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雨霖铃·寒蝉凄切》艺术特色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艺术特色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0-30 07:55:05 点击:

《雨霖铃·寒蝉凄切》艺术特色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艺术特色解析 摘要:《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是 词人在仕途失意时所写,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 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慢词 长调,引领潮流的大手笔;
文字浅易,直抒胸臆的真性情;

情景交融,彰显功力的巧心思。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是词人在 仕途失意时所写,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 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内容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男女聚散离合,自古以来就是诗词曲赋最热衷的题材, 精品佳作层出不穷。但像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样 经久传诵、影响深远的作品并不多。这首词究竟有哪些艺术 特色呢? 一、慢词长调:引领潮流的大手笔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和宋词是两座并峙的高峰。词从 诗衍生而来,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盛唐,经过晚唐五代 的发展,至北宋已极为繁荣。早期的词作以描摹情爱见长,所以和诗相比,词的文字显得浅近直白,少有史实典故,因 此有所谓“诗雅词俗”的说法。甚至到了柳永那个时代,词 在文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和诗同日而语。对他们来说, 词是戏作,只能是业余爱好,难登大雅之堂。

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填词作曲,熟悉了许 多歌妓、乐工,表现出一种令人侧目的浪子作风。当时有人 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却只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仕 途无望,柳永别无出路,就只好以玩世的态度自称“奉旨填 词柳三变”,更加流连乐坊,长期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 市过着漂泊的生活。由于精通音律和写词,柳永创作出大量 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
又因为 在底层社会体尝了种种聚散离合,故作品多为怨苦凄悲之词。

所以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 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上不同于前人的地方。了解了这些 背景,就不难把握《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艺术特色了。

在仕途官场屡屡受挫的柳永,由于经常流连于烟花巷陌、 勾栏瓦肆,他的才华和天赋在当时日渐流行的词曲上找到了 用武之地,成为第一位以毕生精力和才情去创作词的文人。

虽然严格地说,柳永不是慢词长调的首创者,但是柳永率先 大量创作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代表的慢词长调,开风 气之先,成为宋词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大手笔。柳永在慢词长 调上的成功,也产生了持久的示范效应。在他之后,一大批 文人在慢词长调的创作上倾注心血,一时间佳作频出,蔚然成风,如北宋的周邦彦,南宋的姜夔、吴文英、辛弃疾等, 甚至才气纵横、不屑于跟风的苏轼也有不少慢词长调作品。

在柳永生活的年代,词已经令他声名鹊起。柳永的《雨 霖铃·寒蝉凄切》在遣词用句上通俗易懂,这使得柳永在民 间的声望远高于对他颇有微词的士林中人。如南宋叶梦得在 《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 当时柳词的风靡。此外,关于柳词的各种故事也广为流传, 令这位生前仕途潦倒、沦落民间的词人,在后世人眼中变成 一位风流倜傥、笑傲士林的文坛大腕,知名度远远超过同时 代那些仕途顺遂、位高权重的显达。

二、文字浅易:直抒胸臆的真性情 先于柳永的一些词坛大家如温庭筠、李煜的词作,往往 以代言的口吻去描摹女子的闺怨或欢情,不免显得有些矫饰, 且大多是几十字的小令,词句虽然精致唯美,带给人的感受 却并不深刻。与柳永同时代的婉约词大家如晏殊、欧阳修, 多居高官显位,这使得他们有闲情逸致去想象模拟闺中女子 的寂寞哀怨,词作中同样带着一种把玩的心态。

柳永则不同,他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与歌妓、 乐工为伍,有时还要靠他们维持生计。所以,同样是描写男 女之情,柳永词作中的男女之情显得特别真切、持久、强烈。

他不是想象和模拟别人的情感体验,他自己就是一个性情中 人,并且一生都在亲身体验着这种身不由己的离愁别恨。在 《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仕途的失意、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真切的痛苦感受交织在一起,加上柳永的生花妙笔,一首 千载传诵的佳作便应运而生。

创作这首词时,柳永实实在在地沉浸在与挚爱的人不得 不分开的痛苦中难以自拔:一边是相悦情浓,一边是相守无 望。这份痛苦不仅令当事人铭心刻骨,而且跨越时空,让古 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词时,都会产生强烈的 共鸣。相比其他婉约词中的少妇闺怨场景,《雨霖铃·寒蝉 凄切》中“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细节描绘 和情感表述,如同今天经典爱情电影中的画面一样生动和感 人。

可以说,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柳永所写的相思 离别之情,不是代言思妇闺怨之情,而是一个异乡漂泊者对 命运、对情感刻骨铭心的体验;
不是精雕细琢、含蓄委婉甚 至有点矫揉造作的吟风弄月,而是直抒胸臆的倾吐和呐喊。

柳永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自己的追寻 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凭着一腔挥洒自如的真性 情,柳永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三、情景交融:彰显功力的巧心思 柳永在场景营造和情态描摹方面的深厚功底,使《雨霖 铃·寒蝉凄切》成为情景交融的经典范例。

写景方面,从分别饯行时身边“寒蝉”“长亭”的凄清 近景,到渐行渐远之际“暮霭”“楚天”和“千里烟波”的空阔远景,再到所想象的别后途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 悲凉夜景,都是为了表现和烘托难以割舍的情感,为接下来 更直接的情怀释放做足了铺垫。

写情方面,更是淋漓尽致:“都门帐饮无绪” “执手 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展现难舍难分之情;
别后途中“今 宵酒醒何处”,展现伤痛难忍、孤寂难耐之情;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展现郁郁寡欢、知音难觅之情;
而“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则使别后痛苦伤心的情感宣 泄达到极致。词人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深情,层次 分明,语意直露,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绘得逼真传神,动 人心魄,足见柳永创作的艺术手法之高妙。

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 前人小令中那种若干画面和意象的拼接、组合,而是有着完 整的情节构思。可以说,这首词就是一部微型情景剧的剧本。

先写离别之前,通过对环境的勾勒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后写 离别时刻,通过对情态的描绘表现了情感的执着;
再写别后, 通过对心境的渲染突显相思的刻骨。三个部分前后照应,层 层推进,使慢词长调的优势尽显。此外,通过写情和写景的 交织穿插,构成了眼前与未来、现实与想象的对比冲突。别 时千言万语说不出,别后千种风情无处说,通过这样的情境 营造,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淋漓尽 致,达到了情随景生、景随情移的艺术效果。

虽然柳永一生并未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并在接近不惑之年终于得中进士,但他和绝大多数在科举中苦熬的文人不同, 他没有让自己的人生陷在“四书五经”里熬到油尽灯枯,像 后世的孔乙己那样活得卑微凄惨。相反,没有宦海沉浮的经 历,柳永反而得以进一步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一个上流社会 不屑涉足的领域,倔强自尊地展露自己的才华。正是由于柳 永的这份坚持,让我们得以领略《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样 散发着人性光芒的杰作。

参考文献:由第—论文网摘自网络,提供论文代写教育 研究论文服务] wwW.DYlw.NeT [1]蒋勋.蒋勋说宋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徐培均.名家品诗坊·宋词[M]. 上海:上海辞 书出版社,2004. [3]李元洛.宋词之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 [4]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5]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