应并服务于社会 发展,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要求。没有德育的现 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更没有社会的现代化。欧美各 国在推进学校德育现代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现代化的建 设。这也是欧美各国重视和推进学校德育现代化的缘由之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