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1-11 07:58:03 点击: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系列专题 小学教师都有过情绪失控的体验——因情绪低落而无心上课,因心里 烦乱而迁怒于学生,因愤怒而体罚学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由此带来的极 端事件也时有所闻。相比于大中学生而言,小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 因此,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每个人都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教师亦无法避免,因此,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就显得 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教师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一、认知转换法 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认知评估是情境与情绪之间重 要的中介变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 时,更能看到其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 满。而有的人在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使情绪也陷入低落。其实,换一个角度 看问题,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认知和情绪有什么关系?如何通过转换认知来调节情绪?在此我们 简要介绍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理论——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 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艾利斯接受了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tetus)的观点:“人不 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对该事情的看法所困扰”。艾利斯认为,认知、情 绪、行为三者有明显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
人们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 问题,根源在于非理性的信念或认知。

1.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在此理论中,A代表诱发 事件(activatingevents);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beliefs);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通 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ABC理论则认为,诱发事件 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 解释即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因此,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不同的信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 B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C即情绪与行为也就是适应的;
如果B 是非理性的、不现实的,那么就会带来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假设每个人都有进行理性思维的潜能,但又容易不加分辨地接受非理性信念。

这些非理性信念是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真正元凶。

2.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艾利斯(1962)曾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11类非理性信念。在此基础 上,心理学家韦斯勒(Wessler,1980)归纳概括出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 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这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 一事情必定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该信念与“必须”、“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 起。比如:“我要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我对学生这么好,他们一定要尊敬我。” 抱有这种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 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当某件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 悖时,他们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陷入情绪困扰之中。如何克服这种非 理性的信念呢?可以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并为取得的部 分成功表扬自己,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大部分学生很尊重我”。

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往往会让自己陷入担忧和害怕之中, 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犯错。接受不完美是理性的体现,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完美在 工作和生活。

第二个特征是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 维方式,其表现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 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这节课上砸了,我真无能。”“这次职称英语考 试没有通过,我真是毫无用处。”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会导致自责、自卑等心理, 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将这种评价转向他人,就会一味责备别人,并产生 愤怒、敌意的情绪。如何消除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呢?妥当的做法是以评价一个人 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 不去评价一个人”。

第三个特征是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 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如果我离婚了,我将是天底下最 痛苦的人。”“怎么天底下最倒霉的事都让我摊上了。”这种想法之所以是不合理 的,是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
任何坏的事情,都 有可能蕴含着积极的一面,而这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正 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当一个人认定自己遇到了糟糕 透顶的情况时,就会陷入极端不良的负性情绪体验之中。正确的做法是,面对不 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 改变时去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

3.与非理性信念的辩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非理性信念所 造成的。这一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摒弃非理性信念,而代之以理性信念, 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理性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可以用ABCDE模式来说明。ABC如前 所述,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D(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代表与非理性的信念辩论,E(Effect)代表治疗后所产 生的良好感觉和行为效果。这里的关键是D,即与非理性信念的辩论,也就是通 过治疗者积极主动的、不断的提问来向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促 进来访者积极主动地思考,以动摇他们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理性的信念。

我们在情绪的自我调节中可以运用一下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辩论技 术,可以通过自我质疑来发现自己信念中的不现实、不合逻辑之处。例如,下面 这些问题都是质疑式提问:“我的想法是来自事实还是假设?有什么证据证明我 的想法是真实的呢?”“那一件事情真的那么可怕吗?我真的不能忍受吗?”“是 否别人都应该按照我想的那样去做?”“为什么那件事情必须如此呢?我一定要 得到我想要的吗?”提问的同时,要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证据,以驳斥非理性的想 法。然后,学会用理性的自我陈述来代替非理性的自我陈述。

常用的理性陈述句式包括:“虽然……但是……”“即使……也……”例 如,“虽然被领导批评是难堪的事,但是也能让自己进步”“虽然我碰到很多困难, 但是还不至于走投无路”“虽然被同事冤枉让我生气,但我还有澄清和解释的机 会”“即使是有再多问题的学生,也会有他的闪光之处”。

二、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法是指人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时,要有意识地采取合理的途 径直接或间接地把情绪表达出来。宣泄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对于痛苦、愤怒 等不良情绪,我们不要压抑,不要“默默忍受”,而要采取合理的途径宣泄。所谓合理是指在宣泄时不要伤害自己,不要危害他人,也不要违背社会规范,不要因 为自己的宣泄而使他人感到痛苦。宣泄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哭、笑、说、 写、动。

哭。很多人认为哭是软弱的表现,其实不然。当我们情绪不良时,我 们的身体内会产生某些毒素,而眼泪能带走这些毒素;
同时,哭是一种释放,能 让我们的心情变得轻松,缓解悲痛、焦虑、恐惧、无助等种种情绪。

笑。和哭一样,笑也是一种释放,笑本身就是心情轻松的表现。因此, 心情不好时,要尽量让自己笑起来,在笑声中,烦恼和痛苦灰飞烟灭,而我们会 获得轻松。如何笑起来呢?可以看看喜剧、漫画、笑话,和幽默的朋友聊聊天, 和家人一起翻看影集、回忆快乐的往事,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等。

说。许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情绪不好时,找一个朋友倒倒苦水,倾 诉一番,心情会变得好起来,所谓“一吐为快”。确实是这样。那些朋友多的人, 性格外向的人,往往能及时倾诉,因而也就能及时排遣烦恼。倾诉的对象可以是 家人、朋友、同事,也可以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

写。有些话不好对别人说,或者说了还不管用,那就写下来,写信, 写日记,写纸条……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都可以。写出的东西,可以给别人看, 也可以只给自己看,或者根本不看就撕掉它。关键不在于写的结果,而在于写的 过程。写也是一种释放的方式。

动。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或劳动,都能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跑步、 踢球、健身、摔打东西,都是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果能在活动中大汗淋漓, 则效果更好。“发汗”不仅有助于治疗身体的感冒,而且有助于治疗心理的“感冒”。

三、自我安慰法 人在失意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安慰自己。有两 种安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酸葡萄式”是指人们想要但又得不到的 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甚至公开表明自己不想要它,即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 酸的。“甜柠檬式”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东西,心里并不喜欢,但表面上还说它是好 的,自己很需要它。这看上去似乎是消极的做法,其实对情绪调节具有积极的意 义。对于想得到而又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不妨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一样,想 象一下它是酸的然后放弃,如果始终跳来跳去,累死了不也得不到吗?而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多想一想它的好处。人有一个弱点,对于已有的东西总是容易忽 视,不珍惜,而目总是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从而凭空生出很多烦恼。适当的自 我安慰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你的同学做生意赚了很多钱,而你只是一个清贫的 小学教师,心理不平衡,不妨想想“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和担忧”“虽然我没有那 么多钱,但我的生活更稳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这样一想,情绪可能 就没那么低落了。

四、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不断强化来影响自我的情绪 和行为。常用的自我暗示法包括利用语言的自我暗示、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利 用动作的自我暗示、利用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积极 的自我暗示不仅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而且 可以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积极的语 言来暗示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发生转变。例如,情绪容易低落的人,经常对自己 说“今天心情不错”“我今天感觉很好”;
容易愤怒的人,可以暗示自己“我要冷静 些,发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看到学生调皮捣蛋容易烦的人,可以暗示自己“小 孩子好动是天性,自控能力差佷正常,没必要那么烦”。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 一些行为来暗示自己,以调节情绪。例如,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和学生微笑;

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

五、身心放松法 当情绪紧张、身心疲惫、焦虑不安时,可以采用放松技术进行自我调 节。常用的自我放松技术有:
深呼吸放松法: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然站立,双肩自然下垂,两眼微 闭,然后做缓慢的深呼吸,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一般持续几分钟即可达到 放松的目的。

想象放松法:选择安静的环境,舒服地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全身 放松,想象一些美好的景象、幸福的经历,例如想象自己在大海边,仰卧在柔软 的沙滩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海风轻轻吹来,又悄然离 去,感到身子好像悬浮在蔚蓝而宁静的大海上,全身感到温暖而沉重……试着感 受这种安详和平静,想象你的身体和头脑正在恢复活力。5—10分钟后,慢慢睁 开眼睛,伸展全身。肌肉放松法:这是通过循序交替收缩和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 会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式。

放松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松开个人所有的紧身衣物,轻松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 上,双臂和手平放于沙发扶手上,双腿自然前伸,头与上身轻轻后靠。整个放松 训练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则:脚趾肌肉放松—小腿肌肉放松—大腿肌肉放松—臀部 肌肉放松—腹部肌肉放松—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肉放松—肩部肌肉放松—臂 部肌肉放松—颈部肌肉放松—头部肌肉放松。放松动作要领是,先使该部位肌肉 紧张,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并注意体验放松时的感觉,如发热、 沉重等。放松时伴随想象,例如想象一股暖流从头顶慢慢流向全身。每次放松的 时间20分钟左右,持之以恒,一般能有效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临睡前放松有 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进放松效果。

六、活动转移法 这是指在情绪高度紧张或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时,通过从事一些自己感 兴趣的、并且较为轻松和有趣的活动,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事物中 转移开来,从而缓解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活动应是自己感兴趣的,从事该类 活动,可以感受到愉悦。例如,失恋了心里难过,可以去旅游,去参加同学聚会, 去看看电影,报名参加一次竞赛活动,下下棋、打打球,都可以缓解失恋后的痛 苦。

但要注意,活动转移法有积极的转移,也有消极的转移。积极的转移 是指把时间、精力从消极情绪体验中转向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上,如失 恋了之后努力工作、积极学习等。消极的转移是指情绪不佳时,转而从事一些不 利于个人或社会的活动,如失恋了之后酗酒、沉迷网络等,这些活动也许可以暂 时麻痹自己,但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更大的伤害。教师要多进行积极的转移,而 避免消极的转移。

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境。如果能 利用上述方法主动调节,心境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责任编辑王红曼来源:小学德育 2010年3期 作者:刘学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